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语文知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知识、表达思想感情,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并立足于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合理设计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导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践行这种“双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明确自己对于小学生学习阅读课程的指导性地位,从学生的角色出发,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兴趣特长,结合语文阅读的知识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丰富阅读的学习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关重难点。
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列出几个相似的阅读任务,分小组自主学习,自由选择任务进行讨论,教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提升学生的讨论效率。就《桂林山水》这篇文章而言,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自学,结合信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加深自己对山水文的印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组阐述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认识,适当表达自己对峰峦、流水、沙石、溶洞等描写的理解。讨论之后,教师适当点评与指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阅读教学与课文学习大同小异,教师不可一味地生搬硬套,简单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应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添加游戏、互动等环节。如可由桂林山水引出学校所在地周边景色的仿写作业,丰富阅读学习的过程,提升小学生综合的阅读素养。针对学生自主讨论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不能一味地否认,应秉持“教育为主、批评为辅”的教学观念,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均衡地分配教学资源,适当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而言,学生的兴趣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现状,研究相关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挑选适合班级学生年龄段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添加课外阅读资料的小知识。小学生一般对新鲜内容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学生深入课外阅读,从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学习笔记本,记录自己阅读过的资料,并记下自己的读后感,增加学生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比如,在进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学习时,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可以添加游戏、谜语等环节:一边让学生模仿作者王维怀念家乡,一边让其他几名学生模仿家中兄弟,体会佩茱萸登高处,但少作者一人的感伤。课后再布置一个角色体验感悟作业,将这一堂课记录下来,将使得学生加深对学习的印象。
学生可以阅读的资料很多,倘若没有正确的阅读方式,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明显的提升,文章的主旨也不易把握,对文章的理解自然不够透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阅读的范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包括如何确定关键词句、中心语句、过渡句以及文章的整体框架等。
比如,在进行《山中访友》的阅读讲解时,如果教师不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可能只理解表面意思,以为作者只是和哪个“朋友”相约在山里会面,不能深入了解到其实作者是借景抒情、与景对话,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文章开头的引入,到描写自然景色的拟人化,再到童趣化的措辞,应该层层递进地对学生进行说明,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中心句,进而掌握文章整体框架,引导学生发散自身的逻辑思维,挖掘阅读文章背后所要表达的对山中景色的心驰神往之情。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且对提升阅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提升阅读水平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应该急功近利,应意识到任重而道远,通过优化设计,以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思想,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做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设计教学过程丰富授课形式,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阅读技巧,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为日后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