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场景转换成画面 将细节落实于词句
——《父爱之舟》教学谈

2019-03-10 01:53:38浙江省义乌市宗泽小学张斌斌
小学时代 2019年25期
关键词:父爱意图交流

浙江省义乌市宗泽小学 张斌斌

一、教材分析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吴冠中。文本语言平实如话,但文字背后却饱含深情。课文以梦境的形式打开作者对往事的追忆,描写了一个个父子间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艰辛和父亲细腻深沉的爱,以及我的懂事和对父亲的思念。

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表达要素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根据年段目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创设平台给予孩子充分表达感受的机会。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宜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有助提高阅读速度的学习方法。课文内容年代久远,除了课前要布置预习之外,在教学时教师有必要主动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通过本册第二、四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在以上两个方面应该都已有一定的能力基础。本文虽然生字词较多,但五年级学生应该已具备足够的字词学习能力,没有必要再安排单独的字词学习环节,个别疑难字词只需随文学习即可。

二、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文章背景;能凭借印象、借助提示快速梳理文章脉络。

2.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细节,初步感受文章蕴含的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乐于说出自己的感受。

3.能通过对具体词句的品析,深入体会深沉的父爱。

三、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

2.学生:通读课文3遍;自学生字新词,包括《词语手册》;思考课后习题,特别是想想每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3分钟)

整整100年前的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但对中国而言,这是一场失败的外交。屈辱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在此后的十来年间,中国大地大事不断,“军阀混战、国共纠缠、日寇虎视、时局动荡”,全国人民生活条件普遍困难。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有兴趣,可以上网去搜索一下。

今天要讲的是另外一个故事:1919年,在江苏省太湖边的宜兴县北渠村,有个叫吴爌北的乡村教员,他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叫吴冠中。他们家在经济上并不算太糟糕,还可以勉强供他求学读书。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家是读不起书的。简单地说,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儿子对父亲也是很感激的。

孩子会慢慢长大,父亲也终究会老去,直到离开人世。也许是某一个夜晚,吴冠中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到他的父亲,梦醒时分,泪湿枕巾。于是,他披衣起床,提笔写作,回忆梦境,也回忆那些因梦境而勾起的陈年往事。这篇文章就是回忆性散文《父爱之舟》。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所有的故事只有放到那些特定的历史时空里,在理解上才有可能更接近于真实。搜集整理信息是对六年级学生的要求,五年级的要求是结合资料理解文本。因此在这里,教师通过前期筛选整理,主动、直接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简短的语言描述奠定课堂基调,并指出课文特色。同时明确一个极易引起误会的地方:课文除了梦境,其实更多的是回忆。关于这一点,很多文本解读材料都是错误的。针对这部分,教师独白长达3分钟,教师语调一定要符合语境,扣人心弦。

2.往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回忆课文,拼凑课文内容。(3分钟)

不准打开书本,开火车回忆印象深刻的往事,尽量说得概括一点,教师随机概括成词语:养蚕——住客栈——逛庙会;背上学——凑学费——送考——送学。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预习过课文,这是基本学情。不准打开课本,就是为了促使学生调动记忆。教师概括词语是因为概括成词不是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考”是本文的易错字,随机生字教学。在本环节中,听的同学同样具有学习意味,一边听一边回忆,默默构建内容轮廓,这是“倾听”的训练。这是第一次回忆课文内容,每个人多少都会有一点印象。开火车可以形成一种应激情景,把真正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呈现出来。为了教学流畅度,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词条,也可以让优等生配合提取张贴。

(2)默读课文,想想每段话的主要内容。(3分钟)

通过大家的共同回忆,我们基本上凑齐了全部的课文内容。课文有点长,好在娓娓道来,写作也比较规范,除去首尾呼应,基本上就是一个段落对应一件往事。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快速默读课文,把老师的板书内容写在相应段落旁边。

【设计意图】初次直面文本,训练的是“速读”。文章篇幅较长,教师提供的词语,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和缩短整体感知的时间。

(3)梳理文章脉络,完成整体感知。(2分钟)

板书【往事】,指名汇报正确的事件排序。再齐读一遍,加深印象。

【教学反思】这是形成共识阶段,宜采用指名汇报。

3.画面:再读课文,触摸情感(13分钟)

(1)板书【画面】。指名3人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要求尽量说具体,同时说说印象深刻的原因。(3分钟)

【设计意图】场景是什么?就是一幅幅浮现在脑海里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强调在阅读时出现画面感很重要!还是要求不准打开书本,这是二度调动记忆,也是“说”的训练。引导说出原因是为了同步触发情感,也为下个环节写批注做示范。适当互动,引导体会“父爱”。

(2)默读课文,快速找到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上原因。(5分钟)

【设计意图】之前是“说”,现在是“写”,形式上有变化。

(3)同桌交流。请与同桌交流一下你找到的语句,并把和同桌交流的结果也记录在书本上。(5分钟)

【设计意图】同桌交流是为了给学生最充实的交流时空。要求把交流结果记录下来是为了保证交流实效。

4.词句:三读课文,品味父爱(15分钟)

(1)直接出示: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是承接同桌交流后的集体反馈,教师作为学习伙伴,直接出示语句也无妨。语句是教师找来的,但理解还是要学生先讲,教师再指导或提升。

①指名读并说感受,同学补充。

预设:偏僻地方;凉粽子、热豆腐脑;他就是不吃。板书【词句】

【设计意图】之前是用自己的话说,现在是直接读课文中的文字。相信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理解体会课文的能力。

②教师提升。

去掉“凉”“热”可不可以?加在这里,你有哪些解读?

【设计意图】这是提升点。鼓励学生先表达,教师再提升:凉的是生活,热的是父爱。教学就是要稍稍往高处拔一拔。

(2)直接出示: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①指名读。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明白这是父爱常情,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细细体味。

②把文字转化为画面。教师板画(或者请学生板画)。强化“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你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凉”“热”是学习,“伞”就是尝试练习。

③给黑白画加上色彩,引导关注“汗巾”。

【设计意图】除了“丝绸”“陪嫁”之外,通过刺眼的“粉绿色”引发认知冲突,进一步加深印象和体会。引导学生从“笑”读出“酸”!“粉绿色”是巩固练习。

(3)直接出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①指名读。说说“新滋味”是什么?这一年吴冠中多大?你有过这样的心酸吗?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身建立同频感受,便于理解体会。

②他为什么心酸?钱是怎么凑的?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促使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体会。

5.尾声(1分钟)

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父爱意图交流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2:20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父爱
中外文摘(2021年19期)2021-11-05 07:44:08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10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6:58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父爱如山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