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理念 有效行为 高效课堂
——以动词时态专项复习课教学为例

2019-03-05 00:25:51
英语教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时态中考笔者

李 祥

引言

2017 年4 月,笔者执教了鲁教版初四(五四制)第二轮复习阶段的一堂复习课——动词时态专项练习。在山东省济宁市教学研究院教研员张莉的指导下,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课后,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感收获颇多。整体感受是:先进理念是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有效行为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一、课前(先进理念)

现在,人们通常用“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替代“好教师”“好教学”(鲍里奇2002)。课前有效预设(包括授课教师的个人备课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的有效预习(包括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和班级共享)是有效课堂的具体表现。

(一)教师的有效预设

1.个人备课

笔者参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山东省济宁市教学研究院张莉指导编写的《中考说明与指导》对“中考动词运用”——时态填空的基本要求,结合平时教授动词时态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在运用动词时态时出现的易混点、易错点、重点和难点,翻阅以往的教案、查阅有关教学反思,同时收集、整理近五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篇考题中动词运用的试题,归纳出其特点,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选取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环节。

2.集体备课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笔者所在学校的全体英语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并研讨济宁市和周边市区近三年中考语篇动词时态题目和特点,预测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整理出中考语篇动词时态题目的特点,找到其诀窍:一通、二画、三找、四查(详见后面的课堂流程),并分工收集、筛选、编写了5—10 套有关语篇动词运用的针对性练习题。

通过集体备课,确立了“以练代讲、以题代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摒弃“题海战术”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质,真正做到“还时间和空间于学生”,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点拨为指导,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学生的有效预习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笔者印发的有关时态的导学案,先进行自主学习,回忆、翻阅自己在平时时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完成笔者在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中收集的中考题目,找出存在的疑点和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交流在自主完成中考题目时存在的问题,小组长收集、整理小组问题,形成数据并上交。

3.班级共享

各组长整理、汇总组员提出的问题,选出典型问题在课堂上呈现,供全班学生讨论,在笔者的点拨、指导或解疑下,探究正确答案。

(三)知识的简化、细化和精化

在第一轮课本复习(课本主题句、功能句、知识点、考点、难点的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知识专题讲座、专项训练,力争使全体学生达到知识的三化:简化、细化、精化。

1.简化

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与指导》的要求,结合平时做过的练习题、测试题和考试题,力争把复杂、繁琐的重点知识简化,即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2.细化

在简化重点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中考试题,细化重点、难点和考点。

3.精化

在细化的基础上,强调知识的精准度,要求学生梳理和强化重点、难点和考点。

中考试题具有科学性、精准度和标准化的特点,笔者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将所学知识“由点形成线,由线形成面,由面形成体,最后形成立体的知识系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将知识输入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有效行为)

(一)导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中考必考的5 种主要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的主要用法、构成和时间状语;

2.进一步提高运用动词的能力和技巧。

(二)课堂流程

1.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在学生课前有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就其中一种时态进行交流,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形成共识。

2.呈现问题(各小组的疑难问题)

(1)要求不同的小组把形成的疑难问题呈现在黑板或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探讨。

(2)以比赛的形式,小组之间进行质疑和解答;同时,把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以纸条的形式汇报给笔者。

(3)以积分的方式进行量化评价。(课堂上,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与指导》的要求,以练代讲,以题代文。)

3.师生互动(点拨、解疑)

人们在判断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时,要考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视师生的“互动关系”,并把“师生互动”作为有效教学的中心问题来考查(鲍里奇2002)。笔者把各小组学生活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收集起来,进行归类、整理,参考通过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收集的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师生互动。

4.针对性练习(单句—多句练习)

从时态专项训练中收集学生经常出错的或比较典型的题目——单句和多句(对话),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巩固。

5.语篇练习

(1)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针对性练习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对比第一次小组讨论,找出新问题。

(2)方法指导:“一通”即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时态和体裁,提示学生不同体裁的文章常用不同的时态;“二画”即再读文章,画出文中的时间状语和相互呼应的上下文;“三找”即找出要填的动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四查”即带着答案回看全文,检查是否文意通,形式对。

6.走进中考(限时练习)

让学生在12—15 分钟内完成济宁市2015 年和2016 年中考英语试题中的动词运用的相关题目;在组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在小组内互评,完成量化评价;探讨是否出现新的难点或疑点并以数据形式汇报给笔者,供笔者指导点拨时参考。

7.决战中考

在针对性练习、语篇练习、限时练习的基础上,选一、两篇在集体备课时收集筛选的中考语篇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自我测评、量化,同时,形成数据指标,以供存档评价。

8.科学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及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标准,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与评价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与评价目的,选择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教育部2012)。根据《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对于针对性练习,采取小组内生生互评;对于语篇专练,采取组间的生生互评;对于小组呈报的疑难问题,采取师生互评。总体来说,课堂效果很好,既体现了评价的合理性、多样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活动参与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竞争意识。

9.分层作业

笔者把作业分成A、B、C 三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要求A 层学生批改B 层学生的作业,A 层学生辅导C 层学生,组长统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量化分值,反馈给笔者,作为笔者跟踪辅导的依据。

三、课后(有效弥补)

(一)建档(存储课堂出现的问题和数据)

1.问题存档

把学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不同层次(A 层、B 层、C 层)和不同群体(个体、小组、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归档。

2.数据存档

将练习的不同时段(课前、课堂、课后);不同活动形式(自主、合作和探究)、不同时空(指导前、指导后、不限时、限时)、不同评价方法(自评、互评、师评)等形成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归纳和存档。

3.行为存档

把学生在不同时段、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的试卷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和存档。

(二)有效措施

1.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针对课堂存在的或遗留的问题进行辅导;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和不同问题,归纳出共性问题,并编写适量练习题,以小组形式进行强化辅导。

2.通过学生上交的测试题或试卷,就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迎头赶上,达到共同提高、集体提升的目的。

3.对课堂和课后出现的问题,笔者及时和备课组商讨预案,制订对策;针对课堂评价的单一性、片面性、不科学性、不合理性,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使评价方式更科学、合理、有效。

(三)有效反思

本堂课在有限时间内基本做到了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的趣味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整体体现了先进理念对有效行为的指导价值,彰显了有效行为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真正实现了还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活动主体,基本落实了“全体学生会的不讲,大多数学生会的让会的学生讲,大部分学生不会的教师点拨,全体学生不会的教师精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真正落实了让学生感受知识、体验课堂,参与活动、探究真知、体验成功的要求,提升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猜你喜欢
时态中考笔者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超高清的完成时态即将到来 探讨8K超高清系统构建难点
过去完成时态的判定依据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现在进行时
海外英语(2013年4期)2013-08-27 09:38:00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
微型计算机(2009年3期)2009-01-22 02:24:22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