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格尔哲学真理观本质的思考

2019-03-08 02:50朱成栋税国净韩健聪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真理黑格尔哲学

朱成栋 税国净 韩健聪

摘 要:哲学领域里,真理问题是哲学家们永恒的追寻,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追求真理,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追寻方式,因而形成了诸多不同的真理观。黑格尔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诸多真理观面前,他的哲学真理观显得更加深刻而独特,本文主要从追寻真理的角度试图论述黑格尔哲学真理观的本质。

关键词:黑格尔;真理;哲学;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写道: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

一、黑格爾真理观的形成

从黑格尔哲学形成的过程来看,我们不难得出黑格尔真理是一个庞大的思维体系。黑格尔对三中态度进行了批判,他首先批判了形而上态度,他认为持有这种哲学态度的哲学家们多采用的是表象思维方式,用一些片面概念来表达绝对,事实上,表面思维是从表象出发的命题模式,但表象终究不能代表全面,因而这种态度相对狭义,显得独断。对经验主义的批判,黑格尔认为经验主义的核心是对“经验”的分析,属于一种知性思维,“经验主义”为了形成“经验”,必须要把我们直接这种存在的多样性内容进行深入局部的分析,形成的经验本身就是分析的过程,而形成经验的结点往往在于事物内部,那么事物外面的经验就被忽略了,因而他认为经验主义的真理观会让真理限制在有限的空间里,与无限的空间相违背,也并不能够对无限空间里超过人类认知的事物进行定义。对“直接知识”哲学态度的批判,黑格尔认为耶可比把理性和信仰对立,把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对立,这种对立思想的本质也是一种知性思维方式。

经历对这三种主流态度的批判后,黑格尔提出了自己的真理——思辨思维,思辨思维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融入了肯定的否定,思辨思维也不能够用命题表述,它不仅包含了真理本身,还有对立的差别囊括其中,这就决定了黑格尔真理是一个自成一派的体系。

二、黑格尔真理观的本质

黑格尔思辨思维真理观的本质就是“绝对精神”,这种绝对精神将客体、主体同时囊括在自身的体系之中,形成一个绝对的整体。

实际上,黑格尔真理观的证明采用的是一种“圆环”式路径。这种“圆环”式路径证明正是从开端问题开始的,黑格尔真理观强调“无事先”,因而在开端之处,便没有开端,如果有开端,那么这个开端本身就会被质疑。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逻辑学的开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认为开端应该具备无前提、绝对的能动性两大特性。而满足开端特性的真理开端,应该是“纯有”,“纯有”区别于“有”这样的前提性,“纯”就是单纯的直接,是一个直接的纯思,没有任何规定性,也没有任何的前提性。同时“纯有”虽然在抽象领域内指的仍旧是空无一物,但这种空无一物却是一种被隐藏的“纯有”阶段,与“纯有”平行存在“纯无”,“纯无”并不是“纯有”的对立面,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概括:“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交融的关系,这种关系也间接说明了“纯有”符合开端的两个重要前提。

在证明了真理的开端是“纯有”之后,黑格尔继续证明了开端的必然进展性,“纯有”具有绝对的能动性,既然能动,必然会产生动的轨迹,会形成进展,而黑格尔对开端进展必然的证明主要通过“存在论”、“概念论”、“本质论”来解释。在“存在论”中,黑格尔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尺度”,而“尺度”与“无尺度”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无尺度”本身也是一种“尺度”,“无尺度”可以看成一种新的“尺度”,是“尺度”的无线进展过程,而不是对立的事物。在“本质论”中,“本质”是“尺度”发展结果,而经过“本质”的必然发展确是“概念”。所以,“概念”的对“存在”和“本质”的统一。黑格尔在“概念论”中认为“概念自身”是具体概念,具体概念则是“一般”、“特殊”、“个别”的统一,“概念”必然要特殊化,继而形成了“判断”——“推论”——“客体”——“理念”的发展路径,在此,从“纯有”发展到了“绝对理论”,而实际上,“纯有”与“绝对理论”是同一个意思,也就是说真理观便这样形成了闭合的回路,完成了逻辑学中的“环形”论述,从自身出发又回到自身。事实上,黑格尔这种证明整理的路径的方法就是辩证法,是综合与分析的统一。

三、黑格尔的“真理与自由”

黑格尔的真理观认为,真理是自由的实现过程,自由存在于“绝对精神”之中。自由的本质是能够从他物中看到自身,自由的实现是万事万物都在显示本身。黑格尔认为在“客观精神”和“主管精神”中都不能够实现自由,只有将二者统一,才能够真正实现自由。“绝对精神”就是“客观精神”和“主管精神”的统一,“绝对精神”的本质就是从本身回到本身,客体与主体都是自身,因而万事万物都是现实自身,因而自由在“绝对精神”能够实现。

自由在“绝对精神”经历三个阶段:“艺术”——“宗教”——“哲学”。艺术的“自由”是感官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必然需要借由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而从方式途径选择上,又势必不能够达成“自由”,因而艺术是不能够实现自由的。宗教的自由对艺术的“自由”进行了升华,是一种意志的自由。在这个阶段中,意识已经与本质存在了差异,本质是始终存在,但意识仅存在抽象之中,与本质自然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并非是统一,宗教自由是一种主观的自由,剥离了真实世界,也不能够很好的实现自由。在这样的前提下,哲学自由克服了艺术的片面性与宗教的主观性,达成了二者的统一,因而可以实现自由。哲学实现真正的自由在于,将艺术的感性内化成为了思想的形式,这样就不会受客观世界的干扰,将宗教的主观性经过自身的转化,形成自身的主体,也就是哲学是自身主体的思考。这样一来,自由经历过漫长的历程之后,最后终于在哲学中得以真正实现。

四、结语

在黑格尔之前的真理观,都是在设定了一个事先的前提,这样就使得真理的得出显得独断而随意。黑格尔提出了无事先的真理观,在无事先前提的基础下,将主体和客体统一并且形成一个自身发展的过程,最后通过主体和客体生成的他物,并不是一个与自身敌对的他物,而是一种自由过程,也就是自由跟真理得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赵敦华.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性[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69(02):38-47.

[2]倪剑青.什么是黑格尔的科学[J].哲学动态,2016(07):61-68.

[3]先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真相”和“真理”概念[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6):5-12.

猜你喜欢
真理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换个角度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