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华, 周维模, 黄少华, 梁仕兰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人民医院 小儿外科, 广西 贵港, 537100)
小儿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儿童常见病,好发于1~5岁儿童,多数患儿通过保守治疗后可得到痊愈[1]。但对于部分严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患儿,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常需采取手术治疗[2]。腹腔镜下直肠固定术是治疗直肠脱垂的常见术式,创伤小、恢复快,同时配合精准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质量,为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供有利条件。本研究下回顾性分析了11例采用腹腔镜下直肠固定术治疗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2011年10 月—2017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共收治全性直肠脱垂患儿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5岁, 平均3.50岁;体质量11~19 kg,平均14 kg;首次出现直肠脱垂平均年龄2.3岁;病程6月~3年。本组患儿在排便时直肠脱垂均表现直肠全层脱垂,脱垂后均不能自行还纳,脱出长度5~12 cm,平均7.5cm。11例患儿中出现便秘症状4例,合并腹股沟疝1例,肠黏膜明显水肿增厚5例,经硬化治疗复发2例,经药物保守治疗无好转9例。本组患儿均无慢性咳嗽病史、无肛门直肠手术史、无神经性肛门功能异常病史。
本组患儿采取插管全麻,成功后留置尿管,保持仰卧头低脚高位(约15°),采用三孔法进行手术操作,具体手术治疗方法参照周维模等[3]采用腹腔镜下直肠固定术治疗儿童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研究。
2.1.1 一般护理: 协助患儿行术前常规检查,向患儿及其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做好健康宣教,帮助熟悉病房环境。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注意观察排便后肛门有无肿物脱出,及时还纳脱垂直肠,减少黏膜水肿。
2.1.2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及患儿的性别、年龄、性格等实际情况,从思想、情绪等各方面给予心理疏导、疑惑解释,结合以往的病例手术效果,向家属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案、术后预后等,以缓解患儿家属紧张、担心、焦虑等负面情绪,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2.1.3 肠道准备: 直肠脱垂患儿多伴有便秘症状,为避免手术损伤、减少并发症,术前应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减轻直肠黏膜水肿,保证手术时直肠空虚。入院后按医嘱予缓泻剂(如口服酚酞片)软便治疗,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协助粪便排出,尽量避免患儿用力排便,减轻直肠黏膜水肿。患儿年龄小,服药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做好监督工作,鼓励患儿按时服药。定时巡视患儿,及时还纳脱垂直肠以减少黏膜水肿。合并黏膜炎症水肿明显者,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1~2次,并用复方紫草油涂抹以促进局部炎症消退。术前48 h进流食饮食,以减少粪便形成。手术前1天按医嘱予25%甘露醇顿服通便,当日天晚间及术晨使用生理盐水通便灌肠行肠道准备。灌肠时注意检查直肠内有无粪块,如有粪块,需挤碎排出。术前6 h常规禁食禁饮,送手术室前排空膀胱,利于术中显露直肠,便于手术操作,避免副损伤。
2.1.4 营养支持: 入院后即指导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半流质饮食,术前48 h进食流质饮食,必要时遵医嘱于静脉补充电解质及维生素,以提高患儿手术耐受力。
2.2.1 病情观察: ①常规护理:术后患儿返回病房后,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保持呼吸道畅通。术后6 h患儿麻醉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或者自由体位,以减轻腹壁张力,有利于引流及呼吸。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护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1 次/h,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③吸氧:术中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气腹介质,术后进行吸氧,速率为 1~3 L/min,提高氧分压,促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尽快排出,减少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
2.2.2 饮食指导: 腹腔镜下直肠固定术对肠管损伤较轻,肠道扰动少,故术后6 h患儿完全清醒后,若无恶心、呕吐现象,即可进食流质饮食,术后48 h后可进食半流质饮食,而后逐渐过渡到易消化的普食,以减轻肠道负担,减少便秘症状。
2.2.3 腹部体征: 术后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现象。若发生出血,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进行压迫止血,严重时可再次缝合止血。
2.2.4 排尿情况: 术后2~4 h督促患儿进行排尿。观察有无排尿困难、有无血尿,判断是否出现输尿管、膀胱等术中损伤。术后因麻醉、术区疼痛不敢用力或术中插尿管等原因可引起排尿困难、排尿疼痛,可用热毛巾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区或听流水声等诱导排尿,必要时留置尿管导尿。
2.2.5 排便情况: 注意保持患儿大便通畅,排便困难者可予开塞露纳肛,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必要时行大便隐血试验,以了解患儿有无直肠损伤。
术后第2天可鼓励患儿下床活动,以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出现便秘。术后4~5 d排便正常,无直肠脱垂,按医嘱予出院并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嘱患儿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饮食以清淡高营养易消化为主,可多食水果、蔬菜,避免大便干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及时排便,避免抑制排便。采取正确的排便姿势,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排便困难时勿用力过度,以避免再次脱肛[5]。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避免咳嗽、腹泻、便秘,以减轻直肠压力,促进伤口愈合。年龄偏大的儿童可指导其做提肛运动(自行收缩肛门5 s,收缩肛门时深吸气,舒张肛门时深呼气,每次锻炼 5 min,3~5 次/d),锻炼肛门控便能力[6]。
小儿完全性直肠脱垂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才能治愈[7]。本组患儿均采用腹腔镜下直肠固定术治疗,同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有效提高了手术质量,加快了康复进程。本组病例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手术治疗和科学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11例患儿均手术成功,且无直肠、膀胱、输尿管等副损伤。出院后随访6~24个月,仅1例仍有部分脱垂,便后可自行还纳,延期2个月痊愈。腹腔镜下直肠固定术安全、有效,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符合现代外科发展的理念。围手术期根据小儿患者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作全面评估,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保障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避免复发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