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丽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语文教学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从观察图画中再现情境
图画普遍受到儿童的欢迎,这是因为图画是直观形象的,而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图画再现了生活中的画面,使小学生不需要用语言去理解,一看就能明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形象、动人的画面,并且每一篇课文都有插图,这些插图闪现在字里行间,再现课文中描写的真实情境。不难看出,图画能够展示出教材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课文,提高认识理解的能力。如,在教学《林海》《草原》这些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出示蓝天、白云、小草、羊群等图片,使学生在脑海里不仅能勾勒出草原和小兴安岭的画面,还能产生深远的意象,并流连于草原和山岭的广阔天地,从而提升审美情趣。通过图文结合,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教学难点也会在这些情境中得以轻松突破。
二、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创设特定情境的技能。实物演示情境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具体可感。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学《琥珀》一文,课前教师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形成产生好奇,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原义,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三、从角色扮演中体会情境
小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些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能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为数不少的课文要求学生照着课文说一说、演一演,可见,情境教学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如,教学《半截蜡烛》《晏子使楚》等文章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表演,将课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特点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但能够活跃教学气氛,而且容易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四、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是指教师借助课文插图或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将课文语言文字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再现课文情境的技能。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我在教《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时,前后三次运用了图:第一次:上课开始,教室里以蓝色的画纸作蓝天,先后出示圆月与新月。教师描述:老师很想知道哪些小朋友喜欢看月亮?你们看见吗,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圆月)这是什么样的月亮?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出示新月,贴在蓝天上)教师描述导入。第二次:(师)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儿为什么觉得像小船,而不说像香蕉,像镰刀呢?他想做什么?那么你们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第三次:(指图)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你觉得它多像一只小船呀!现在你们听着琴声,身体也可以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慢慢地你可以眯上眼睛,这么看着,想着,你是不是好像也飞上蓝天,坐在月亮上了。三次运用图画,第一次主要导入课文,第二次着重激情,第三次着重激发联想。在指导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启发性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回归生活,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呼唤,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生长点。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达到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学生以生活的快乐,让课堂教学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已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知识与书本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来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概念,确立主体意识,做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认识到“我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是“我和老师共同完成的”,“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而且是我主動要求做的”。
在老师巧妙设置的情境中,课堂内既有大量的信息交流,又有充分的情感交流,课堂内外沟通,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课堂教学因之而愈显生动。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置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动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使教与学呈现出高度协调、和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