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工科类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为例

2019-03-05 11:37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实实训职业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引言

工科类课程大多具有知识分散和概念抽象的学科特征,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对理论性内容的讲解,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既能突出职业院校的教育特色,又能达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各大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途径,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优化,以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一、工科类课程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课程设计与岗位需求连接不紧密

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人才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岗位过渡,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更好的完成生产与管理工作任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数教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不考虑与相关岗位需求的对接,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提升。直接造成我国职业院校专业学生职业意识薄弱,进一步影响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

(二)教学方法、策略与学生学情不适应

目前高职工科类课程教学中,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策略落后等现象。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分析研究学生学情,在理论教学方面,仍然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在实践教学方面,大部分教师会采取整周实训或按授课章节进行实训的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但过于表面化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知识转化与应用,降低实践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还容易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教师自身能力与实践教学需要不匹配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非常注重实训室建设,实训设备基本上能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但设备的使用率却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实操能力不足。大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自身实操能力也不足,没有足够能力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指导,同时无法正确把握专业领域中的重难点,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在意识上有排斥,严重影响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与整体水平。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操作教学、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融为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之间的界限。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能理解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术技能形成的认识规律出发,理论中包含实践,实践中蕴含理论,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了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理论知识评价和实践技能评价两中评价类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的脱节问题,降低知识在理论与理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重复率,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高职工科类课程中应用该教学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还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动力来源,更是改善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及要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依据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出发,以提升能力为目标,在准确分析学生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应用。同时要结合“双师型”教师教学方式,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应用,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设计,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精神以及工匠精神。

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为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中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机械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标准及技术知识。在该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对接岗位需求。采用符合学情的任务驱动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利用设备维修岗、零件加工岗、装配调试岗等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案例,驱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以质量检测岗位驱动零件合格性检测等实训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职业岗位需求、明确学习方向与目标,注重学用相长,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二)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时,要根据学生认知及学习规律构建教学环节,结合具体教学任务及内容,因材施教;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式学习习惯,针对学情与具体教学目标的分析,创设对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三)在实践教学中,创设“教师规范操作示范”、“小组操作比赛”及“学生操作练习”等多种环节,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规范操作、培养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在教学评价中,采用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并重的形式,强调过程考核,多维度多样化的综合评估师生教与学全过程。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前自动测评、课中互动表现、课后总结评价等数据采集,结合课中任务单(实操能力)评分与教师点评,全面评估教、学过程。

例如,在进行“第三章:零件尺寸测量”教学任务时,教师以质量检测岗的具体岗位能力需求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学习资料、实训任务书等上传共享,引导学生把握具体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重难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教师根据课前学习的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解决措施。

在授课过程中,以质量检测岗位工作实例引入,学生角色带入,思考自己作为一名质检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引导学生在了解质检岗工作性质与工作任务的同时,明确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课任务。

以阶梯轴合格性检验任务驱动整章教学任务,以项目导图为引导,辅助梳理出任务实施步骤,有利于学生对实施过程重难点的把握与理解。同时将“选择测量器具”等理论性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方案拟定任务中,学生要完成实训任务,必须先学习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并掌握选择方法,再根据具体任务进行测量器具的选择。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任务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在方案拟定环节中,教师利用自己总结的“五步法”与方案拟定单,将具体任务分步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消化。学生结合“五步法”进行自主探究,方案拟定任务全过程由学生小组自主讨论、计算、归纳与拟定,加深对知识内化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能力。

对于“量具使用”这个教学重难点,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进行突破。

1.设置“我来当老师”环节,课前将部分重难点授课任务分配至指定小组。小组备课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体会参与劳动的收获感;讲课过程锻炼语言表达、当众演讲等综合能力。学生讲课更能引起其他学生共鸣,结合教师查漏补缺的讲解,协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2.利用教师规范操作示范、“小组操作比赛”及“学生操作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快、更规范地掌握量具使用方法,强化学生对规范操作的掌握,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职业习惯与素养。

3.设置“大家来找茬”小游戏环节,以强调错误操作的反向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内,增强对错误操作的记忆,巩固并规范操作,使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测量实操”阶段,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组间组内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具体问题,实行个性化指导,补充学生实操短板。同时,参照最佳操作员与最佳小组评分标准进行实操能力考核,评选出最佳小组与最佳操作员,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

最后总结环节,由各小组上传合格性报告,师生共同点评总结,总结过程中要注重梳理整个实训流程,加强学生对实训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同时,引导学生总结第三章的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系统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设计并实施《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组织上灵活多变,教学互动广泛深入。对比上一届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本届学生具备了零件尺寸检测的初步能力,在学期末进行的机加工实训中,学生读图快、操作规范、接受力强、上手快,合作默契,提前完成了实训任务,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与好评。并且在平时过程考核的测试中,成绩优秀率保持在83%以上,远超过上届学生期末测试52%的优秀率。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成绩,还有学习兴趣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为后续相关设计和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方向和特点,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中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合应用于与《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性质类似的工科类专业课程,具体实施方法和手段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理实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理实一体化课程过程考核的研究与探索
职业写作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