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育背景下“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研究

2019-09-12 03:42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资源互联网+

张 倩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拥有卓越能力,并不断超越自我的高素质人才。针对这一目标,高等院校要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人才。因此如何改革原有教学模式,更好的满足卓越人才培养需求成为关键问题。本文从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入手,结合“互联网+”教学模式,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以理论为基础,又强调实践能力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编写程序,调试错误,并且懂得软件设计流程,即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程序设计类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高校课堂由教师主导,教师负责知识的讲解,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课后复习主要依靠纸质版的教材,教材内容由图片和文字组成,但是很多内容无法直观的展现出来,所以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内容,从而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愿意去主动学习。另外,课堂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没有时间去实践,学习的内容就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也不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2、参考资料更新不及时

计算机行业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学生参考资料的主要载体为书籍,并且大多数同学局限于教材,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知识飞速的发展,直接导致学生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因此,学生不能只依赖于教材,只专注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扩展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以外,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且采用笔试的形式。而大多数学生主要针对期末考试范围来学习,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操作,在程序设计能力较低的情况下通过死记硬背得到较高的分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与实际教学目标相悖,所以,应该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其主要优势体现如下:

1、教学资源丰富、生动、多样

“互联网+”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将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通过网络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给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一些数据或者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场景。利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教师可制作生动多样的教学课件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除传统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和枯燥感。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收更多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更好的吸收知识和成长。

2、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互联网+”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一方面,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探索、自主建构、互助协作、反思总结,从而演变成学习的主导者。同时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课前可以预习,课后可以反复学习、理解,更好的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另一方面,平台可以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和测评结果等,方便了教学工作。

3、实现教学实时互动模式

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开展全面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形成交互式学习。师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解答疑问、完成作业、考试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拉紧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了师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网络教学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4、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网络平台是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实时更新资源库,资源库可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便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改革

在卓越教育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实践型创新人才,因此,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对程序设计类课程尤为重要,但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的主旋律,因此,我们要构建混合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夯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技巧,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程序设计类课程按照理论体系讲解,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结合“互联网+”构建混合教学模式以后,不再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是采取案例或者项目驱动的方法引入知识点,即分析案例、提出问题、讲解知识点、在案例中应用知识点、知识的扩展(教师提出新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学生通过平台自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过程如图所示:

分析转变后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而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中,让学生通过案例深刻理解知识点,并且通过案例或者项目驱动理论知识的讲解,使整个授课过程变得灵活、有趣,通过调试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发布一些实践题目,学生可以通过自学习、平台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其中自学习这部分打破了教师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解决办法,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探讨交流,最后由老师总结,这个过程对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也将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体,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教学资源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以及一些辅助教材,多以理论体系为主线,对知识进行讲解,实际案例较少,对一些编程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涉及的也较少,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以后,教师可以将自己调试程序的过程录制成视频或制作成动画,更直观的在编译环境下讲解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能够更深层的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积累实践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课件,并标出重点和难点,以及单元测试题、作业和阶段测试等,并规定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及时完成,然后平台自动评分,并记录成绩。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将教学资源划分为:课前、课堂、课后资料三部分,其中课前资料主要负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以及知识的预习,主要以学生自学习为主;课堂资料主要是教学的课件、课堂的案例或项目、课上代码等,还有就是教学视频、动画;课后资料主要是复习的知识重点、知识扩展的习题,习题的提示等,适当性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形式来提出解决方法,并鼓励学生划分小组讨论,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

总之,“互联网+”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者改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健全学习方法、全方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考核制度的改革

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教育评价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智慧化方面大步迈进。教育评价的范围涵盖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各个因素,更强调关注学生主体认知、注重学习者知识转化能力,基于此探索创新发展,教学综合评价的发展更有指导性和价值性。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依靠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引入“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以后,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成绩的比例相对提高,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就是网络平台记录的学生数据,数据主要包括学生预习情况,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课件情况、发言、测验、作业等,系统可以自动进行学习分数的统计,教师登录平台进行数据的查看,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学生最终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模式可以摆脱单纯依靠成绩进行评定的方式,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为科学合理。但是期末考试也不能舍弃,因为这也是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因素,所以平时成绩和卷面各占50%。

由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所以考试不再采用单一的卷面形式,而是卷面和上机相结合,卷面主要考核知识点的理解,占的比例较小,重点是上机考试,机试试题应涵盖本门课程的重点知识,通过平时的训练,学生都很喜欢这种考试形式,因为可以展示学习的成果,并能体会解决问题带给自己的乐趣,争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四、总结

卓越教育背景下,要求我们不但要加强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要不断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入“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不单纯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和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改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改变了传统文字教材的单调性,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切实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了实践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教学资源互联网+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