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探究

2019-03-05 01:02:48赵宏武
英语教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文本素养

赵宏武

引言

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而阅读和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以读促写教学逐渐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将以读促写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具体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要素。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包含英语听、说、读、看、写等能力,同时涉及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文化品格是指学生应具备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并能根据文本中的文化传统、社会现象归纳出文本体现的文化内涵,从而丰富英语语言系统。思维品质强调学生要理解英语概念词语的内涵、外延,将英语知识与周围世界紧密结合起来,并提炼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要领,形成学习策略,从而促进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王蔷 2015)

二、以读促写教学的相关依据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说理论,认为学习者要有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在二语习得中,输入假说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强调语言的有效性输入,具有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及足够的语言输入量等特点。为了弥补输入假说理论只注重单方面输入的缺陷,加拿大第二语言教学专家斯旺(Swain)提出了输出假说理论,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学习者还要有相应的输出,即使用所学语言的机会。因为只有通过输出才能检验输入的效果。斯旺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同等重要。

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中,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如果没有输入,就会输出困难或者不会有输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是这个道理。阅读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还是二语习得者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Carson&Leki 1993)。韦布(Webb,1987)在谈及读与写的关系时说:“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写作的‘彩排’,阅读材料提供了‘彩排’的道具。”“读写不分家”是语言教学专家一致强调的。“读”即阅读和理解,是一个知识输入大脑的过程;“写”指书写和作文,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由内而外再现的过程(林舒迪 2016)。以读促写,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后者在产出过程中的条理化、层次化和逻辑化均依赖于前者所摄入文本素材的丰富性、深层性和思维性。卡森和莱克(Carson&Leki,1993)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通常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获得的,一个好的阅读者往往能够较好地进行写作(转引自覃成强、黄里云,2007)。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虽然阅读与写作本质上是两个相对的过程,即阅读是“解码”,写作是“编码”,但两者均需对书面材料进行针对性的思维加工。实践证明,在二语学习中,以读促写教学是十分可行的。

三、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言输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语言输出,笔者将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引入初中英语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借助阅读文本,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

美国教育学家、语言学家德尔文·G.舒伯特在Reading is writing(《读书就是写作》)中指出“教科书所编的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聚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言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转引自沈妮娜,2017)。相关研究表明,词汇、句式、短语、固定搭配及习惯用语等知识大部分来自阅读,且这些语言基础知识是写作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教材文章,并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为写作积累素材,打好语言基础。通过阅读指导学生构建相关话题的词汇网络,积累大量的句式,为写作奠定基础。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Module 1My teacher and my friends为例,本模块的话题是“老师和朋友”,呈现了问候、道别等日常用语。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督促学生熟记并掌握“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class,my,goodbye,fine,thanks,friend,teacher,meet,tomorrow”等重点词汇和“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Miss Zhou.”“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句型的用法。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以上词汇和句型编写对话,帮助他们内化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以便在写作时能灵活提取。这样的活动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分析段落结构和行文逻辑,鼓励学生仿写

心理学认为,模仿是一种本能倾向。儿童学说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说话”,同样离不开模仿。所谓仿写,是指模仿别人的名篇佳作进行写作,涉及句法、立意、结构、行文逻辑等方面。好文章并不仅仅是好词好句的简单堆砌,更应注重段落结构和行文逻辑的设置。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文章段落结构和行文逻辑的分析,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宏观)上把握文章结构,如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分论点结构、对照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等;再引导学生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如顺接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例证关系等,从而梳理出框架结构。在这样的解构过程中,学生能明了写作框架的建构,知道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如何谋篇布局和拟题纲,如何突出重点等,从而为写作作好准备。学生通过仿写能使英语知识的学习在模仿中不断迁移,在迁移中不断突破(王娟娥 2008)。

(三)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指导学生读后续写

读后续写是高考英语新增加的题型,于2016年用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高考中,之后随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王初明(2012)指出,读后续写是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好方法。读后续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写作,要求学生对阅读文本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即要理清文章的线索,准确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发散思维,发挥想象,有根有据地推测故事的发展方向,创造性地完成续写。通常情况下,考试中的读后续写题所提供的是叙事类文章,内容涉及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文本,可以是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也可以是课外阅读文本,还可以是英语原版短篇小说,以训练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以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O.Henry)的《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为例。小说讲述了一对贫穷的年轻夫妇忍痛割爱,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同时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的爱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给小说续写结局。然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续写的结局中挑选几个有创新且合情合理的结局,与全班学生一起分享、讨论、评价,选出最佳结局。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实践证明,读后续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减轻写作压力,培养写作成就感(张晓鹏 2016)。

除了以上所说的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仿写、读后续写之外,教师还可以基于阅读文本引导学生改编(充分发挥想象,也可以加入个人情感和经历,使其变成一个新的作品)、缩写(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压缩和概括)、扩写(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原有的情节和线索,发散思维,加入新的元素,生成长文章),充分发挥以读促写的积极作用。

结语

阅读与写作的深度融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热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技巧和水平的提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谋篇布局能力、构思能力、写作能力等,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以读促写的优势,鼓励学生多阅读,并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后感,甚至改编、缩写、扩写、仿写、续写,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文本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38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