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于 琛
幼儿园开放日观摩活动,是指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向幼儿家长或幼教同行开放观摩,展示园所的教育环境、保教工作、幼儿发展、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情况。观摩者可与教师面对面交谈,了解办学宗旨、教学特色等。幼儿园的观摩活动是教师互相学习、交流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体现“软实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级幼儿园评估标准一般明确要求示范性幼儿园要积极承担省、市、县级幼儿教师的培训观摩、片区教研以及农村幼儿园帮扶等工作,发挥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观摩者在观摩活动中习得宝贵经验,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长期以来,在各级各类示范性幼儿园开展的开放日观摩活动中,参与观摩的教师总是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笔者在观摩现场发现,随着电子设备不断更新、进化,观摩活动现场看到最多的是观摩者拍摄照片、视频以及录音,或是融入环境自拍留影,乐此不疲。这一忙碌的摄影过程,似乎难以察觉到观摩教师对所见所闻的思考。观摩之后,偶尔在一些园所能看到少数生硬的复制品,但教师对简单的模仿、再造是否切合本园实际并无深入研究。观摩活动往往缺乏实效性,造成观摩资源的浪费。
在短暂的一日或半日的幼儿园开放日活动中,参加观摩的教师应观摩些什么呢?笔者认为,参加观摩的教师应根据自身的需求,从幼儿园教育理念、办园特色、课程设置、环境创设、教师角色、幼儿表现等几方面进行取舍,带着明确的目的或问题进行“望、闻、问、切”,收获实效。
观摩开放日活动的教师,多为园长、教学副园长或业务骨干教师,观摩过程中有共同的使命,也因各自身份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因此,观摩者既有共性问题的观摩,也有不同角色的不同看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观摩?笔者认为可根据所呈现的不同内容和角色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观摩。
开放园的班级周计划工作安排表,明晰地告诉观摩教师一日活动的主体内容,一目了然。观摩教师若能在各班级活动中找到相似之处,便是这个幼儿园整体规划的部分,是常态活动的体现,同时也是该幼儿园员工对幼儿教育理解、实施的诠释。这是值得观摩者欣赏、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所优质幼儿园,通常有自己的园徽(由该园名称的拼音、字体或形象生动的图案构成),具有鲜明的寓意,蕴含教育理念,是该幼儿园办园宗旨与目标的浓缩,如“为孩子种下一生幸福的种子”“美丽实幼、精致实幼、快乐实幼”“生态花园、人文校园、孩子乐园”等。每个幼儿园有自己的办园特色,这一特色常常以精练的短句、鲜明的图案,呈现在幼儿园显眼之处,容易被发现,这是观摩者对一所幼儿园的最初步了解与定位。如“以美激趣、以美育智、以美育人”体现了美育特色,“美丽实幼、书香校园”体现了早期阅读特色,“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升华”体现了生活教育特色。
开放园的领导或引导员会带领观摩者参观园舍环境,对办园特色进行详细介绍,如早期阅读特色园设有家教阅览室、幼儿阅览室、班级图书吧、亲子阅读室、休闲阅读角、图书漂流屋、残书修补站等,怡人的阅读环境无处不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书香扑鼻的校园景致成为一张美丽的文化名片。观摩教师带着“书香校园”的印象,深入班级,了解特色课程的编排、幼儿的阅读场景的创设。视听结合,观摩教师便能对早期阅读这一特色办园理念以及特色课程的由来、规划、管理、实施和推进,有全面的、较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有所触动,产生借鉴的想法。
幼儿园活动的安排具有系统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日或半日活动观摩,我们无法目睹、亲身感受活动递进的过程。因此,观摩者可以园所开放现场半日活动的全面性、整合性、适宜性为切入口进行观摩,同时关注幼儿园是否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具有层次性而兼顾个体差异。
1.户外活动场地的安排和幼儿活动的表现
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不仅是幼儿体育锻炼的场所,更是幼儿游戏再现生活场景的空间。一般来说,幼儿园评估标准中均明确指出:幼儿园环境绿化、美化、儿化、教育化,符合安全的有关规定。
教师在观摩户外活动时,首先应观察园所建筑空间的特点及功能开发,了解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块创设的主题游戏情境,是否合理利用每一块空地、每一堵墙、每一条走廊,同时兼顾不同年龄段幼儿动作技能、交往能力发展的需求;是否将公共区域的游戏功能最大化,充分体现活动设施与游戏内容的全面性、整合性、安全性。如A幼儿园户外有一块空地是斜坡,墙角地势较高。教师将这一空间设置为“练兵营”,不同年龄幼儿可选择不同的材料与运动方式进行“练兵”。
其次,观摩者应关注幼儿的活动表现:感兴趣与否、能力达到与否。如B幼儿园地处沿海,幼儿对海上劳作及海产品十分熟悉,教师在场地上设计了“赶海的一天”混龄主题游戏,有固定的大、小班幼儿合作的游戏流程“划船捕鱼、捡鱼、数鱼→合作挑担、运鱼→卖鱼→爬高晒鱼”等,设置了多个过障碍的情境,基本动作在游戏情境中得到训练,生活与游戏完美结合。
2.室内区域活动的设置和幼儿活动的表现
如果说户外空间是幼儿园的大家庭,那么班级室内空间则是一个小家庭。观摩教师应关注室内区域空间设置的合理性、材料投放结构的层次性、区域内容的全面性、幼儿活动选择的自主性和活动过程的专注性。如C幼儿园的手工坊中,教师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和一些食品制作流程图,幼儿可根据图谱进行操作,亦可创意选材制作。同时该区域活动与其他区域活动联系,幼儿可将手工坊的产品送往“小吃店”“超市”进行买卖交易游戏。幼儿的活动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进。这是开放式的活动,幼儿在忙碌的游戏中体验生活,十分投入。
3.生活活动的常规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有三个目标,其中两个分别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和“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所优质幼儿园的教师,通常对幼儿生活活动常规的培养十分重视,注重让幼儿养成自己穿脱衣裤、餐前便后洗手、自取点心、餐具归位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观摩者要关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幼儿适时的语言提示、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生活自理方法的指导等,感受幼儿生活环节宽松、自主、自立的活动氛围。
不同角色的站位角度、工作职责不尽相同。在丰富多样的观摩活动内容中,角色定位决定了观摩者各自所希望获得的经验会有差异。幼儿园的开放活动,通常指向教学教研的成果展示,因此,参加观摩的教师一般有教学工作管理者(即园长或教学副园长)、班级工作管理者(即幼儿园骨干教师)两类。那么,不同角色观摩时的关注点分别在哪里呢?
幼儿园教学工作管理者,主要负责园部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工作,制订教研计划,监督班级保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指导教师业务提升,等等,因此,他们在活动观摩时应站在园所的课改动向及班级间教学活动的协调开展等角度深入观察。
1.特色课程的推进与管理
特色课程充分体现一所幼儿园的优势条件、管理者的先进理念、教师团队的智慧力量,也是幼儿园的最大亮点。活动观摩,观摩者聆听园长讲座、介绍,实地参观,观看课程实施片段等,从中能有所收获。但教学管理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应更为深入地了解特色课程的设计意图、推进过程、阶段收获等,丰富自身的保教管理经验。例如,D幼儿园几年来对“绘本与童话剧表演的融合”做了大量研究,每个班都开设了绘本戏剧表演主题系列活动。观摩者在观摩现场看到每个班的幼儿都在尽情地自主筹划、自编自演,十分自然。这一效果是如何产生的?期间需要做些什么?绘本戏剧如何与五大领域有机整合?观摩者应有意识地翻看一个班级一个学期以来主题活动开展的所有文案材料、照片记录,倾听班级教师的耐心讲解,才会对这一特色活动的开展、推进过程有进一步了解:精心选择适合创意表演的绘本—创设相应的绘本环境—审议主题计划—组织绘本阅读—丰富表演相关经验—搭建表演平台—创编剧本—鼓励个性化表演……每一环节均以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创编为主,教师适时介入,提供相应材料,解决矛盾等。观摩者与班级教师的积极互动,可使观摩效果事半功倍。
2.常态活动的平衡与管理
幼儿园户外与室内都会有一些公共空间,由两个或多个班级幼儿同一时间共同使用。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合理制订场地使用计划表,尤其是两个班级间的公共区域活动材料的更换、内容的推进,尽量做到公共空间满负荷使用。观摩者可以细心观察并听取开放园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班级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观察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教师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幼儿,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有效支持、引导幼儿的活动。因此,作为班级工作管理者,参加开放日活动观摩时,应多留意执教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解读与回应,对照活动计划或当面咨询,了解日常观察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同时,班级工作管理者可以了解与自身执教年段相对应的班级情况,观察班级室内区角的设置、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材料的投放,进行横向比较,从幼儿的活动状态判断内容、材料是否适宜,取其经验,补己之短。
在开放日活动中,开放园园长、教师力求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摩者,期待得到观摩者的认可,以达到扩大知名度、影响力的作用。幼儿园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并不是所有的开放日活动都完美无瑕,这就需要观摩者要有一双慧眼,观摩时汲取先进经验,为己所用,在不断参与观摩活动中学习,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