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素养调查报告

2019-03-06 12:39袁庆祝王永丽赵军燕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素养家校协同学业成绩

袁庆祝 王永丽 赵军燕

[摘   要]对全国七省市16所初中的调查发现,初中生的学习素养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并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初中生学习素养的地区差异不明显且缺乏规律性;随着年级升高,初中生对学习素养的自我评价降低;与小学相比,学习素养部分指标的性别差异减小,少数指标出现反转;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低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小学相比,学习素养各指标对学业成绩的贡献量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大数据;初中;学习素养;学业成绩;家校协同

一、背景介绍及基本情况

《基础教育参考》家校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采用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的形式,于2017年10月在全国七个省市的16所学校开展了关于初中生的学习素养及家校协同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状况的调查评估。

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参考了俞国良等人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1]和周步成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2],编制了《中学生学习素养家庭综合评估问卷》。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包括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等八个维度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15项二级指标,与《小学生学习素养家庭综合评估问卷》[3]的维度和指标保持一致。用SPSS19.0和Mplus 7.0对数据进行内部一致性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问卷信度良好(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5),结构效度良好(见表1)。

本次评估涉及七个省市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共计12088人,其中有效样本10905个,占总样本的90.21%,样本分布情况见表2、表3。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人员在对多个地区和学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认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与所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特点相符合。

1.初中生的学习素养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力。研究发现,初中生学习素养综合得分与学业成绩呈现显著正相关,各指标的对比情况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如某初一学生的学业成绩较好,其学习素养综合得分也比较高,但在个别二级指标上得分明显偏低,需要改善。

2.與小学生相比,初中生学习素养的地区差异不明显且缺乏规律性。调查发现,与小学生“大中城市优于普通地级城市,普通地级城市优于欠发达地区城镇”的情况不同,大中城市初中生的学习素养综合得分相对于普通地级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没有明显的优势。

3.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素养既有规律又有例外。以同一地区A、B、C三所初中学校的910名初中生为例,A初中在当地社会评价最高,B初中一般,C初中较低。数据显示,A校学生在学习素养综合得分和所有指标得分上均优于B、C两校,B校在学习素养综合得分和多个指标得分上优于C校。在校园适应方面,C校优于B校。

4.班级差异较复杂,各有优势与不足。以某校初中一年级的728名学生为例。其中4班学生的学习素养综合得分和学业成绩均明显优于8班,2班与3班在这两方面不相上下。对比不同班级学习素养各二级指标的得分发现,4班在绝大多数指标上优于8班,但在阅读能力和师生关系方面略低于8班;2班与3班在学习素养各二级指标上各有优劣(见图1)。

5.各年级的变化情况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调查发现,与小学阶段的趋势相反[4],初中生年级越高,学习素养的自我评价越低(见图2);在15个二级指标上,几乎都呈现下降趋势。

6.性别差异依然存在,部分指标差异减小,少数指标出现反转。调查发现,初中阶段女生在学习素养综合得分上依然优于男生,大部分二级指标得分也优于男生;与小学阶段相比[5],部分二级指标的差异减小,少数指标出现了反转,如在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和师生关系适应方面,男生优于女生(见图3)。

7.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明显低于学生自我评价。在学习素养综合得分和几乎所有二级指标中,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均明显低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其中八年级学生家长的评价最低(见图4);在学习注意力、学习习惯、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等方面,双方的差异更加显著;在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可对比的题目中,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一致的题目数越多,学生的学业成绩越高,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8.家长盲目地给孩子报辅导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问题。本次调查显示,有13%的初中生反映家长经常不征求自己的意见就给自己报课外辅导班;有9%的学生认为家长有时会这样做。对比不同初中学生群体的学业成绩发现,父母经常这样做的学生群体,学业成绩仍然相对较差,与小学阶段的调查结果一致。

9.一些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在本次调查的学生中,不会主动预习功课的占32.83%,不复习课上学习内容的占16.06%,阅读速度较慢的占21.05%,考前感到紧张焦虑的占40.72%,认为父母经常因成绩退步责罚自己的占30.21%,认为自己不能保证充足睡眠的占23.70%。这些占比较高的项目反映了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因素,需要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重视。此外,学生对学校整体感觉不满意的占3.84%,对师生关系感到不满意的占3.92%,认为父母答应自己的事情不能做到的占11.32%,认为父母从不或基本不会夸奖自己的占18.27%,认为自己与父母关系不够亲近的占7.40%,认为自己即使努力也不能达到父母期待的占6.81%。这些方面的占比虽然不高,但随着年级升高呈增长趋势,需要引起重视。

10.与小学阶段相比,各因素对学业成绩的贡献量发生了变化。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依然是对学业成绩贡献量较大的指标;然而在学习动力方面,初中阶段学习目标对学业成绩的贡献量上升,而学习兴趣对学业成绩的贡献量相对下降。研究者发现,“为了将来对社会有更大贡献而会努力学习”(见图5)和“认真想过将来会做什么”与学生学习动力、学习素养和学业成绩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此外,学校适应、师生关系适应和同学关系适应因素对学业成绩的贡献量有所上升,而阅读能力、学习观察力和学习记忆力等因素相对有所下降[6]。

三、讨论与建议

1.初中阶段学习素养的构建与保持不可忽视。分析认为,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增加、难度增大,家长亲自辅导或督战的情况大量减少,采用填鸭式课外辅导的效果下降,学习素养对学业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小学阶段成绩较好但学习素养存在不足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应尽快改善;学习素养较好的学生也需要保持或强化良好习惯,以平衡进入青春期或其他因素对学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和家长不能只看成绩,而是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素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恰当的帮助。

2.初中阶段要根据个体及群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本次调查显示初中生学习素养的地区差异不明显,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由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等因素引起的地区差异,虽然在小学阶段较为明显,但经过六年的发展,差异会有所减少;二是可能与调查样本的选取有关,本次调查的初中学校比较分散,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本地区所处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可能成为对比分析的干扰。总体上,不同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家庭情况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班级教学团队的教育风格、教学方法、工作能力和水平之间的差异,会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不同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素养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各有优势或不足。这一结果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因材施教。

3.初中阶段要根据学习素养的年级、性别差异及发展规律改进教育教学。从学生自评结果来看,初中各年级学习素养的变化规律与小学阶段有本质不同,初中生随着年级升高而学习素养的自我评价降低,这可能与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习压力的增加有关。本次调查中,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素养的自我评价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异常或转折,但家长对孩子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时间管理、学习意志力等方面的评价却是三个年级中最低的,这可能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有关。初中男女生在学习素养方面差异的变化说明,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家长要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对其学习素养的影响,并因势利导。

4.提升中学生的学习素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自我成长。进入初中后的学习任务明显增加,青春期的到来也使学生对各种关系更加敏感。很多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业,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变化;有些家长虽然了解孩子身心的变化,但不能有效调整教育方式以适应孩子的成长;还有些家长对孩子未来的中考感到焦虑,并认为孩子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不够努力,需要督促。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学习素养的发展状况,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感受,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结果,还可能造成激烈的亲子冲突,甚至导致不可逆转的恶劣后果。为此,家长要重视自我成长,加强学习,了解和掌握孩子学习素养的变化,对孩子寄予合理的期待,调整与孩子相处、沟通的方式,改善教育方式方法,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5.学校和教师要对初中生发挥积极的影响力。调查发现,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观察力、学习记忆力等因素对学业成绩的贡献量相对下降;而学校适应、师生关系适应、同学关系适应等因素对学业成绩的贡献量相对有所上升,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兴趣,也会对其他指标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出现明显波动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构建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素养,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与健康发展。

6.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调查显示,初中生的兴趣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学习任务加重、学业压力增大、各种关系发生变化、学习适应方面遇到挑战的时候,更是如此。为此,应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指导他们规划自己的生涯,这将使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加稳定和持久,对于构建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林崇德,王燕.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3):49-53.

[2]周步成.学习适应性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4][5][6]袁庆祝,王永丽,赵军燕.小学生学习素养调查报告——基于2017年我国八省市27所小学的大数据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18(23):3-6.

(责任編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学习素养家校协同学业成绩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如何让手抄报成为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平台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