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还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从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一种回应。可见,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何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研究如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中的育人、树人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德树人”即立德和树人。立德即树立德业,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即培养人才,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高校来说,“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等教育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根据新形势新特点,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身心等,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立德树人”,先立德后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方向。
1、外部环境多元化的冲击。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革命飞速前进,意识形态交流碰撞,使得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信息更加丰富,面对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物质利益的诱惑,竞争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向功利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西方意识形态大肆渗透;虚拟空间的发展,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遭受多方面的挑战。高校的大学生都是刚刚步入成年,思想尚未成熟,甄别复杂环境的能力还不足,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有待提高。这种外部环境的冲击,对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带来极大的挑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外部环境的多元化,也对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书与育人相互割裂。目前在高校教师中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与专业课教师无关。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专业课教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不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教师的这种普遍认知忽视了高校全员育人的功能,割裂了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功能。在“立德树人”的理念下,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道德情操、人生阅历、人格魅力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在高校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学生也对教师最为敬服,教师对学生潜在培养、言传身教,要比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理论型的空洞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3、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不够创新。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没有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填鸭式”教学。创新性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效果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二是日常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很匮乏。在“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他们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参与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就目前来看,高校提供给学生实践锻炼的物质条件、实际时间和环境氛围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大部分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4、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尚未健全。一是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尚未高度重视。学校党委没有统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课和哲学社会学课教师、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队伍、心理咨询教师等,分属不同的部门,各自开展工作,工作合力难以形成。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缺乏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工作缺乏规范性,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具体、可量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也没有健全,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
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马克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话语主导权,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指导实践,能够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大肆渗透。同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蕴涵着较深的价值体系,一所高校所形成的大学文化是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形成的,能够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和日常规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在高校,大学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2、发挥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首先,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刻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科学、系统的传授给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立德树人”,先立德后树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育人、树人的功能。再次,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身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熏陶和引导学生,才能以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最后,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授课能力,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才能让学生信服和认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方式。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就要注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既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丰富学习形式,积极推进思想政治选修课建设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又要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发挥青马工程、“学习筑梦”等思想政治品牌的引领作用,拓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创造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条件,做到知行合一,随着实践的深入,就会不断增强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继而增强对德育知识的认同与内化。思政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认同思想政治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4.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整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这就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委切实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系统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的奖惩机制等,这样才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