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德
【摘 要】本文基于微课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初步框架,提出整个框架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教师准备微课等学习资源,学生要自主完成学习材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好监督和评价;课中主要包括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成果展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课后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拓展性阅读材料。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框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078-04
翻转课堂是指对传统课堂旧有模式的反转,即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被放到了课下且可通过观看视频等媒体进行,而课堂时间则用于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微课是综合了影像、动画、幻灯片、音频、图片、文本等不同媒体的用于教学的视频,它围绕教学内容中某一个知识点,时间长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通过在线播放等方式,供学习者学习相关知识点、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因为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他们不可能观看篇幅太长的资料,所以以短小精悍著称的微课就成了翻转课堂课前学习的首选资源。本文基于微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初步构思,以期为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学校、社会乃至于国家都十分重要。2018年7月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既包括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学科课程,又包括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活动课程,也包括隐性的物质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环境课程,是一门以学科课程为基础,以活动课程为主体,以环境课程为保证的课程体系或综合性课程。这个特征意味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施教学很难真正上好这一课程,为此我们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要保持心理健康,有必要学习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基本的心理发展规律,尤其是对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和规律要有一定深度的认识。第二层次,防治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和身边同学心理及行为的不良状态,这样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不良心理现象和行为予以矫正和治疗。第三层次,完善心理调节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以提高挫折承受力、增进社会适应能力。第四层次,促进心理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而充分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各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稍有不同。有研究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学生最需要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次为:情绪管理(16.1%)、人际关系(15.3%)、自我认识(14.0%)、压力应对(11.0%)、职业生涯规划(8.7%)、人格心理(8.5%)、生命教育(5.3%)、学习心理(5.2%)、性心理(4.8%)、身体健康(4.7%)、与社会需要相关的知识(3.6%)、与个人需要相关的知识(3.0%)。这个调查结果对我们设置教学内容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压力应对确实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在这几个内容上不仅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应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一些心理调适与发展的技能。
就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而言,大学生倾向于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在以往“非翻转”课堂模式教学中,研究者们提倡的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仍旧有其非常重要的价值和生命力,所以本文认为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盲目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完全“翻转”。首先,“非翻转”模式仍有其长处;其次,“翻转”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再将合适的章节设置为“翻转”模式,其他章节仍然保留“非翻转”模式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新教学模式的实验。
二、翻转课堂的初步框架
图1是本文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初步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现将各阶段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课前
其一,资源准备。第一,确定“翻转”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教学资源,我们认为目前还不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部内容设计为翻转形式,仍需要和传统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对于一些利用传统授课方式比较方便的章节和知识,还是可以保留传统授课的模式,暂时只对一些较为合适的知识点进行课堂“翻转”,为其制定微课等学习资源。初步设定微课资源来自下列几个部分的内容,即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压力应对、职业生涯规划、人格心理、生命教育、学习心理和恋爱与性心理。第二,录制微课。首先需要由任課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主题中抽取知识点制定微课,抽取的知识点可以是重要的知识点,可以是教师评价为较难的知识点,可以是学生关心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具有趣味又不失知识性的知识点。如果是制作整个课程的微视频,还应当尽可能考虑视频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系统性。其次将制作的微课及其相关准备材料上传至相应的网络平台。第三,其他辅助材料。教师将每个节点的学习任务设计好清单,方便学生对照学习。另外,教师要制作微课学习效果的阶段小测试,同时设计好微课学习的意见反馈表。
其二,自主学习。第一,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教师的教学大纲等材料,学生要明确每个节点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第二,微课观看。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微课的观看。当然教师在准备每一个节点的资料时也不仅仅只是微课,通常还有其他一些补充的材料,在时间允许的范围下,学生可以进行学习。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微课知识不理解,可以建议学生反复观看,如果仍旧不能理解,可以查阅一些补充性的材料。第三,完成其他学习材料。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需要完成教师提供的每个微课学习的小测试,在做小测试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不断查阅相关资料,强化学习效果。另外,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教师提供反馈性意见或者学习心得,方便教师改进教学。如果有可能,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学习的心得制作成一小段语音或者视频,对于有价值的资料,教师可以将其整理到该节点的学习资源中去,做到教学相长。
其三,学习监督。第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微课学习小结作出评价,作为该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部分。第二,根据学生反馈的学习心得和意见对学生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提供给他们学习的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种分类作为学生往后课堂学习分组的依据。第三,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准备课堂讨论学习的材料,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准备做反思。
(二)课中
其一,学生讨论。首先学生要分成小组,按照任务进行小组活动。学生讨论的任务可以是教师在课前已经布置好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在课堂中临时设置,当然还可以是小组商讨决定的。其次,安排学生对每次小组学习活动做好记录。
其二,教师引导。教师要做好引导,其引导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分组,在前期教师可以先按照学生学习情况及其他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果学生提出要自由分组,教师应该积极地评估分组的可能性并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其次是学习和讨论的问题,教师要构建好课堂学习的框架,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材料和讨论的问题应当有自己的预设,尽可能地多给出一些和课堂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再次是对学生学习和讨论进度的把握。教师需要下到各个小组去观察学生学习和讨论的进度,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最后是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学生的小组讨论只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有必要根据课堂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三,成果展示。成果的展示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总结性的,教师要对学生讨论和学习的情况有大概把握,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对小组的活动效果作评估。
其四,总结反思。总结和反思可以分为学生、教师两个部分。学生的总结和反思可以围绕下列几个问题进行,即“我学到什么?”“我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这个课程哪些方面吸引我?”“这个课程哪些方面我认为还需要改进?”教师的总结和反思可以围绕下列几个问题进行,即“同学们总体的学习情况怎样?”“同学们哪里表现比较好?”“同学们哪些地方表现仍需要提升?”“教师本人和课堂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三)课后
通过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给出总体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信息和其他学生反馈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分类,为不同分类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拓展性材料。教师搜集学生对课程质量的反馈,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是指通过学习平台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线下是指通过线下方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正式的反馈意见需要设计调查问卷,非正式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后与学生的交谈和观察中搜集。
三、案例介绍
以上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课程环节介绍了教师与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下面以《情绪管理》中的“理性情绪疗法”这一教学片段为例介绍翻转课堂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理解在理性情绪疗法的视角下人的情绪产生的ABC理论,理解常见三种非理性情绪认知,即绝对化、糟糕至极和过分概括,同时掌握理性情绪疗法的操作程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情绪的ABC理论;三种典型非理性认知;理性情绪疗法的实施程序。
难点:如何实施理性情绪疗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
(1)资源准备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准备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提供教学大纲。第二,提供教学PPT。内容主要为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假设、不合理信念、ABC操作流程三个部分。PPT页数不超过20页。第三,录制微视频。分三个,一为理论假设(3~5分钟),二为不合理信念(3~5分钟),三为ABC操作流程(7~10分钟)。第四,提供课堂讨论案例3~5个。第五,提供小测试和学习反馈表(3~5分钟)。
注意事项:测试以选择题的方式编制。
(2)自主学习
参与人员:学生。
教学目标: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完成视频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查阅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目标。第二,观看微视频、阅读讨论案例。第三,必要时阅读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四,根据要求完成测试以及反馈表。
注意事項:学生也可以学习教师准备之外的相关资源。
(3)监督评价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第一,通过学习平台查验学生学习进度,通过小测试监督学生学习质量,为没有通过测试的学生提供补充性学习材料。第二,将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归类,并以此为据结合准备的案例为课堂讨论准备素材。
2.课中
(1)小组讨论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掌握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假设。
教学过程:第一,小组成员间讨论情绪发生的原因。第二,每个小组安排小组记录人员,按照教师提供模板对情绪产生的原因做好记录。第三,小组成员发表对非理性情绪认知导致消极情绪这一关系的认识。第四,教师下到各个小组倾听和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第五,教师将每组的讨论记录回收,并对记录作点评。
注意事项:教师要为每个小组提供记录模板。
(2)模拟抢答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掌握三种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教学过程:第一,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大学生常有的非理性信念,然后按照绝对化、糟糕至极和过分概括归类,每个类别准备5~10个非合理信念,同时准备10个左右的合理信念。第二,教师通过知识抢答的方式先念出随机抽出的不合理信念,然后由各个小组进行抢答,回答的学生必须先回答是不是非理性信念,如果是则需要回答是哪一种非理性信念。第三,安排每个小组记录人员,答对的小组按照10分一个计算小组分数,作为课堂考评的一个依据。
(3)角色扮演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掌握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由教师提供3~5个案例供学生选择,案例介绍的是大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案例中设计有理性情绪疗法的ABC三个因素。第二,每个小组对选择的案例进行讨论,首先找出ABC三个要素并思考如何利用理性情绪疗法对案例中的求助者进行疏导。每个小组挑选两位同学分别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第三,每个小组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报告如何疏导求助者的情绪。第四,教师对小组角色扮演情况进行点评。
注意事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理性情绪疗法的操作流程进行角色扮演。
(4)总结与反思
参与人员:学生和教师
教学目标:对课堂做总结和反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堂上由1~2名学生代表反思和总结学习的情况,主要包括自己的认识、收获以及对课程的建议。课外学生可以在学习平台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向教师提供自己的学习心得。第二,课堂上教师首先对课前学生提交的测试和问题作评价,回答典型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着重总结学生在课中的优点和不足。
3.课后
(1)学习评价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教学方法: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评分,并根据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特点将学生做好分类。
注意事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搜集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作为其总评成绩的一个参考。
(2)资料拓展
参与人员:教师
教学目标:为课程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料。
教学方法:第一,对学生学习不足的地方制作补充性材料。第二,制作拓展性的微课学习资料。第三,可以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学习心得微视频作为补充性材料。
注意事项:学生制作的优秀微视频可以上传到学习平台作为学习材料。
四、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引入“翻转”模式是否能成功,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
其一,角色转变。在翻转课程中学生和教师要克服的第一道难关是角色的转变,而且教师角色的转变尤其关键。很多教师已经适应了“非翻转”模式教学,甚至教学质量也比较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往往是不积极的,如果没有一线教师们的积极备战,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终究是空话。
其二,課程准备。翻转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课前准备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第一次准备课程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传统课堂的几倍,这是很多教师之所以没有尝试“翻转”的重要原因,但是一旦这样的资源构建起来,教师便可从资料准备这个阶段中解脱出来。当然,政府和研究者们都在积极倡导并构建网上优质微课资源,以后教师(下转第105页)(上接第80页)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学习中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多为大一新生时开设的,学生的课程数量在大一时通常较多,如果每个课程都要实施“翻转”,那么学生的课余时间就会被完全占用,学生也就完全没有多余的时间做其他活动,这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三,教学方法。虽然翻转课堂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认为“非翻转”教学模式也有其优点,而且“非翻转”教学模式的很多教学方法在翻转课堂中仍然适用,所以有些课程的内容没有必要设置为翻转模式,那些一刀切式的将课程“翻转”的做法并不足取。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仍旧是重要的,并不是实施“翻转”模式就什么都水到渠成了,诸如用什么方式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用什么方式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用什么保证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将知识吸收和巩固?用什么方式保证教师能做好引导者的角色?用什么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本文初步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要证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合适,还需要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进行更为严谨的教学实验。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曹红晖.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9)
[2]唐燕儿,魏旭阳.“微课”的优势与发展——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1)
[4]孟军,刘冰璇,翟洪江,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以A校“工程热力学”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
[5]夏庆利,罗一清.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实证研究——以《财务学及技术基础》课程翻转教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7(2)
[6]万敏.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6(5).
[7]刘海燕,宁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需求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8]宋志英.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2)
[9]魏昶.大学生心理咨询主要问题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7(14)
(责编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