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明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早产儿出生后,由于呼吸系统并未发育完全,多会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wborn respiratory distres syndrome,NRDS),表现为呼吸困难以及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肺泡进行性萎陷,通常会在患儿出生后4~12h内发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症,甚至造成呼吸衰竭[1]。发病率和患儿胎龄有关,胎龄越小,病发率和病死率就越高,对患儿的健康十分很不利[2]。本文选取了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98例进行了研究工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新生儿在出院30min后住院,A组49例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胎龄(29.83±5.27)周,体质量(2.96k±1.21)kg;B组49例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胎龄(28.63±4.96)周,体质量(2.86k±1.13)k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以及分娩方式无显著差别,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并排除先天性畸形儿、原发型肺不张、染色体异常等引起的呼吸窘迫等患儿。
1.2 方法当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后应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并将压力调节为5cm H2O,吸入氧浓度为保持在40%。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利用气管滴入法,分别3次进行滴入,并在使用前确保气管产管内壁分泌物吸净,并将气管插管深入到气管分叉处,在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过程中,需要辅助加压吸氧,使药物在肺部内能够均匀分布,在给完药物6h后不能做拍背以及气道吸引,如果呼吸道阻塞较为严重,可以进行相关急求措施。治疗期间,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并分别在2h、6h、24h等不同时间段,进行动脉血气查询,并根据病情变化对正压通气参数进行调节,并时常松动鼻塞避免水分是进入鼻腔内部。也要对肺部的电解质进行检测,使环境保持稳定。保证装置漏气现象得到控制,避免气体进入腹部产生胀气,如果出现此类情况,应立即进行排气处理,保持患儿病情稳定。A组患儿和B组患儿在治疗方法上均保持一致,只在用药时间上有所区别,A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给药时间控制在<2h,B组患儿在2~4h之间。
1.3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患儿给药2 h、24h 动脉血分析变化指标,包含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FiO2)、动脉血酸碱度(pondus hydrogenii,pH)、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CO2)等指标。②两组患儿治愈情况分析,通过对比治疗3~7d的住院结局进行比较,分别由治愈、好转、死亡。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够实现自主呼吸且状况良好;好转:患儿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需要进一步治疗。死亡:患儿无生命体征。治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③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别有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肺出血、颅内出血、心理衰竭等,通过对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研究和比较,确定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发生越少,则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方法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例(%)],以t检验计量资料(),如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mmHg]
表1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mmHg]
表2 两组患儿治愈情况比较[例(%)]
表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1 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A组患儿动脉血气情况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愈情况分析通过对比治疗3~7d的住院结局进行比较,A组患儿治愈率和B组患儿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B组患儿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多发于早产儿,由于患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功能发育不完全,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产生肺泡进行性萎陷,在患儿出生几小时后就会病发,威胁其生命安全。主要临床表现为,为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症,甚至造成呼吸衰竭。患儿胎龄越小,患病几率越大,死亡率就越高[2]。当患儿出现这些征兆后,应当及时地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进行呼吸支持,并应用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为患儿提供有效治疗。利用外气管滴入法为患儿提供药物支持,并辅助加压吸氧,让药物能够在患儿肺部均匀的分布,取得良好的施药效果[3]。患儿采取治疗期间不能做拍背以及气道吸引,当呼吸系统造阻塞较为严重的时候,可以进行适当的拍背环节阻塞症状[4]。同时还要对患儿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分别在2h、6h、24h等不同时间段,进行动脉血气查询,保证患儿的能够度过危险期。如果出现问题应当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通过给予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呼吸支持,能够为患儿呼吸周期提供支持,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5]。使患儿的肺部通气状态得到改善,肺不张和肺泡萎缩得到抑制,可让吸入氧浓度(FiO2)上升,降低肺部表面活性物的消耗,使熟悉节奏和时间得到优化。有相关研究资料[6-7]表明,在早产儿出生后应当及时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儿改善氧合,降低肺部的损伤、气漏、支气管肺、颅脑损伤等的并发症的危害,使患儿的生命得到有效保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完成后A组患儿动脉血气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可见在2h内进行用药,能够让患儿的动脉血气情况得到优化。但是随着研究的进行,通过对比治疗3~7d的住院结局进行比较,A组患儿死亡2例,B组患儿死亡5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对比两组患儿的治愈率,A组患儿治愈率和B组患儿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据相关资料表明[8],随着用药时间的后延,患儿的治愈效果逐步降低,疗效呈现减弱现象。因此,不予另设组别进行研究。在本次研究中,A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B组患儿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能由于样本小,观察时间够有限等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不同给药时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相对有限,只有动脉血气情况有一定差异,治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