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探讨

2019-03-08 14:27曹爱华
求知导刊 2019年42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较为复杂,课堂导入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全面的历史知识框架。随着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任务基础上,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将注意力尽快地转移到课堂教学当中。文章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导入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58-02

引 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能够在课程开始阶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模式,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与总结课堂导入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契机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历史教学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性,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一、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历史课堂导入

高中历史教材是开展历史课堂导入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教材内容的背景及内涵进行研究分析,提炼出关键性的导入内容。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材料,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加工,使历史资料内容更具吸引力。为了能够增强学生了解历史资料的动力,历史教师需要注重资料的新颖性和启迪性,使学生在教师讲解历史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地发挥思维能力,研究和分析历史资料所蕴含的意义,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历史教师在讲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总结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的特点的欲望,可以在正式授课前为学生展示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资料,如秦朝结束了中国的奴隶制度,开辟了重要的封建制度;在秦朝时期出现了“隶书”这一书法形式;秦始皇将春秋战国时对统治者的称呼从“王”改为“皇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秦朝结束了群雄逐鹿的局面,使中国真正实现了统一,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为后来的中国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学生对秦王朝和秦始皇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课堂讲解。

二、利用问题设计进行历史课堂导入

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课堂导入作用。高中学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阶段,利用问题的设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印刻在头脑中,并在后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主观能动性去寻找问题的答案[1]。历史教师的问题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听讲,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以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基础,增强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规避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给学生造成的困惑。

例如,历史教师在讲到“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问题设计方式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历史内容。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现代中国的手工业中哪些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工艺吗?”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经历的联系,能够回答出:“泥塑、雕刻、刺绣是古代就出现的手工业。”历史教师可以追问:“同学们想知道中国的哪些手工业制品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远销到亚欧大陆,并被世界所惊叹吗?”“大家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这说明了什么?”为了能够准确地找到答案,学生对历史教师接下来所讲述的内容会更加认真地去听、去想,从而明白了China这一国名来自英文单词china,也就是瓷器的意思,知道了瓷器是古代手工业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华文化的代表。这样的问题导入,不仅使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同时也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利用知识回想进行历史课堂导入

高中历史知识是一个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整体,虽然教材内容对历史知识进行了章节划分,但历史教师可以运用知识回想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新章节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控能力。知识回想方法在历史课堂的导入作用,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连接上,还体现在学生能够回忆以前学过的历史内容,对新章节有一个思想上的猜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历史教师在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想之前学过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等内容,回顾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并提出课堂导入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哪些相同点?”为了能够将这些历史内容更好地联系起来,学生在分析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时,会产生相同的结论,如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都是在人民利益基础上产生的,三民主义的民族、民权、民生与毛泽东思想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理念有着显著的统一性和聯系性。历史教师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时,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涵。

四、利用故事情境进行历史课堂导入

故事情境是一种极为生动的课堂导入形式,通过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使学生的情绪和思想都沉浸在故事情境中,为历史课堂的教学营造积极有效的氛围。历史教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历史故事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融入效果。

例如,历史教师在讲到“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通过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来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和对现代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感。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学生在听到五壮士说出“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时,心灵上会产生极大的震撼。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影音效果来播放抗日战争中全中国的军民团结一心,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使国家的主权得以保持完整。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思想和情感都受到了深刻的感染,从而在后续的历史内容教学中,能够保持这样一种激情来理解和感悟历史知识的内涵,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结 语

在教育改革进程中,高中历史教学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需要利用课堂导学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运用教材内容、问题设计、知识回想以及故事情境等途径开展课堂导入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褚志丽.以“导”抢占课堂“先机”——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导入[J].内蒙古教育,2015(14):15.

作者简介:曹爱华(1982.10—),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