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红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海淀 100091)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的一个重大科学判断。新时代下,民族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机遇,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内涵,把握新时代的方向,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稳定。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是对我国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精准定位。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民族地区由于地理和区位的因素,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体现相对更为明显,各族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比其他地区相对更为迫切。在实际工作中,把握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搞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
从全局来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表现之一即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尤其是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为历史和地理原因,民族地区位处边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在我国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始终处于相对劣势位置。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全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层次和质量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矛盾的一方面从“落后的生产力”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正是对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民族地区等相对落后这些现象的准确概括。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的主要桎梏,也成为了影响新时代各民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核心因素。新时代下主要矛盾转变,必须进一步认识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一问题的严峻性,更加积极筹划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同时,民族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为突出。省会等大城市与一些小城市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发展程度和水平往往有着巨大差异,从目前来看,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尤为明显和突出。往往省会中心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较高,或者一些资源城市经济也相对富裕,而在其他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民众生活较为贫瘠。在各个地级市辖属内,城乡之间的差别也是十分凸显,农村相对城市贫穷落后。另外,有些地区在同一个城市里,汉族聚集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少数民族的居住生活区往往相对落后封闭。因此,民族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相比内地城市更为突出。新时代下,民族地区发展工作应做得更为细致深入,切实了解民族地区内部发展应着力的重点,精确研究,精确引导,精确扶贫,切实解决民族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国家政策和投入更好地发挥作用,引领民族地区向前发展。
新时代的一大鲜明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过去的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换,信息化、智能化在推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民对生态的需求、对绿色的呼唤,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定义已不只是物质和精神方面,而是还包括生态环保等在内的全面诉求。民族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同时又有着很多先天的优势。
民族地区所处区位大多相对偏僻,这些地区以往因为交通不便,生存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为了发展经济,在过去缺乏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经济发展方式往往流于粗放。一方面,民族地区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型的经济能赚“快钱”。所以很多民族地区以发展资源开发型经济为主。另一方面,环保意识、生态发展技术等缺失,导致很多情况下GDP数字上去了,但是人民的生活居住水平并没有太大改善,相反可能还导致很多地区人居环境严重恶化。此外,资源开采本身如果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提升地方经济体系的一个突破口,那么资源开发所得到的收入,远不及资源深加工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资源开采进入瓶颈期,整个经济发展就容易陷入坍塌的状况。新时代下,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民族地区发展也应加强环保意识,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本质上,青山绿水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多种可持续循环经济。同时,民族地区人文荟萃,是人类学和社会学天然的博物馆,旅游资源丰富。而旅游业还可以和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深入拓宽产业链,从生态旅游等入手,全面发展服务业。在此基础上,民族地区可以致力于创造适宜投资开发的社会生态环境,吸引高科技制造业和高端人才的进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良性发展。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时代条件下,资金扶持同样应由过去的以“输血”为主,更多向“造血”转变。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族地区的发展更多向产业升级和产业的结构性优化发展,资金扶持的方式也可以更多借鉴资本市场的理念和方式,加强市场化运作。新时代下,民族地区充分利用青山绿水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在打造宜居人文环境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民族地区发展弯道超车,后发先至,必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十九大报告重点谈到,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致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综合国力在稳步上升,将比以往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化大趋势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下,关键的路线主要体现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对于路上丝绸之路来说,占据我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自治区是传统要道。海上丝绸之路方面,广西、云南等沿边地区则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新疆是我国通向中亚和印度洋地区的纽带,广西和云南地区则是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把握好这些民族地区的发展,就能和“一带一路”建设起到积极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我国民族地区因为地处边陲,交通不便,对外交流发展往往受限。客观来看,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无疑给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带来了一股暖人东风。传统的民族地区边陲之地,本质上成为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先锋队,面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契机。
由于建国初期的战略布局等影响,深圳和海南等沿海地区的发展一度十分落后,但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这些地方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已经是众所周知。而今,广西、云南、新疆等地,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和海外的巨大经济社会文化交流需求,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层面的宏大战略需求,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加之民族地区自身区域广阔,资源丰富,本身的发展空间广阔,发展天花板较高。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缘起于海陆丝绸之路,但不局限于海陆丝绸之路,它的落脚点还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链接外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黑龙江的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聚集区,面向日朝韩的延边和丹东等朝鲜族聚集区,也将和广西、云南、新疆一样,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所以,在新时代下,利用“一带一路”建设东风,我国整个民族地区的发展都有望进入一个更快的高速轨道。
“一带一路”建设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合理构建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化分工合作的大背景下,我国相关国家利益对外延伸发展的自然选择。我国民族地区大多正处于涉外和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支点,对于国家而言,整体战略地位无疑得到较大提升。“一带一路”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反过来,民族地区也可以并且应当为“一带一路”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民族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前沿支点,可以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外事、经贸、侨务等对接工作,与国家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更彻底地把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实现民族工作的根本价值。
总而言之,新时代下我国民族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应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内涵,把握新时代的方向,促进民族地区更快更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引领时代潮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实现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共振。新时代下,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必将迈向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