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时代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途径

2019-03-08 02:50黄梅学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安全防范微时代培养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和微时代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众多便利的同时,为高校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大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微时代的传播优势,开辟网络安全教育阵地、提高学生学工队伍业务能力、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开启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的“微”应对。

关键词:微时代;安全防范;培养

2018 年 8 月 20 日 CNNIC 发布的《第 42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到 2018 年 6 月為止,国内网民规模达 8.02 亿,普及率达到 57.7%;手机网民规模达 7.88 亿,占比达 98.3%,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依然最大,学生群体占比为 24.8%。[1]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众多的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炮制了许多安全隐患,尤其是对还处于“象牙塔”中的高校大学生。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微”应对,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迫在眉睫。

一、微时代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

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一方面,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大量侵入,试图通过“无硝烟的战争”对青年学生进行弱化和腐蚀,从而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另一方面,青年学子国家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战争、军事等传统的、片面的认识上,而忽略了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不能

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第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甚至出卖国家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总之,我们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2.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多校区办学、校园扩建、民办力量参与、校园与社会交叉等复杂情况的出现,校园治安形势日益严峻。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微时代的到来,又滋生出了电信与网络诈骗、校园贷等一系列新的危机,不少学生上当受骗,有些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在微时代,学生与网络结缘,众多学生以微博、微信的形式,记录自己学习、生活状态,但因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不够,极容易被存心不良的人利用。

3.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生命安全是关乎家庭、社会和国家稳定的大事。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不少大学生暴露出的心理素质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价值取向有偏差等现象,对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才能提高学生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的应变能力。

二、微时代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时代传播媒介因资费较低、信息快速、使用便捷等特点,深受高校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借助微时代的力量,培养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1.建立网络教育新阵地,打破交流时空障碍。

传统的安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以说教为主,学生普遍缺乏话语权,教育效果差,学生是否接受,全凭个人喜好。在微时代,学生通过手机上网等方式,广泛关注网络信息和APP平台,通过他人的故事或新闻,来了解社会,获得知识。因此,安全教育要有新突破和实效,必须借助微时代的新媒介,开辟新战场,建立网络教育新阵地,提高学生关注度,实现师生交流无障碍。

2.提高学工队伍素质,激励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而作为受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传统的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围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女生防性侵等开展。在社主义会新时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尤其在高校,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崇尚自由,不再热衷于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注民生和国际交流等国家大事、网络热点话题等,因此,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工队伍的教师,更应积极关注网络热点话题,有效地组织交流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和主动表达思想观点,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思考网络热点话题。

3.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有效开展安全教育。

传统的安全教育是一间教室、一本书、一个案例,内容陈旧,毫无新意。微时代,APP平台、网络等媒介深受欢迎,其中一个核心因素便是,微时代的传播媒介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因此,在新时代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创新教育形式,不能长篇大论地言说,而是应要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摄制微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去看、去听、去围观。

网络微时代给高校安全教育应对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了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工作者,我们主动担当,务实工作,为学生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2]李丽?张怀强等.“微时代”引领渐变的大学教育[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12).

作者简介:黄梅学(1981-),男,汉族,湖北黄梅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高校管理

项目基金:南省教育厅思政课题“微时代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对策研究”(15E04)成果。

猜你喜欢
安全防范微时代培养
老年病人输液的护理安全防范与管理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社会反恐形势与大学生安全防护能力分析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