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建设研究

2019-03-05 11:37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通识产教院校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常州 213147)

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紧密相连、相互协作,却又分工各异、承担各自的社会职责和功能,共同推动社会再生产协调有序发展。同时,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又需要深度对接,产教融合。所谓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深度合作,形成产教一体、校企互动、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产教融合的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产教融合政策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由此充分彰显产教融合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以及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院校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认知能力,提升了创新性人才素质和培养质量,发挥了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以外的必要补充作用。但并非尽善尽美,有些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由于对通识选修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课程设置不完善、课程体系不规范、学生选课个人倾向性较大、课程内容不充分、对通识选修课的考核和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职业教育文件精神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建设,加强对通识选修课的规范管理,必须进一步认清开设通识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全面完善通识选修课课程建设,善于发现并解决开设通识选修课所遇到的瓶颈与难题,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通识选修课开设的目标依据

通识选修课课程目标是高职院校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科内容的行动指南。它受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

(一)高职院校定位

高职院校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中等和高等学校,以专业技术和技能培养为主,基础文化知识培养为辅,主要包括属于教育主管部门下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专科学校、职业高中、职教中心以及属于劳动主管部门下辖的技师学院等。因此,通识选修课课程目标不能偏离高职院校的属性和办学定位。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通识选修课课程目标的总体指南。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通识选修课要契合产教一体、校企互动这一产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判断通识选修课是否适应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就看它是否是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是否打破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高素质、创新性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培养,有利于促成双方尽快产生科技和劳动成果,加快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通识选修课设置的基本要求

通识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五个对接”。一是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高职院校应该密切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应该保持并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二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机制,瞄准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三是课程设置与生产过程对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体系的束缚,参照行业企业生产运作逻辑设计课程序列,深化文化、艺术、人文素养、科学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四是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五是课程设置与终身学习对接。增加课程种类、丰富课程内容、兼顾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课程开设,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终身受益,形成积淀深厚、灵活多样的就业本领,满足学生指向未来职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三、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设计

(一)模块分类

通识选修课共分为四大模块。一是人文素养模块;二是社会科学素养模块;三是艺术素养模板;四是实践技能模块。人文素养模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新闻传播等类课程;人文素养模块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新闻传播等类课程;社会科学素养模块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类课程;自然科学素养模块涵盖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农学、工程技术等类课程;艺术素养模块涵盖美学、美育、艺术作品赏析、戏剧、影视、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类课程;实践技能模块涵盖中外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设计制作等类课程。

(二)通识选修课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资源共享原则

高职院校要想着力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与产业行业资源共享,必须注重产教融合视域下通识选修课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通识选修课与行业企业的教学资源共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了产业行业的任何要素,只要行业企业的生产要素或生产过程与通识选修课有关联就可以结合课程体系设置吸纳为教学资源。

四、M00C的引入应用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不同于视频公开课,它不仅仅播放授课视频,它还需要有较好的发布平台、合适的学习管理系统、有效的数据库以及设计优良的线上线下的学习管理手段。慕课在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的应用可以解决以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缓解通识选修课师资缺乏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的通识选修课出现教师短缺现象,而慕课的引入应用可以缓解这一突出的问题。慕课是集聚相同学科门类集体智慧的平台。国内的慕课平台主要有清华学堂在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上海课程共享中心、全国地方高校U00C联盟、果壳网MOOC学院、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等。由于慕课具有巨大的资源共享优势,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教学平台。近年来,关于M00C的会议、论坛相继举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捷足先登,他们先后与美国MOOC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国内其他重点高校也纷纷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开发制作MOOC,MOOC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正在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二)改变通识选修课学习方式,提升自主性学习能力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通识选修课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而慕课的教学模式是混合式教学。教师利用线上展示电子教案、教学大纲、电子课件、讲课视频、线上思考题、线下作业等教学资源;学生在线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在线提问、讨论;学生线下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下作业;教师在线回答学生问题;教师线下批改学生作业、解答学生疑难问题等。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通识选修课质量监控和评价

(一)常规课程质量监控和评价

教学内容繁杂、课程结构凌乱、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地位偏低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的通病。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具体做法一是成立类似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等多方联合监管的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二是组织专家学者、或者行业企业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会同通识教育委员会、教务部门和教学督导对通识选修课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进行审查,优化学分制度和学生选课制度;三是建立通识选修课教学运行定期检查制度。针对通识选修课多数是在晚间开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加强考勤、专家听课、教学反思、课程评估手段以及通识选修课教学研究等的监督和评估,结合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对授课教师进行相对公正公平和客观地评价;四是侧重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建立通识选修课考核标准,形成对学生成绩评定、检查、统计、分析制度化和规范化,从命题、试卷送印、考务安排、成绩评定、成绩管理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尽量减少以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等缺乏分值分布或分值分布不均衡的考查形式,确保成绩评定的客观、公平和公正。

(二)网络通识选修课质量监控和评价。

慕课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他们大都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我国著名大学。要确保慕课在通识选修课中的教学效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慕课的授课特点是信息量大、可供选择的授课内容充实、授课水平高,因此教师在引进慕课课程时要把关,要尽量符合学生的现实水平和可供接受的知识范围之内;二是适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取得教学反馈。因为学生通过慕课的学习就是面对机器进行人机互动式学习,机器缺乏情感交流和情绪体验,而这些恰恰在教育中起到潜移默化和循循善诱的作用,是机器无法替代的;三是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明确学生的课程指标。将慕课平台考勤与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相结合,把课程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提高指标。课程的基本知识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程序等为基本指标;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项目实践和技能证书为提高指标,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才智,形成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标准的多面性和评价管理多效性。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以及“因地而设”、“为地服务”的重要途径。为此,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需要作出积极的调整。尽管在实施通识选修课时出现挫折和问题,但它的“拓宽视野”“功能补充”“学科融合”等功能不容忽视。当然,在强调通识选修课的同时不能忽略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公共必修课程,只有把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和创新素养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产教融合人才链的培养目标,从而真正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把高职院校的通识选修课作用发挥极致。

猜你喜欢
通识产教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