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融入区域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

2019-03-04 08:13安溪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幼儿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区域幼儿材料

安溪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谢丽文

安全是人类基本的、重要的需求和保障。幼儿的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幼儿园管理层和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生活、活动、游戏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只有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把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才能使幼儿避免受到伤害、健康愉快地成长。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将整体活动内容有意识地划分成多个小区域的活动空间,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同伴主动交往、主动探索。各个区域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场所,也是幼儿学习的好平台。跟集体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

传统的安全教育主要依赖教师的说教,多是“注入式”教育,幼儿因被动接受而效果甚微。为了让幼儿能更有效地获得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我园开展了“如何将广泛抽象的安全教育与区域活动相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旨在引导幼儿在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中学习安全知识,获取一些有关安全防护的经验,并逐步将这些经验、知识内化为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和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指导技巧。

一、善于观察,为指导幼儿活动提供依据

为了在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幼儿,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而了解幼儿的最好方法是观察幼儿。教师的观察可分为整体观察和个别观察。

(一)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是面向全体幼儿进行观察。在幼儿进行融入了安全教育因素的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观察、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的设置、布局是否有利于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第二,安全教育操作材料幼儿是否感兴趣。第三,安全教育活动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第四,幼儿活动时是否已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第五,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如何。第六,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七,哪些安全教育的活动内容可以更加深入地开展。

中、大班幼儿在操场开展情境性区域活动“马路上的车”。活动开始后,教师指导幼儿在操场上设置马路、交警指挥台、斑马线等场景。有的幼儿扮交通警察手举红绿信号灯,有的幼儿玩骑车(儿童自行车),有的幼儿玩开车(儿童玩具汽车)……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看信号灯过马路,遵守红灯停、绿灯行以及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的交通规则,玩得很开心。教师整体观察后,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了解一些马路上常见的交通提示信号牌,如“禁止驶入”“掉头”“减速慢行”等。在后期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情况逐渐增设这些标志牌,让幼儿懂得看标志玩游戏,增强了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也懂得了不遵守交通法规将可能带来危险。

整体观察为教师更科学、合理地引导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为了达到最佳观察效果,教师在进行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每次重点观察一至两个活动区。

(二)个别观察

个别观察是关注活动中的个体,主要观察个别幼儿在活动中的水平差异。如中班娱乐区“看安全标志走迷宫”的活动,教师发现个别幼儿玩一次就不玩了,可是一些幼儿很爱玩。教师经过调查、询问,了解了能力强的幼儿嫌这个迷宫太简单,没什么意思。于是,教师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改进,增加了另外一组难度大的迷宫,这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在这一活动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材料。

教师在针对观察对象或重点观察区域进行个别观察时,要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如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情况,幼儿直接获得的安全经验如何,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然后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调整区域的目标、内容、环境、材料或改变教师的指导策略,以促进幼儿更有效地进行活动。小班语言区有一个活动内容是了解简单的安全用电和防火知识,教师预设的内容是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图片让幼儿进行看图讲述。但材料投入活动区后,参与活动的幼儿很少。教师经过分析、探讨之后,认为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应投放情境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材料,才能引起幼儿兴趣。于是,教师将材料更换为可操作的桌面玩具和可“调频”的“电视”。之后,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大大提高,许多幼儿抢着操作,他们一边转动“频道”一边讲述给同伴听,玩得非常开心。不断的实践、反思,让幼儿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同时,教师指导区域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中,整体观察和个别观察相辅相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观察方式。

二、把握时机,推进幼儿活动进程

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之后,教师可作为参与者或引导者适当介入活动。当幼儿兴趣不高时,教师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参与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当一个活动区中有新的活动材料出现,教师作为参与者,既可以吸引幼儿参与新的活动又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新材料的正确操作方法;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纠纷或提出帮助要求时,教师适时予以介入和引导。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安全意识薄弱,教师适当的参与和引导十分必要。例如,小班健康区有一个活动的内容是“判断并操作‘幼儿日常活动中安全行为与危险行为’的正误图”,教师发现幼儿因安全意识薄弱,判断常出现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具体的引导,让幼儿逐渐明确安全和危险的行为后才能正确操作。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应更多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尽量让幼儿自主探索,注意多用间接指导并提出启发性问题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大班语言区的“走失的明明该怎么办?”活动,活动内容是让幼儿续编安全故事,教师在活动中发现幼儿有一些错误的自救办法,并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针对幼儿的自救方法提出问题,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意识到哪些自救方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值得强调的是,安全教育融入区域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区域活动。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情境性区域(如操作区和角色区)中,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和引导幼儿尤其重要。如中班的消防演习区,常常需要教师扮演其中的相关角色参与活动,才能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和求救方法。

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区域中的互动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教师要注意发挥幼儿间的互动作用,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指导。如中班语言区的“交通安全的智力竞赛”活动,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当主持人,带动其他幼儿开展交通安全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部分幼儿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安全知识后方可采用。

总之,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区域活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转换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和指导角度,巧妙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三、重视活动评价,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一般会留出时间来和幼儿交流、评价活动情况,指出活动精彩和不足之处,帮助幼儿把活动中零散的经验进行集中、梳理,形成正确的安全知识经验。教师在和幼儿交流、讲评时应以引导幼儿讲述为主、教师分析为辅,让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讲评的方式很多,但我们认为以下两种方式对幼儿活动经验的提升较为有效。

(一)讨论法

教师将幼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或幼儿的困惑提出来,让幼儿互相讨论,提出解决问题和困惑的建议。如大班的“地震演习”活动中,教师发现一些幼儿将塑料盆扣在头上以保护头部,还有的幼儿躲在不结实的桌子下面。这是不正确的避险方法。活动后,教师将这一现象作为问题提出,并引导幼儿讨论。讨论中,教师帮助幼儿厘清正确的自救、避险的方法,也帮助幼儿纠正不正确的方法,这对幼儿形成正确的安全防护经验非常重要。

(二)介绍法

介绍法就是让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活动经验。这个方法既为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表现自我、提高自信的机会,又让幼儿共同分享了成功的经验。教师可以请操作区的幼儿说说切水果、切菜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请角色区的幼儿说说当爸爸妈妈时应如何安全地照顾娃娃;请演习区的幼儿介绍自己的逃生方法;请美工区的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

在融入安全教育的区域活动中,有效的教师指导策略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逐步获得和积累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教师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猜你喜欢
区域幼儿材料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分割区域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区域发展篇
材料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