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在推动变革,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工作也在变革,当下素质教育已经普及,美术学科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新课改提出后,教育部门对美术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也非常重要,所以学校需要对这门课程予以高度的重视,而图像感受能力应该作为当前社会学生必备的能力,必须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对小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这种现状,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图像感知能力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图像感受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87-02
引 言
众所周知,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这门学科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可以发现,美术这门课程的授课形式与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更加重視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课程的需求,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出一些改变,帮助学生培养图像感受能力,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美术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他们图像感受能力的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提升其艺术综合素养。
一、积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图像
大家不难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教师需要多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艺术,让学生去观察身边事物与美术的密切联系,尤其是生活中的一些图像。作为现在小学生在美术课中重点培养的能力,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当然离不开学生对环境中图像的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欣赏的时候更加深层次地去分析、去思考图像的深层含义,以及图像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或者内涵[1]。
例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或者学习过后,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或者一些生活的画面,并对这些生活中的图像进行思考,让他们从这些画面中去贴近艺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养成图像感受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水平。这些也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向他们渗透将艺术与生活相联系的观念,当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以后,就可以帮助其自身全面地提升综合素养,也能够提升美术思维,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图像感受能力。
二、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想要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美术学习兴趣,以及他们对图像的认知能力,就需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多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传统的单调授课方式进行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小组合作,从而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也有利于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多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想,所以开展小组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例如,在“实物的联想”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开展小组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去。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更有积极性,他们都希望在自己的小组中有好的表现,在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下,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图像感知能力,因为小组成员可以随时分享其认知,使得他们有更好的表现,这样也可以最大化确保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堂设计的环节,在课堂中多安排一些活动,使学生能够切切实实地从互动中有所收获,从而提升自身的图像感知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去感受图像
美术这门学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生活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所以想要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美术能力,就需让学生多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待美术,当看到各式图像时一定要用联系的眼光去欣赏,否则他们的认知水平难以得到提升,他们只能看到图像表面的内容,而无法发掘图像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美术课开展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也就很难得到提升。所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图像,对他们的图像感受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在学习“老房子”一课时,学生就非常需要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图像,这一个课题需要学生发掘图像背后的情怀与底蕴,如果仅停留在房子的表层,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美术的综合能力就难以得到质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用联系的眼光去看待作品,将老房子与一些情感、一些记忆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够用更高的思想层次去看待艺术图像。在不断地积极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美术综合素养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进而使小学的美术课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情境教学方法,在意境美中提升小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心智以及思维还没发育完全,其阅历也比较浅显,审美的很多维度还不健全,所以他们对美术的态度都是以个人的眼光为标准,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逐渐增强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使学生的审美标准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让学生将感情融入艺术作品以及图像感知的过程中。对教师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创设出指定的情境帮助学生在特殊的艺术环境中更好地进行美术的学习,让他们可以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更好地进行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美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使他们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美术课堂上的一些问题[2]。
例如,在教学“梦中的远航”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授课,给学生在课堂上创设出梦中远航的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最大化地感受到图像的内在,避免他们因对图像画面理解比较生硬,难以在美术课堂上有效地提升对图像的感受能力,甚至难以提起学习美术的兴趣。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创设一些比较好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使他们在一种优秀的美术意境中提升自身艺术鉴赏力和美术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界对小学生美术课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该积极地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小学阶段的美术课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帮助学生提升其图像感受能力[3]。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持之以恒地努力,如让学生将艺术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美术以及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好的美术意境,教师需从多个维度入手,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与美术素养,使其能够发展成为满足社会不断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牟丽.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 2018(08):187-188.
黄莹.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18(33):89.
董学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的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82.
作者简介:于红(1978.9—),女,江苏响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