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丽,胡西厚,雷国华,杨春波
(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是根本,是基础。但目前医学院校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课程实习一般是教师带领学生到医院参观,学生既不了解医院信息管理的完整流程,也没有在医院进行操作训练,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因此,学生卫生知识与信息技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未来工作的开展。此外,企业网络技术人员往往缺乏卫生行业相关知识,导致前期对医疗机构的需求分析和定位不是非常精准,使得开发出的信息化产品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匹配度低,后续服务与客户契合度差[1]。
(2)卫生信息化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分支,大多数任课教师是计算机专业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导致高校卫生信息化教师普遍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不足[2],因而对学生指导深度不够。
(3)2012年中国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现况调查显示,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从业人员中仅约3%的是具有卫生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科班出身的人才所占比例很小;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东部地区卫生信息化专业人员配置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难以促进全国范围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卫生院校虽培养了大批人才,但真正能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人才非常少,无论是信息企业人员还是卫生行业信息人员,都存在知识短板及理论实践结合不充分问题[3]。用人单位需求大与学校培养的高端人才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渠道不通畅,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4)在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有些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卫生信息化方向主干课程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侧重信息技术而忽视卫生专业知识教学。学生的学习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没有到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实践,从而难以成为未来卫生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人才[4]。
因此,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必须顺应潮流,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标,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专业学科特征、社会需求、毕业走向等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医学院校从社会需求出发,利用自身专业和学科优势,完善卫生信息化方向人才培养体系[5],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知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其用人需求,基于医岗导学培养卫生信息化人才。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信息化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6]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医院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医疗卫生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全程,从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岗位胜任力。
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构建“学校培养、用人单位预定、学生就业、家长满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二为一、课堂与实践岗位合二为一、教师与工程师合二为一、学生与学徒合二为一、学习与实习合二为一”。
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原则,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优化,构建以理论为基础,“实验实训实习”互补,“素质+技能+经验”相辅,“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实现“从传授到指导、从记录到参与、从讲授到现场研讨、从答卷到实践考核、从知识到能力”5个转变。
找到专业建设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关键点,在校内建立校医一体化的健康物联网应用技术实验室、医疗数据挖掘技术实验室,在医学院校率先积极探索开展“互联网+”医疗大数据研究。加强与企业的多方合作,以具体项目为纽带,与各软件公司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校外建立多个特色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实践教学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用人单位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
目前卫生信息化教学采用的多是终结性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能有效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了解岗位需求;另一方面将合作企业专家引进学校,探索学校与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等多样化合作形式,从而构建一支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相融合,理论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7]。
从构建层面、实施层面、条件层面、保障层面、衔接层面对医学院校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8],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院校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院校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工程,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胜任非医疗卫生机构的岗位工作,还熟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布局,具有维护医疗信息系统及整个网络的运行能力,具备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相关应用项目研发及测试等方面能力,能对临床医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和操作培训。教学工作者要适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成为具有教学、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