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凡英
摘 要:教学设计是由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不仅要掌握每个子系统的特点、功能以及各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策略,还要对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有深刻的认识,洞察每一子系统与整体教学目标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有效性
教学环境与环节的设计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直接影响,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重点。考虑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储备与班级学情,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利用既有的认知储备
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架构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合理设计,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流程,保证数学教学满足新课标的具体规定,以知识设计引领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夯实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及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既有的认知储备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知识来提出数学问题,如“学校为运动会准备瓶装水,二年级(3)班分到5箱,瓶装水以12瓶为一箱,问二年级三班一共有多少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自主练习,注重分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出数学课堂的教学主题,指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把12瓶想成10瓶加2瓶”,分步解答上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进行知识与经验的总结,加快学生对新的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准确把握两位数乘法的核心要素,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2制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任务主要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以及对小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小学生数学情感、数学态度的形成。教师对于教学目标不同角度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水平也不同。比如说,老师在给学生讲“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节的内容的时候,就要先弄明白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些物体来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这些图形,不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遇到这些图形,学生都可以辨认出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老师也应该在教学目标里规定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图形,让他们对图形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也能更好地区别这些图形。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发现这些图形的存在,让他们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3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產生对新知识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编儿歌。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张眼睛12条腿……请学生编出无数只青蛙的儿歌。学生发现应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在本节课中,教师借助了学生耳熟的儿歌,组织了一个续编儿歌的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
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主动的寻求和发现问题,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学生就能通过自主探索来学习数学思维,促进他们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发展。例如,在学习“比例尺”这一内容时,学生已经了解了比这一知识,同时对地图、平面图等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他们能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三角板,然后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他们可以得出“图上的边长:实际的边长=1﹕1”。教师在这个时候问学生:“你们能够把一个长50m,宽30m的篮球场按照其原来的大小画在纸上吗?”学生小声议论着。有学生就会说:“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一个篮球场”的时候,这就说明了他们的思维矛盾已经产生了,这个时候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借助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就引出了——比例尺这一教学内容。
5设计探究性作业
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一定要避免多多益善、面面俱到的所谓的原则,要有挑战性,要跳出题海,设计少而精的、能全面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题型,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完“轴对称图形”的内容后,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用相关的学习工具制作或者画出轴对称图形,看谁做得又准确又对称。当学生第二天交上作业时,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折服了,他们有的画的楼房,有的画的飞机,有的捏了泥人,有的还剪了剪纸作品等等,从学生五花八门的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探究性、有创新的作业,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促进知识的理解、巩固,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给学生设计作业,要抱着挖掘学生潜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目的设计作业,一定能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
6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一位教师在“统计”一课的设计中,做了如下的教学效果评价设计。问题一: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感觉怎么样?A很快乐B比较快乐C不开心,请全体同学合作进行现场调查,看一看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有多少名同学很快乐、比较快乐,又有多少名同学不开心,把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另外,请采访不开心的同学,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开心,并帮助不开心的同学,争取让他们也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结 语
小学是一个孩子学习的开始,很多习惯与兴趣爱好都是从小学时期慢慢培养起来的。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设计中老师是这个设计的主体,所以说老师要不断的与学校、家长、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这样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老师对教学设计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
[2] 乔军朝。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