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前通电性能检测降低双极电凝钳故障率的实践

2019-03-05 09:28:18朱文英蒋莹莹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极电凝器械

朱文英, 蒋莹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 手术室, 江苏 苏州, 215002)

随着外科手术中腔镜技术、微创手术不断发展,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越来越高,带电源器械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其中双极电凝是腹腔镜手术中广泛使用的带电源器械[1-2],良好的通电性能是其具有凝血功能的保障。双极电凝钳的电源系统是使用过程中故障率相对较高的部件,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凝血效果,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保证双极电凝钳在术中的正常使用,本研究在灭菌前对双极电凝钳进行通电性能检测,旨在降低其术中故障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5月术中使用的双极电凝钳210件为对照组,2018年6月—8月术中使用的双极电凝钳210件为实验组。双极电凝钳为同一品牌、同一厂家、同一规格。

1.2 方法

对照组双极电凝钳进行常规清洗、干燥,包装灭菌后使用,不进行通电性能检测。

实验组双极电凝钳除进行常规的清洗干燥,在包装灭菌前对双极电凝钳进行通电性能检测。检测时将双极电凝钳与双极导线正确连接,数字万用表的黑色表笔和红色表笔分别连接双极导线接电刀端的一个金属接头和双极电凝钳端一片金属片。如电表指针形成波动,表示电流可通过,器械通电性能良好,然后同样方法检测双极导线的另一个金属接头和双极电凝钳端另一片金属片;如数字万用表指针不形成波动,表示电流无法通过,器械通电性能障碍,此时应将双极电凝钳与双极导线分离,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试双极电凝钳与双极导线,来判断器械通电性能发生障碍的部件,及时更换,以确保双极电凝钳与双极导线灭菌前功能完好。

1.3 观察指标

手术间护理人员利用包内物品清点单进行双极电凝钳使用情况反馈,记录使用时是否功能良好。如发生故障,记录故障部位(双极电凝的电凝钳或电极导线),更换器械次数,用时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对照组双极电凝钳术中故障36(17.14%)件,其中电凝钳故障5件,电极导线故障31例,更换双极电凝用时平均(4.58±1.02)min;实验组术中故障10(4.76%)件,均为电极导线故障,更换双极电凝用时平均(4.20±0.96)min。实验组双极电凝钳术中故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双极电凝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高频电能,在与有机体接触时对有机组织进行加热,使组织血管脱水凝固,从而实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双极电凝是腹腔镜最基本的电外科器械,其在手术中处理重要脏器的血管如子宫旁血管、切除肝脏、免缝合切除肾脏肿瘤等手术中,凝血效果确切[3-5]。相对新型智能器械超声刀、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等而言,其操作更为简便,成本更为低廉,因此合理、规范使用是经济、安全的。

双极电凝的功能完好是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保障,但在临床使用中双极电凝经常出现不导电的情况。使用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会导致凝血不能及时完成,影响手术止血进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6]。本研究中,对照组双极电凝钳术中故障36(17.14%)件,其中电极导线故障31例;实验组术中故障10(4.76%)件,均为电极导线故障。这可能是因为双极电凝的导线接头部位的金属片较软,每次使用都需要插拔,多次使用后金属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从而导致接触不良甚至不导电的情况。因此,灭菌前对双极电凝各部件进行通电性能检查,可有效减少术中故障的发生率,保证手术的安全。此外,双极电凝钳在灭菌前进行通电性能检查后故障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有少量器械术中出现故障。分析原因,在整个灭菌及搬运的过程中,器械也会出现一定程度损耗,导线的老化可出现断裂、缺口等情况。导线属于耗材,但之前并无使用次数的记录。通过本研究,科室开始对导线进行编号记录,加强对导线的安全检查,寻找最佳的使用次数,出现老化现象及时更换,为腹腔镜手术提供更加安全的带电源器械。

综上所述,在灭菌对双极电凝钳进行通电性能检查,方法简单,能有效降低术中故障率,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双极电凝器械
双极直觉模糊超图*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3:11
幼儿园自制户外体育器械一览表
健身器械
意林(2015年20期)2015-10-21 11:21:08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全麻下双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经鼻内镜高频电凝治疗鼻出血与传统填塞止血的临床对照研究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
世界中医药(2010年3期)2010-08-02 13: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