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江苏 常州 213147;2.江苏城建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2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路横贯祖国东西南北。建设类高职院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工程技术人才,他们众志成城,为中国建筑享誉海内外立下了赫赫战功。上海中心大厦、港珠澳大桥等典型工程的建设落成更是让中国建筑在质量和数量上再创新高。
在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建设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们为中国建筑在世界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的精神;他们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肯于钻研,不畏艰难的精神;他们视质量如生命,对产品品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是现代建设行业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和时代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建设类高职院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挖掘提炼并学习传承行业工匠精神,将有助于建设行业打造精品工程,有助于建筑业向装配式、BIM引领下的新时期快速转型,将有助于中国建筑续创中国品牌,将有助于中国建筑在一带一路的规划引领下再展宏图。
建设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培育方案的构建,需要明晰人才培养的各参与方及其在管理、教学服务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分门别类制定。
建设类高职院校的物理教学环境通常包括各类教室、运动场馆、食堂、宿舍、跨专业的实训中心、各专业的专用实训室等。工匠精神的氛围营造应充分利用校内的物理教学环境,系统设计并布置工匠精神文化宣传标语,营造人人可以感受的工匠精神文化宣传氛围。工匠精神提炼需突出建设类行业院校办学特色、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特点以及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特质,体现行业通用的工匠精神需求与专业特色工匠精神特点。不同层次工匠精神宣传标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打动和影响师生员工工作学习行为,将静态的工匠精神文化内化为全体师生共同追求卓越的动力。
工匠精神培育要将优秀建设类企业的工匠文化融入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整体建设方案中。建设类高职院校一般开展有较好的校企合作,知名企业具有丰富的工匠精神文化内涵和工匠典型,要充分利用知名企业的岗位工匠进行校内工匠文化培育。
知名行业企业苏中建设集团是建设行业的先锋。从砌筑工人到全国优秀项目经理,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工程公司经理陆国星用对工程质量的一丝不苟带领苏中铁军征战祖国大江南北,用“业精于勤”书写苏中人的奋斗青春,用对工程质量尽善尽美的追求,用“专注坚持”诠释苏中人的工匠情怀。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薛永宏是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公司的一名骨干班组长,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勤奋的学习态度,他在一次次的企业、行业产业等各级别的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公司里土建施工方面的行家里手和“江苏省建设系统优秀班组长”,他用“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书写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工匠氛围营造中,要善于挖掘知名校企合作企业人才优势,行业知名工匠的精神浸润,让建设类高职院校的学子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向着梦想奋勇前行。打造行业高水平有特色的建设类高职院校,学校整体氛围上应突出“不断超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育人氛围;运动场馆应结合行业特点,将“更快更强、勇于攀登”的工匠精神融入。专业实训场所需更多地突出岗位工作特点,因专业而异提炼工匠精神内涵。
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面向工程项目建设现场,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精雕细琢、精益建造”的工匠精神;工程造价专业面向项目咨询全过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与工程量、工程建设费用紧密相连,需要从业人员“精益求精、精打细算”的工匠精神;建筑艺术设计类专业面向行业进行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创新性思维,不拘一格的寻找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的突破,需要从业人员“千锤百练、推敲止于至善”的执着追求;物业管理专业面向知名物业服务企业从事客户服务与行政人事管理,需要从业人员“精细管理、精诚服务”的工匠精神。
管理工作以目标为导向,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PDCA循环不断追求管理的工作目标达成。建设类高职院校以培养行业所需转型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培养热爱岗位工作、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精益求精、能够高质量服务企业发展的适用人才为主线。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团队,首先是工匠精神的倡导者、实践者。
面向教学管理队伍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案,应不断加强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等文化内涵的学习,不断审视管理团队的工作目标,不断寻找工作现状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差距,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努力生成符合管理预期的工作成果。教学管理队伍的工作目标的设定,应瞄准学校党代会确定的中长期目标,重点设计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目标的实现路径并严格执行。
面向教学管理队伍工匠精神的培育,应以标准化管理为手段,通过制度、标准的建设与执行,引导广大教师对照标准开展日常工作,通过标准比对,不断创新方法,在工作中争先创优。工作中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均是与工作标准相比对的描述。管理队伍工匠精神培育,一是高质量制定学校管理的各项标准,二是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标准,三是自身表现出来的工作状态、工作热情和工作成果体现出良好的工匠精神,营造出学校管理队伍自身让人欣赏、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标准的制定质量、执行质量和团队自身所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是教学管理团队工匠精神培育方案的灵魂所在。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一般有文化基础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以及素质拓展课程教师三大类,服务于专业对应课程教学。教师从其人事关系隶属上又分为校内教师(专任、兼职)和校外兼职教师两部分。校外兼职教师是职业院校办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主要由由校外兄弟院校兼课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依托于课程,生成于第一、第二课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关键在于教师队伍。面向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方案应面向在校授课的全体教师,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上,三大类教师以自己的专业优势,着眼于课程目标的达成,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提升,爱岗、敬业、奉献,每到自己的课堂,必有爱心传递,必有敬畏之心,必有奉献之举。教师在所提供的授课内容中和育人服务中追求自身的品质,追求自身的价值目标。全体教师都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用崇高的师德,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完成每一节课,完成每一次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中,教师用对工作的满腔热忱,用对学生成长的精心设计,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追求学生知识应用、技能操作、素养达成的尽善尽美。
文化基础类课程一般在低年级开设,其授课教师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上起着领跑和榜样示范作用。文化基础课程教师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与专业教师一起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了解专业学生的目标岗位需求,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文化基础课程需结合专业特点加大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融合,适时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企业兼职教师一般都是行业企业的行家里手。作为企业优秀工匠的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合作院校的人才培养,其对专业课程、技能训练目标的追求代表着企业的人才资源建设目标,代表着优质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优秀工匠参与学校课程教学将良好的职业精神、专业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时传递给学生。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是其文化内涵、精神实质的学习,更需要通过载体让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一种有形的、可以感知的巨大力量。参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全体教师要结合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通过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各自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全体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校内外教师混编的优势,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通过案例操作实践,通过学生间的竞争比拼,个体间的活动质量、成果质量的比较,不断提升积极向上、奋勇拼搏、品质至上的工匠精神。
建设类高职院校有着悠久的工匠精神文化内涵,历史上优秀的建筑工匠不胜枚举。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工匠精神,首先要做好建设类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营造;其次要做好教学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再者要做好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采用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点面共进,共同促进全体学生工匠精神养成。
工匠精神培育中重点突破的对象在于学生干部队伍。工匠精神在活动中培育形成,在活动中持续提升。学生干部是班级各项集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活动目标、活动方案、活动互动等是否按照目标生成都离不开学生干部严谨缜密的思考,离不开学生干部对方案细致入微的策划,离不开活动过程中学生干部倾情付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除了培养学生干部基本素质、执行力和领导力外,更需要培养学生干部对班团活动方案的策划能力。学生干部通过活动的实践体会和感悟工匠精神,不断追求更优更好的活动实施方案,用执着和能力以及钉子的精神努力达成各项活动的策划效果。
面向全体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需要以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训练为中心,围绕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的对接,不断寻求知识的富有和技能的如火纯青。建设类高职院校,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课程大作业、综合训练或项目训练,课程学习中,通过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技能切磋、知识应用、成果生成不断缩小岗位工作能力与实际岗位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用勤恳、踏实、精益、创新来养成追求优秀和卓越的工匠思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岗位工作能力,提供优秀的岗位工作成果,用精致的产品,无可挑剔的服务为未来的企业创造品质和价值,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