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其中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以及综合素养的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的综合素养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使学校和社会转变评价学生的理念。本文主要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综合素质;效果
新课改后,综合素质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以往评价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相对单一的评价模式掩盖了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的光芒。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要求教师遵守评价方式多样、目标多元化等评价原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教育理念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尽管能保证学生的专业化,但不利于在新时代中发展。因此,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使其除学习外,德智体美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此外,教师转变评价学生的理念不仅利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健康全面发展。
(二)符合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后,招生机制就有了改变,多元化的录取机制是高中对中小学毕业生的录取重点。因此,想要推动学生考上好高中并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和学生习惯于重视学习成绩,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还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提高教师对多元评价的认知
学校应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多元评价体系的认知,并加强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培训,使其了解多元评价的内容、意义和方式。教师在班级中应掌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个性、擅长的领域、爱好等。在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记录成长档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录,包括他们的学习成绩、实践活动、他人评价和社区服务等内容。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全部记录在档案中,使其成为学期内的实践报告。在期末考试后,教师可将档案袋拿出来,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这不仅达到了评价的目的,还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中小学生年纪较小,这个阶段养成的好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教师在教学期间应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还能使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帮助或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实践活动,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记录在档案中,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通过展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示性评价是实现多元化评价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参与校园活动,比如:中小学绘画大赛、演讲大赛,或者班级中的小规模比赛等。通过这些比赛提高学生竞争力,学生会在比赛中获得自我获得感,还会发现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还能够体验相互成长的快乐,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改进策略
想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效果。首先学校应提高教师的评价水平。因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不一样,因此在实际评价中会出现很多偏差。教师不仅是开展多元评价的主导者,更要宣传评价方案的宣传者。只有方案被理解后才能投入使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培养教师的力度,对评价的方式内容进行明确,使教师的评价结果达到最初目的。
(二)提高对网络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网络技术。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应提高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这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这种方式比以往的评价方式更新颖,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但该评价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学校还不能大力使用。加强对网络技术评价方式的研发能够提高评价效率,教师通过信息的反馈可以立即做出判断,节约了评价时间。
总结: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教育改革后,学习成績已经不能成为衡量人才的唯一途径。综合素质不仅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还会提升学生素质评价的效果,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教师在教学期间,可通过档案袋、实践活动、展示等方式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进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竞争力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清忠.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理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5(11):124-127.
[2]万德年,胡亚学,宋武.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的构建——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3(02):50-53.
[3]丁秀涛,樊本富.尊重个性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北京市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解读[J].中国考试,2018(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