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雪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083-0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印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国民的价值和审美追求。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承载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就要利用好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且把它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他们在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接受地方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及人文教育,使他們在热爱家乡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和智商情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进一步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目标。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教育呢?
1.在教材中进行教学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语文老师要做的就是要不断挖掘教材的深意与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利用文中的知识衍生、重点讲解等方式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我在讲到《论语》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就要重点向学生介绍各个流派的中心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仅仅是体现作者的思想,同时还汇聚了很多传统文化内容。例如:司马迁的《史记》,这部被后人冠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作,在这部巨作中包含了很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应的名篇进行讲解。比如教师就可以用《史记》中的名篇《鸿门宴》作为切入口,这样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学。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知道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由此,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建造有利的学习环境,通过氛围的影响,让学生充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我在教室中悬挂很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写上历史人物见解。并且,还可以在校园中建设相应的传统文化走廊,可以采取笔画的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这样学生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和谐,学生能够很轻松地融入其中,学习效果也会是很好的。
2.在对课外实践活动的丰富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常见的形式主要是进行经典诗词、古文的背诵以及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前者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课前活动,通常不超过5分钟,例如,让学生以课时为单位进行轮流的诗词、美文的推荐、赏析,促进学生的文学素材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后者通常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期阅读书目的引导和规定,在文本的选择上尽量与教材相关联,培养学生品读经典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木兰辞》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进行情景剧的分组表演,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角色特点的理解,另一发面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去体会时代的特征,对学生的表演能力也是一种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文人故居以及更多人文景点进行。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课外实践活动体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会有更深的体会,进而激发他们进行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的热情。
3.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我们在语文学科中挖掘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后,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认真捕捉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选读了《论语》后,我让学生写关于“责任”话题的作文,以前此类作文的立意基本在学生自己的生活范围内,选读后的作文立意大部分已上升到集体、国家层面,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气魄和动力,让人看后耳目一新激情满怀。关于“礼”的理解,学生理解“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物动”后,我让他们走进生活,深切感受自己身边不和谐的原因在哪,让他们知道“诚实守信”、“宽以待人”的品德,懂得说话的基本技能和要求,懂得“良言一句三春暖”的真正意义。每次都会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然后将佳作推荐出来共同学习并找合适的报刊杂志寄出去。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增加,语文成绩也因此逐步提高,传统文化也得以传承发扬。
4.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寻找乡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了整个民族的精神憧憬。语文课上,经常会和传统节日相遇,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每到此时,我会把法定假日的语文课定位《到民间采风去》,让学生利用好假期查阅相关资料,过好节,主动参与地方上的民间活动:剪纸、喝雄黄酒、苗族风情歌会、彝族火把节等。尝试研究每个节日的渊源和每个民族的习俗,做好书面整理并收藏,积累创作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情,适时展示祖国好家乡美的精神风貌。这样既能丰富他们文学创作的题材,又能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样的文化传承意义是深远的。
总之,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精神建设的过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也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的研究课题。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种渗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