贯彻落实教育大会精神 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2019-03-10 14:00刘宇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公平优质改革

刘宇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最能体现教育价值、反映教育公平的学段,也是民生焦点、社会热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基础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改革,向择校热、学区房等老百姓最不满意的问题宣战,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系统推进了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实践告诉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勇于破除顽症痼疾,不断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向深入。改革很难,但不改革更难,不改革更没有出路。改革之难,并不难在基本方向上,方向是明确的,难就难在达成共识上,难在具体路径上,难在实现优质均衡上,难在让每个人都感到满意。深化改革,既需要担当,更需要智慧,关键是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深化改革与保持稳定之间的关系。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作为备受关注的民生领域,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但这并不意味着畏首畏尾,止步不前。只要改革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满意,稳定就有了扎实的基础。例如,小升初择校热曾经是首都教育最大的痛点,一度被认为是个无解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以提高人民群众实际获得为目标,从保障公平的角度切入,取消共建、推优,规范特长生和寄宿制招生,通过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严格监控,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由于改革平稳实施,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率逐年攀升,2018年分别达到99%和96%以上。

二是处理好扩大优质资源和确保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群众最直接的诉求。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针对这些诉求,北京市主要通过名校办分校、学区制改革、组建教育集团等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但这种扩大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扩大,也不是无限扩大,而是内涵扩优、适度扩大。北京在扩优改革之初,社会上的争论较大,一些人担心优质教育资源会被“稀释”。我们加强市级统筹,通过设立市级引导资金、建立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市级直建统筹校等措施,充分激发资源输出校的积极性和输入校的内生动力,适时出台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原来优质校的教育资源不仅没有被“稀释”,而且带动普通学校快速成长为新的优质校,使老百姓真正受益,实现了设计初衷。

三是处理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破解当下热点难题之间的关系。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新官理旧账,同时找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整合资源、重点突破。例如,学前教育是目前首都教育最大的短板,造成“入园难”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欠账,也有新人口政策等带来的新需求。为此,北京市在2018年果断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通过加大投入、建转并举、部门联动等方式推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2018年,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学前教育学位6万余个,力争到2020年,实现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达到80%的目标,并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管理水平。再如,中小学课后服务近年来备受关注,全市中小学从“课后三点半”课外活动做起,克服教师在校时间过长、教育财政资金紧张、需求多样等困难,统筹校内外资源,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拓展服务内容和时间,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实。目前,已有90多万名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课后三点半”课外活动,在随机调研中,家长满意率达95%以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永无止境,改革需要持续推进。首都基础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及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要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聚焦全面发展,在构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首都基础教育改革,就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在抓德育上,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养成教育和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着力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在抓智育上,落实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着力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在抓体育上,把上好体育课和强化体育锻炼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狠抓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体系落实,坚决遏制肥胖检出率增长趋势,加快普及冰雪运动和校园足球,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基本习惯。在抓美育上,落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开齐上好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强调美育的贯穿性,持续在系统化和深度上发挥北京优势。深化“高参小”项目,向普通校和郊区校倾斜,着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在抓劳动教育上,抓好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深化“学农”“学工”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

聚焦增量提质,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上下功夫

北京基础教育仍然面临着学位总量紧缺和小区域均衡大区域不均衡的双重压力。随着优质资源的持续扩大,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渴求更为迫切,必须付出更大努力,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深化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重点引导优质资源集中区手拉手支持远郊区。加强市级统筹,规划新建优质校,着力优化布局,整体推进均衡。持续推进高校、教科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和外教等资源支持中小学发展,向郊区和普通校倾斜。促进优质资源线上流动,继续加强北京数字学校、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等平台建设,为全市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提供免费线上优质资源和服务。

聚焦师德师风,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上下功夫

当前,首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规模、结构和素质与新时代首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日前,中央和教育部连续下发文件,要求以师德师风为第一评价标准,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北京要巩固深化“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从严实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完善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加强激励关怀,深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持续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聚焦公平科学,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下功夫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首都教育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首都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导向始终是公平优先。在促进资源优质均衡的同时,聚焦机会公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坚持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入学规则。完善名额分配、市级统筹、校额到校、乡村计划等各项中招方式,精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进一步提高普通校和农村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完善高考高招制度,落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进有质量的选课走班。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坚持考试的育人导向,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聚焦法治共治,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功夫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的关键举措。面对当前以“应试”为主的校外培训野蛮生长以及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推动教育发展的合力尚需增强等问题,要坚持并推进依法治教,以法治推动共治、善治。建立多元参与、协商协同、共建共享的教育治理新机制。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动员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合力,共同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責任。

办好教育重在当下、关乎未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接力奋斗,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猜你喜欢
公平优质改革
公平对抗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怎样才公平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笨柴兄弟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改革之路
公平比较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