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的主题解读方式例析
——以一次同课异构为例

2019-03-05 02:31:03
英语教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词汇环节职业

朱 铁

一、教学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应关注主题意义,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教育部 2018)。

主题渗透、贯穿于语篇的全部内容,体现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及其对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教师要明确语篇所谈论的主题是什么,并通过分析主题所提供的特定语境和采用的手段,准确、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意义,使教学能够在引领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王蔷 2016)。

主题解读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主题的导入、主题内容的解读和主题话题功能的迁移与延伸三个层面。主题的导入环节主要涉及如何有效嵌入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迅速带入主题语境,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主题内容的解读环节涉及构成文章内容的字、词、句、段的分析与解读,并思考如何在这一解读过程中促进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文化意识和发展思维品质,以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主题话题功能的迁移与延伸环节则将以上环节中的内容进行整合,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活动,围绕原主题内容进行一定的延伸与拓展,最终将所学知识以一种新的形式输出或呈现。本文将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 Unit 1 Careers and skills 的阅读新授课So many jobs to choose from 为例,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题解读方式。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为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 Unit 1 Careers and skills 的阅读新授课 So many jobs to choose from,主题涉及职业的类型及对不同职业的评价。

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引起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识及对不同职业特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积累涉及职业的相关语言知识,同时发展阅读策略,并搜集与归纳作者的观点;在学生完成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围绕职业话题设计相关的活动,进行主题的迁移与延伸,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的方式

1.现身说法,紧密联系自身资源

A 教师先介绍了自己的学校情况、家庭情况、工作情况和工作态度,通过展示生活照片迅速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同时从学生感知深刻的教师这一职业切入,为本堂课的职业话题埋下伏笔。然后,引导学生展开“What will I be?”的讨论,并利用以下句式作答:

I want to be a...,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a...,because...

在讨论活动中,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为主题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预热。

2.他山之石,借助互联网等相关资源

B 教师利用一段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视频来设计问题,再引入与职业主题相关的词汇。所选的视频是一段音乐MV——Be what you wanna be。因内容与职业话题有关,所以B 教师顺势设问:

(1)How many jobs have been mentioned in the song?Can you name some?

(2)Would you like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B 教师先在幻灯片上展示了一些图片,显示了不同职业,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联想尽可能多的关于职业话题的词汇。

比较两个教师的导入方式,可以看出一些异同之处。相同之处:借助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主题的切入点;不同之处:主题导入材料的来源,A 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巧设讨论话题,进行主题的预热与思维的激荡;B 教师利用网络音视频资源,进行话题预热,并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已有的与主题相关的词汇。两种导入方式均紧扣主题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予以思维的激活和拓展,对主题内容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

可见,主题内容的嵌入重在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利用主题内容设计活动;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重在能够迅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同时能拓展到对主题内容的细致解读环节。

(二)主题内容的解读方式

1.直接摄取文章主题VS 把握文章框架结构

在快速阅读环节,A 教师通过提问“What does the author discuss in the article?”引导学生直接关注文章的主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容易从文章的标题予以把握。A 教师意在让学生通过关注标题来理解标题内容并迅速预测文章内容。

B 教师则是让学生关注文章的structure,通过呈现文章的组织结构,让学生概括、补充各段落所包含的主题内容,如“Part 1:Para.1:___available to you”。把握段落主题内容的填空活动可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捕捉关键词汇,既可以锻炼学生快速阅读并抓关键词的能力,又可以通过给定的框架结构概括主题,锻炼学生宏观理解并概括主题内容的能力。

2.由点到面VS 自上而下

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字、词、句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无法回避对字、词、句的分析与解读。在英国的整体式阅读教学中,强调“通过理解阅读材料与解析语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语法解析紧密结合”(张敏 2016)。在英语作为母语的课堂教学情况下尚且如此,作为外语学习者的中国学生,更有必要通过分析与解读字、词、句的方式解读文章内容。

在精细解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A 教师采用由点到面的解读方式,即从关注关键词汇的理解到关注职业类型的划分,再到关注表现作者意见的字、词、句,以把握作者对职业类型的评判,最后通过整合关键词汇来概括文章的主题内容。A 教师的具体做法是:

(1)“头脑风暴”,激活储备知识。例如,利用“Would you like to name as many jobs as possible?”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相关词汇知识;在结合课文中的职业词汇给出诸多词汇后,引导学生对职业进行分类——“What are the three types of jobs the author talks about?”,使其迅速在文章中攫取到三种职业类型:popular jobs,unusual jobs,everyday jobs。

(2)关键词汇、语汇猜义,解释。例如,设计words to learn 环节,带领学生理解影响理解的词块、语块(career,a better option,ambition 等);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给出这些关键词的英文解释。

(3)关注评价性词语,理解作者倾向。例如,设计reading for opinion in the text 环节,要求学生寻找表现作者观点的字、词、句,并判断这些观点的倾向是negative 还是positive。

(4)由词到篇,整合文章内容。例如,设计任务型阅读表格,要求学生整合关键词,形成对文章内容的反馈、再现。

以上四个环节体现了由点及面式的解读方式。

A 教师引导学生由字、词、句这些“点”到篇章理解这个“面”,对主题内容进行了分割、解读、整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

B 教师延续了速读中对文章框架结构的理解,从结构入手进入各段落,深入理解段落内容、段落中的关键词汇及段落中所反映出的观点和意见。B教师的具体做法如下:

(1)问题引领,统领全文。例如,对Part I(Para.1) 部分设问:“What is the last year of high school a time for?”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能迅速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

(2)细节填词,依托文本内容挖掘关键词。例如,在 Part II 部分,针对“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opular jobs?”设计了表格填词活动。

(3)结论留白,挖掘深层次的主题意义。例如,在Para.4 和Para.5 两部分,设计了结论留白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依托段落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的阅读能力。

(4)互文转换,深化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例如,设计练习题:When you think about your future career,remember that some _______jobs can be rather_______ and that some _______jobs can be quite _______.All of them together,though,help society function.互文转换练习锻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将语言知识和主题内容的理解进行整合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自上而下的主题解构方式能够从宏观到微观锻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关注文章主题结构,养成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视野。

(三)主题思维的拓展方式

读后活动应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钟志贤 2005)。围绕主题内容开展的思维拓展读后活动,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品质和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良机,也是一堂优秀阅读课出彩的一个重要环节。

拓展思维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活动,可以是讨论、辩论、对话,也可以是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

A 教师设计了思考和表达环节——“If you could choose to have a job,what would it be and why?”旨在引导学生依托文章主题,思考特定职业所需要的品质;进一步拓展,播放一段马云对自己职业道路选择的演说视频,鼓励学生反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B 教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What is the best career for you?”引导学生思考并选择自己的职业偏向,为下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你的理想职业和所具备的素质”作准备。

(四)主题内容的延伸方式

读写结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已成为普遍现象,读是写的准备,写是读的延续。有效的读后续写应产生协同效应,即输出的语言和内容与原材料的语言和内容产生协同,其中,语言协同是指受试在续写中运用读物中的词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现象(王初明 2015)。密切结合主题内容的读写活动是实现语言协同的有效手段。

在两位教师的教学中,虽然写的内容各异,但都是围绕着本堂课的职业主题展开的。如果能对这一主题进行一定的迁移与拓展,无疑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新思维。例如,A 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写作内容——Read the job advertisements on the web and write to apply for a job that you like,with your reason 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文本主题的延伸也嵌入得很巧妙。学生在发挥想象力写作的同时能够运用并有效内化课堂所学语言知识。

结束语

从两位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围绕同一主题内容展开主题解读的方式方法不一而足,至于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学情等实际情况”。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可以见微知著,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更多行之有效的主题解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词汇环节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山东医药(2020年34期)2020-12-09 01:22:24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