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李光洙对中韩现代文学发展的贡献

2019-03-10 13:51宋文慧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

宋文慧

摘 要:在封建社会到现代化转型进程中,中韩两国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因此比较中韩两国的文化转变过程和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人是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特别是作为文化精英的知识分子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鲁迅与李光洙正是这一文化转型、思想大变动时代的两个国家新文化建设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选取鲁迅与李光洙两个极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来进行比较文学的研究,是研究两国现代文学的很好切入点。

关键词:现代文学;现代小说;文学高度

一、鲁迅与李光洙奠定了白话文学和现代小说的基础

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李光洙的长篇小说《无情》都是标志韩中两国近代小说开端的里程碑性作品。这两部作品有其共同点;一,两部作品都是在自国的近代小说中成为标志的作品,而且发表的时间也相差不多。二,虽然是不同风格的两部作品,但是都带有自国的启蒙色彩。

李光洙的《无情》在内容、形式及技巧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地表现出近代小说的影子。例如:描绘出主人公的自由恋爱、在人物矛盾的心理中描绘出主人公苦恼的内心世界、采用影视技巧即从现在到过去的倒叙来回忆过去。人物设定中也通过保守的朴英彩和进步的善英对比表现出两面性。而且作为带有启蒙性质的小说,批判封建的儒教和伦理意识,催促近代性自我觉醒和时代性状况意识的发生。通过李亨植正面表现出要摆脱封建性落后,实现文明开化和产业发展的志向。细致地描写了主人公在封建道义、传统观念和近代实利中纠缠,苦恼的内心世界。但是李光洙的作品主要是在风俗改良方面提出反封建思想。它蕴涵着只要建设反封建的文化,那么经济和政治就随即能时间近代化的主张。所以李光洙的《无情》是从前近代过度到近代的作品,也是在韩国文学史上有纪念意义的里程碑。

鲁迅的初期作品带有鲜明的启蒙色彩,挖掘出落后的国民性,暴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质。当我们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会深受感动,这种感动是来自小说的语言形式的。看似无比散漫的叙述形式、似疯又好象没疯的主人公的独白、寄托月亮的凄凉表现出的深层意义、字间透露出来的恐怖、激怒、寂寞、孤独的气息都给人们一种总体上的艺术美感。因此,《狂人日记》是作为“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高度融入为一体的小说,它以它本身“表现之深度和形式之新颖”绚丽地装饰了中国近代小说的开端。

那么,首先两个作品的共同点是:第一,它们都是言文一致的近代小说,《无情》是用纯韩文和百花文写的小说。第二,有深厚的启蒙主义和反封建性质。第三,作为第一部近代小说,其出现的时期相似。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首先,从体裁上看,《无情》是长篇小说,而《狂人日记》是短篇小说。其次,《无情》是第三人称启蒙小说,也有很强的爱情小说的性质,而《狂人日记》是第一人称日记体小说。再次,《无情》以李亨植和朴英彩,金善英的爱情为主线,标榜启蒙主义和自由恋爱,批判封建伦理。但是没有对通过殖民地化实现近代化的韩国现实表示批判。相反,以主人公上美国或日本留学,学习西欧文明结束整篇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旧式知识分子,是象征性人物。鲁迅借助“狂人”的形象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无情》虽然带有一定旧小说的痕迹,但它是用纯韩文写的;相反,《狂人日记》虽然是作为小说的技法上装饰,但作品开头的“序”用文言文,内容则用白话文,这表现出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的特点。

二、鲁迅与李光洙代表了两国现代文学的高度

鲁迅虽然是活在二十世纪的人,但是为二十一世纪人留下了很多的遗产。在未来的希望看不清楚的时候,传统的、现成的理论已经无法再指导人们认识世界,规范现实生活行为,这种时候,可能最需要的就是反抗绝望的韧性探索精神。鲁迅在他的文章里以道、路的意象阐明了自己的进步主张。

在《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中鲁迅提出,“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

《故乡》结尾,鲁迅用格言式写下了更广为人知的名言:“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迅在这里所提出的“道”与“路”的意象,并不是业已摆在那里,供人们行走的道路,而是从发生学的角度阐释“道”与“路”的本质,即“道路”是人们在道路尚不存在的地方践踏出来的。更有意味的是,鲁迅把道路的可能的进一步延伸,解释为有时候人们连其欲要到达的地方也不明白的东西。

固然,鲁迅的逆说有时候具有很厉害的冲击力,有时候也会引起副作用。但这不但是他的表现形式也是认识形式的一部分。因有那些副作用而否定鲁迅的文章、思想,那就不外是扔掉中国文学中最大的遗产之一个。

李光洙的初期小说作品是韩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章:第一,他的小说作品到相当于他代表作的《无情》之前,都没能超过习作的水平。但是在韩国是装饰近代文学史初创期的作品,因此具有先驱者的意义。第二,他的小说在谁看来都是以易懂、平凡的日常用语和简单结构方式展开,被解释为反映民众艺术论理念的作品。第三,他的小说作品如实地反映了开化期知识分子的精神结构,第四,他的初期小说可以选来当作理解他后来的文学世界的资料。在技法上如此,而在主体思想情感上更是如此。

李光洙是最执着地探索自己时代文学的作家,也是毫无保留的反映自己时代的作家。对比他的生涯、文学时代和作品世界的时候,最起码他是提示处于开化期的东洋人,确切的说是一个韩国人应该具备的文化坐标的人,因此是一个标志性人物。

参考文献:

[1]舒畅.鲁迅与李光洙文学思想比较研究——以《狂人日记》和《无情》为中心分析[J].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8.

[2]李宝暻.韩中文人在现代初对“世界苦”时代的书写[J].当代韩国,2006.

[3]李明信.鲁迅与李光洙“成长小说”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5.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
高校现代文学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工农兵话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性”重构
杨义《对现代文学作现象学的研究
——以“办部书现象”为例》收稿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
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部分
中国现代文学教堂书写的空间叙事
诗·思·史——“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理念与方法探析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