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就是依托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文化知识渊博、动手动脑能力优秀、社会实践能力卓越的综合型人才。而高中语文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感悟能力,恰恰与核心素养相吻合,基于此,语文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生的理性思维相对成熟,针对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能够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思考和钻研。因此,语文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思考与自我实践的时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在学生阅读文章时,积极采取点拨与提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到鲁迅先生的《呐喊》时,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针对《呐喊》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诠释。《呐喊》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现实生活,鲁迅先生抱着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种种矛盾,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学生了解了这篇小说的背景后,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设置一些关键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怎样?鲁迅先生为什么会以“呐喊”作为文章的标题?老百姓呐喊的结果是什么?通过这些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指定学生进行回答,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直接被代入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而此时再根据这种真实的语境进行文章阅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心点在于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而这种教学方法恰好迎合了学生的心理,满足了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行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学生课堂上的阅读时间短暂,几十分钟的阅读体验与实践无法从源头上掌握阅读方法、理解文章内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下选取一些经典的文章,自己进行阅读训练,“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一定记住这个真理,利用课外时间积累阅读经验、创新阅读方法、掌握阅读要领、领悟文章寓意,通过长期的阅读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与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经典著作,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中行的《负暄琐话》、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曹禺的《雷雨》、贾平凹的《贾平凹散文选》、林雨堂《生活的艺术》、余光中《余光中散文》等,这些经典著作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诠释了人生哲理,或剖析了人性的善与恶,或批判了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或构建了如世外桃园般的真实情境。阅读这些名著不但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也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个人价值观,夯实了核心素养的根基。
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已在高中课堂得到普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备,将语文教材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学生通过观看活灵活现、动感十足的画面,会立刻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跟上教师的节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而对于语文阅读课堂来说,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往往课堂气氛沉闷,不能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文章的主线与文章所涉及到的人物与事件制作成直观的教学课件。在这些教学课件中同时添加一些趣味性十足的元素,使得课件本身的活力被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因为有些爱读书的学生对这个故事已经很熟悉了,因此,教师在制作视频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对这个故事很陌生的学生的感受,将几个主要场景在课件中展现出来,以林教头的情感变化作为主线,一步步升级为愤怒不可收的境界。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课件,仿佛置身于山神庙当中,亲眼目睹酣畅淋漓的打斗场景。此时学生的热情高涨,阅读激情也被全部释放出来,进而在阅读时会收到理想的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一股正向的力量在心中悄然绽放。
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体系当中已融入了核心素养理念,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质欲”在学生中间逐渐蔓延,腐蚀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灵,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转换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一些生活及行为陋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逐步领悟语文的精髓、掌握阅读技巧、夯实语文阅读根基,使每一名学生对语文阅读时刻保持新鲜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综上,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最终教学目的。循序渐进地传授阅读方法与阅读技巧,使学生清醒地意识到个人价值观与语文阅读之间的必然联系。语文教师也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学生面前发挥正向的表率作用,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