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丹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理论的产生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共享发展理念的产生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共享发展理念产生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分配不公现象,它要求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追溯其历史根据是: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财富的享有者同样也应该是广大劳动人民。实现共享的前提条件就是社会的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共享发展又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
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而共享发展能有效促进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马克思唯物史观产生的社会历史出发点是马克思深刻地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所处的生活状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资本家为了使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在生产中不断提高对资本的投入、提升生产的技术水平,结果使得“工人对自己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1]。同时劳动也外在性地表现为“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别人”[2]。工人在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同时也在获得劳动报酬维持自己劳动力的再生产,而劳动力从产生开始就在进行着循环使用最终直至消亡。工人在从事一生的劳动创造,但是依旧不能改变自己所处的贫困状态,甚至在劳动力处于饱和的状态下不能解决自己以及家人的温饱问题最终被饿死。而导致这一状态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度的存在。所以,马克思支持工人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实现自身的解放以及全人类的解放。唯物史观在精神上支持工人们改变自己的不平等状态,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最根本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对广大工人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自信心,从此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理所应当成为社会财富的享有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马克思认为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而生产力是指人类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生产生活离不开人的实践的参与。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社会实践的主体通过发挥能动作用创造实践成果,社会财富同样也应当以公平正义的方式分配给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在社会主义阶段,平等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平等的社会才是自由的社会。共享既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手段,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的实践方式。
在建国之初,我国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分配领域实行“计划分配,统一调拨”的分配方式。“计划分配,统一调拨”分配方式在建国初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和两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到1958年,在正确分析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准确的把握。但是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的过程中偏离了党中央的正确路线,错误地定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公社发展到后期弊端逐渐暴露,甚至出现了不切实际的超英赶美计划。在分配方式上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否认人们劳动能力之间的差别,这一政策发展到后期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生产状态,在劳动人民中出现了生产积极性萎靡不振、生产能力下降、资源浪费等现象,最终并没有使社会得到发展,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
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忽视了人作为社会关系的人的本质的复归,人在生产生活中是以“类本质”的形式存在,生产生活本身就是类生活。绝对平均主义过分重视国家计划的分配方式,而且忽视了劳动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的能动作用,同时并没有强调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分配方式是粗陋的共产主义分配方式的表现形式之一,这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它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不会发展成为国家普遍的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
为了解决由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带来的生产萧条问题,邓小平深入分析了我国经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改革国内的生产模式和分配方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同时,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一定意义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方式极大地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种分配制度导致的一个消极结果就是使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国家为了不断解决这一问题,在分配领域不断进行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改革,从实行“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强调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由分配导致的贫富悬殊,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分化的社会矛盾,这显然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共同富裕相违背。
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出人民从物质文化的需要到美好生活的向往。共享发展理念就是为了适应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产生的,它是时代的产物,共享发展为解决新时代新的矛盾的解决提供了解决方案。
共享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具体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全民共享主要旨在强调共享发展涉及主体的广泛性;全面共享旨在强调这一理念涉及到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分配正义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共建共享强调主体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发展成果,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渐进共享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3]。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让改革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广大劳动人民的获得感、享有感,这是共发展理念发展主体广泛性的价值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4]。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根本归宿。坚持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符合唯物史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遵循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共享发展的全面性体现在关注人民获得美好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人的发展阶段来看,要做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5],使人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国家改革发展变化取得的成果惠及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从社会区域发展的成果来看,要做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有序发展。从人民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来看,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等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一切方面都要做到让人民群众真正切身体会到党的政策切实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原则。共享发展的全面共享理念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解决新时代社会矛盾具有推动作用。
新时代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性作用。唯物史观强调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要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加大了民生建设的扶持力度。共享发展中共建共享的主要目的是让广大劳动人民参与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中去,这不仅让人民共同参与、共同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劳动者来说更能体现人的创造价值的主人翁地位,能够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在社会中实现人的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共享发展理念的共建共享方面是对国家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诠释。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都遵循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共享发展理念同样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享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发展成果的共享,是渐进的发展过程。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来看,任何新的发展理念都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共享发展理念同样也是践行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践行社会公平正义的分配方式。从建国之初我国制定两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到我国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的逐步推进开放,到现阶段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阶段性目标的逐渐完成有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共享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发展理念指导我国的分配政策,不仅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而且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和压迫,鼓励广大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前提,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公平正义分配,实现社会在合理有序差别的前提下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具体体现在分配领域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的各个方面都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开拓新境界,促进社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这个系统合理有序向前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是在社会公平正义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目的是让人民都能享受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都能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了新的期许,为了让人民在更大程度上享有发展成果,我国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中全民共享、全面共享体现了新时代分配领域涉及发展群体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共建共享是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共同建设的过程中体现人民发挥主人翁精神,共同创建美好生活家园;渐进共享符合新生事物发展的渐进性过程,具有强大的发展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共享发展理念将在分配领域中全面贯彻执行,同时共享发展也会引领其他方面协调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