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层党建:精英整合型公共资源供给模式探析*
——以C 村为例

2019-03-03 11:59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资源精英村庄

刘 镭

(许昌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许昌,461000)

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的关键是解决资源问题,国家供给资源行为能否达到改善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目标,需要从实证角度去调查和分析。调查发现,村庄获取资源的方式呈现个性化特征,不同村庄之间公共资源供给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差异化格局。这是因为现实中尽管乡村公共资源供给承载着国家意志分配公共资源,但国家供给资源如何进村落地并发挥作用受制于村庄基层党建,基层党建强弱对村庄公共资源供给具有重要影响。精英整合型模式主要体现为由村庄经济精英组成的强基层党建动员村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力,表现在村支部能够重塑参与机制,获取村庄所需要公共资源。

既有相关研究涉及到乡村公共资源供给制度、政府行为、村庄行为三个方面,对乡村公共资源供给制度的相关研究梳理了中国乡村公共资源供给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周绍斌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认为,“中国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社会时期、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和税费改革后五个阶段”①周绍斌,高林.农村公共品供给演变的制度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解释[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84-90。,这五个历史阶段公共资源供给制度变迁遵循了均衡---断裂的模式,作者认为解决乡村公共资源有效供给问题,政府需要在建立公共资源供给的监管制度、公共资源需求的表达机制和决策机制的同时重视乡村社会内生供给能力的培育。在政府行为研究方面,徐晨从官员的理性行为出发,分析考核体制和晋升体制对不同官员行为的影响,“在既有政府管理体制下,乡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逐利动机和工具理性被进一步放大和强化,从而引发公共物品供给的角色冲突,职能错位行为扭曲和异化”②徐晨,王振亚.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乡镇政府的角色悖论及其行为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65-72。,造成公共资源供给失衡。在村庄行为研究方面,徐勇从农民理性的角度解读,“在中国,农民占多数,长期以来被视为传统保守的力量。长期日常农业生产方式下形成的农民理性,在农业社会内部的功效是有限的,主要是生存理性。而这种理性以其惯性进入工商业社会后会形成扩张势态,产生一种农民理性与工业社会优势结合的‘叠加优势’,释放出其在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商业社会都未有的巨大能量。”①徐晨,王振亚.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乡镇政府的角色悖论及其行为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65-72。侧重研究农民个体行为。在目前国家乡村公共资源供给制度变化前提下即国家扶持背景下,乡村公共资源从汲取乡村资源时代进入为乡村振兴战略供给公共资源新时代,本文尝试探讨村庄整体行为即强基层党建与公共资源供给关联问题。

在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下,乡村公共资源供给关涉国家与村庄社会两个不同领域,公共资源供给其实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与村庄之间通过互动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论文通过分析强基层党建在获取村庄公共资源中的作用,即通过由经济精英组成村支部执掌村庄治理权力,借助精英网络获取村庄公共资源,认为在国家和社会互动框架内,强基层党建是实现村庄公共资源有效供给内在组织基础,进而从强化村庄基层党建视角,回答如何调整国家与村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村庄公共资源有效供给这一理论关切。

一、调研村庄资源禀赋

C 村距离行政中心乡政府2 公里左右,有村民1237 人,党员32 人,4 个村民小组,由于地处广袤的豫中平原,降雨丰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主产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同时村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存量较大且开始向第三产业转化。

(一)调研村庄原有资源禀赋

1.村庄经济资源。改革开放以后,许多村民市场意识日渐浓厚,不满足经营利润绵薄的农业,与周围村庄相比,C 村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实力不容小觑,与村庄集体经济匮乏形成反差。对于集体资源相对匮乏村庄而言,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集体可资利用的潜在资源丰富,可以通过动员潜在资源转化为村庄公共资源。

2.村庄社会资源。村庄分别有农民、企业家,还有国家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等,村民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村民生活有不同方式,利益衡量有不同视角,利润获取有不同渠道,C 村多元职业结构意味着多元社会网络形成以及获取资源多元,也意味着村庄内部分化严重,呈现复杂性特色,是乡村基层治理难点所在。

“中国社会具有强烈的关系建构色彩,无论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日常生活领域,都需要各种关系,包括各种维度的表述来支持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利益以及情感等的获得及维持。因此,当具有社会关系需求及要求的领域缺失了关系及嵌入资源,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②王文彬.社会资本视野中的社区建设:关系、参与和动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3(05):162-167。同样,当村庄集体经济匮乏以致缺乏完成集体公共事务必要经济基础,从而村级组织治理能力衰退,无法代表公共精神力量对分散农户进行有效整合,难以激发分散状态的村民承担村庄义务和责任。

3.村庄公共资源。C 村没有集体经济,造成村级组织无固定经济来源。因此,村级组织无法在村庄公共事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C 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村庄通往省道的路况不好,在修筑之前一直是土路,下雨天车辆、行人通行困难;二是村庄内部有大街小巷将近100 条,也都是土路,路面坑洼不平,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同时与当时全国广大乡村一样,由于人口流动,C 村空置、坍塌房院较多,整体村貌呈现出破败状况。而且村庄由于缺乏规划,没有垃圾堆放点和污水引流渠,生活垃圾、污水随意在村内排放。

另外在农业生产方面,村有耕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烟叶,受气候影响,容易在春夏之交发生干旱,当时还做不到旱涝保收,这是因为有三分之二的农田无法灌溉,原有灌溉机井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建。与其它粮食产区创建高标准农田比较,C 村需要投资修缮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综上可见,C 村确实应该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角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难度首先在于村庄缺乏集体经济,没有办理公共事务资金基础,其次是村级组织处于半瘫痪状态,村庄缺乏组织力量,很多应该办理的公共事务无人料理。

(二)调研村庄现有资源状况

我们知道,乡村贫困是现代化的副产品,这是由于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村庄各类资源外流,村庄依靠自有资源进行公共事务建设能力弱化必然导致的结果。尤其是在小型地域共同体村庄逐步解体趋势下,依靠市场经济力量驱动自然演化无法重建乡村社会网络,而一定程度的制度变革可以重构乡村社会网络,从而增强乡村社会活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网络可以接通乡村与各种资源之间紧密关系,从而引导资源回流村庄充实公共资源供给。

1.经济精英担任村支书。中国历史上乡村治理均依赖乡村精英,精英既是乡村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组织者,也是乡村公共资源供给资源的重要赞助者,乡村精英总是被国家选择性的吸纳到乡村社会治理之中,原因是国家需要与分散农户进行互动,没有精英协助无法实现。“国家需要与精英结盟才能展开对乡村的治理。没有精英对国家的支持,国家就很难完成对基层社会的治理。精英有不同的类型,国家决定与哪种类型的精英结盟,是依据国家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判断而设定的阶段性治理目标而言的。从传统的士绅——保护型经纪人治理到掠夺经纪人治理到贫下中农精英治理再到当下的富人治理,哪一种类型的精英被纳入体制内,都是国家依据治理目标或国家政权建设目标选择的结果。”①贺海波.差序治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分层互动[D].华中师范大学,2014。当代乡村精英作为从乡村社会分化出来的新富阶层,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精英们通过参与外部市场活动而致富,一般拥有广泛社会网络。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政府将一些有能力、有公心的乡村精英吸收进入村庄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村级治理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和政策影响能力。

从现实看,每个人都是处在社会网络之中,但由于每个人的社会作用不同,因而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也不同,精英往往在社会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普通村民无法比拟乡村经济精英拥有的社会网络存量以及由社会网络获得的资源动员能力。农村经济精英与普通村民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财富积累量差别,更重要的是获取财富能力差别。致富经济精英不但比普通农民拥有较多技能,而且也有见识和胆略,能够充分利用自己优势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社会网络。乡村经济精英的交往范围已不仅局限于村庄范围,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依然在原籍保有某种身份,这就意味着经济精英与所在村庄还存在一定联系,当由于制度原因经济精英被重新导入乡村社会,并与乡村社会命运结合起来时,经济精英就有能够为村庄服务的可能,乡村经济精英与乡土社会再次实现融合。

2.村支书捐资修路。梁漱溟先生在其代表著作《中国文化要义》中分析认为中国社会既不是个人本位,也不是社会本位,而是“关系本位”②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80。社会,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时也用“差序格局”③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概念来表达中国人社会网络特征。关系在获取社会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关系和维持关系是中国文化语境下社会网络生成的特征。作为乡村经济精英,自然懂得关系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经济精英能够处于乡村社会上层,本身离不开各种社会网络支持,尤其是与政府之间建立联系是拓展网络、获取资源的需要。C村与政府之间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在国家开展乡村公路建设背景下建立起来,因为乡村公路建设是业务量很大的市场,而且修筑乡村公路主要管理权在交通部门,如此一来,村支书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与政府建立起社会网络。

制度化组织是一个加工个体行动者的组织,它用知识和技能来灌输行动者,使之掌握履行与现行制度所规定规则相一致行为。我们党历来重视组织建设,并把成员思想建设视为党组织建设重点。作为新吸收的经济精英,而且被置于村级领导职位,这需要经济精英行为与政党所提倡行为相一致。我们党在乡村群众路线教育、村级组织建设、党风建设和乡村治理任务相结合,成为农村治理新特点,也成为村庄治理推动力量。

C 村现任支书在国家鼓励新兴乡村经济精英进入治理体制的政策背景下被选入村级组织,在担任村支书前,他已经是双庙乡闻名企业家,上级党组织选中他担任村支书,看中的就是他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在中国注重致富的社会氛围里,对于那些富裕起来的能人,政府也对他们在乡村社会引领作用抱有期望,所调查村庄从前只有一条出村道路,严重制约村庄发展和信息流通,经过细致商议和规划,支书出资修筑环村水泥道路,村民多年以来四通八达的梦想得以实现,随之村庄形成“党员学支书,争相做贡献”的良性秩序,在村庄党建与村庄治理相结合情况下,通过这些精英人物发挥引领作用,推进着乡村社会治理进步。

3.村支部再造村内关系。精英型村干部在村执政,为村庄治理做出贡献,在政府看来符合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显、组织协调能力强、凝聚力强、战斗力强标准,这意味着村级组织有较强执行能力,因而成为一种制度优势。在当代由于乡村社会情势的复杂性以及国家在乡村社会治理的多样性,乡村精英进入基层治理体制既有国家对依靠经济精英落实乡村治理目标的期待,同时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农民而言,精英治村也能够给他们带来公共资源供给改善机会,在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双重期待中,精英进入乡村治理结构自然就有实际意义。

精英治村强化村级组织,通过村级组织功能的完善与村民之间建立密切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村级组织在村民中的权威性,这为之后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奠定组织基础。当然,对于团体而言,集体行动的成功是建立在共同分享的价值基础之上,克服以往的社会分裂更需要树立一种团体道德。在村庄日常治理中,支部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通过塑造村民道德风尚,村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提升,在之后开展的一系列公共事务中能够形成一致行动。

二、村支部整合资源搭建村庄发展平台

从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的运作过程来看,在获取公共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村庄基层党建存在着强弱之分,因而在公共资源的供给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强基层党建的村庄体现为精英整合的公共资源供给方式,有些弱基层党建的村庄体现为借力式的公共资源供给方式,还有些弱强基层党建的后进村体现为政府援助式的公共资源供给方式,基层党建差异使村庄在公共资源供给效果上呈现明显差异。精英整合型公共资源供给模式主要分析强基层党建在村庄公共资源供给中发挥获取村庄公共资源的作用。也就是说,C 村支书捐资修路,改善村民出行条件,赢得了村民支持。但是村庄最大的问题不是修路,对村支部而言,结合国家政策获得公共资源实现村庄后续发展是前景目标。

(一)村支部援引村外资源拓展村庄发展空间

C 村后续建设资金供给需要利用政府和村内两种资源,提升公共资源供给水平成为村庄必然选择。

1.政府政绩需求。现代社会乡村公共资源的内容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单独依靠村庄自身力量实现公共资源供给面临着资源约束,政府介入乡村公共资源供给成为一种选择,甚至政府供给嵌入是当前我国乡村公共资源供给的一个主要方式,如果没有各级政府支持,乡村基础设施的大规模营造难以持续和完成。政府供给是在乡村振兴的意识形态下向乡村投送资源,在效益理性和发展目标指导下,资源投送具有运动化使用特征,资源分配具有极强指向性,注重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资源供给依托政府科层体系,附着于条块关系中的官僚理性成为影响资源分配的重要变量,在政绩理性作用下强化“定点”投送资源。

在政绩压力驱动下,树立典型成为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惯用策略,乡村建设成绩除了投入资金外,重要是需要选择那些具有合适投入条件的村庄,当这些条件转化为可以给村庄带来供给利益时,那么这些条件便成为一种社会资本。政府在典型示范逻辑下在挑选目标村庄,能否成为资源供给村在政府角度取决于村庄拥有的社会资本状况。

2.村庄自身优势。村庄公共资源供给实践并不完全是政府单方供给资源结果,在实践领域可能意味着村庄与政府相互合意。一方面政府在典型示范逻辑下在挑选村庄,能否成为资源供给村在政府角度取决于村庄拥有的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对于村庄而言,充分利用社会网络建立与掌握资源政府部门的关系,并成为资源供给村是在结构约束下的有效选择。所以,并不是所有村庄都能够开展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如果村庄自身经济实力不够则无法完成这项政府投资巨大工程,因此,获取政府供给往往需要村庄首先具备一定条件,比如经济基础、村庄组织优势等,这些条件可以保证政府资金投入产生预期效果。

C 村虽然缺乏集体经济,但是与周围村庄相比,该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属于中上等,相对于纯粹的农业型村庄而言,筹集村内资源相对容易。在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政策下,拥有比较发达的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村庄优势,经济不宽裕村庄相对劣势。

3.村支部援引村外资源拓展村庄发展空间。由于资金的有限性,还因部门利益、地方政府利益和其他非制度化因素影响,使得政府资源分配过程附带政绩需要的特征。政府根据特定政治任务需要,带动资源向合适村庄集中。如前所述,因为C 村个体和私营经济较多,乡政府与村干部之间的交往较密,乡政府对村情况熟悉,因此在本乡相对比较受重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C 村所在乡政府也承受着一定压力,需要找到符合条件村庄,更好完成上级政府任务。

从资源实际使用过程来看,官僚理性遍布于中央层级、地方政府以致基层政府,成为影响资源分配因素。政府结构中的条块关系界限分明,条块都在积极谋取本条块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以期提高本条块的政治收益。无论是中央部委还是地方部门,无疑将乡村公共资源供给看做获取政治资本途径。“对于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而言除了对财税收人和提高预算自主权的追求外,更是积极追求政治晋升。近年来,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政策创新,这被看作是提升民主水平、政府绩效、政治合法性推动社会善治和政治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近距离的观察却证实,地方政策创新恰恰是在地方官员追求政绩和激励的政绩竞争的驱动下展开的。”①姚金伟.项目制与服务型政府转型:制度演化中的异化[J].中国行政管理,2016(09):28-33。

经济精英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联系是政治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结果。因为论经济条件和乡--村干部之间的“关系”,C 村能够解决乡政府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乡政府要求C 村借助投入资金办理村庄公共事务也是双赢,其后C 村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是乡政府将自身政绩需求与村支部对村庄贡献对接的结果,而这些都进一步拓展村庄发展空间。

(二)村支部集中村内资源谋划村庄发展平台

从公共资源支持角度看来,由于大多数村庄缺乏支撑公共资源经济基础,因而政府实质性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现实中部分村庄在等待政府资源投入的同时并没有充分利用社区成员形成的社会网络中蕴含资源。村庄建设不能仅仅是精英和政府活动,村庄建设离不开村庄内部社会成员社会关系网络的回归支持,以及村庄外部与资源位置相关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构,只有社会网络回归才会调遣嵌入网络资源回归村庄公共建设之中。

1.动员村庄党员网络资源。从村庄公共资源供给来看,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塑造下,围绕着资源获取村庄与政府互动、村庄与外部社会、村庄内部互动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充分调动资源和社会网络的过程,通过社会网络的沟通作用,公共资源与私人资源被配置到村庄公共设施建设之中。资源调动和使用往往是在具体社会情境之中,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关系网络连接起来结构,村庄是社会关系网络发生之地。村庄社会关系脱域与资源匮乏会导致村庄建设缺乏凝聚力与资源支持。由于村庄社会成员外向型生活模式建立,资源外流出现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村庄公益事业开展。从村庄公共资源供给过程看,关键问题是在这一场域中要将村庄社会网络激活,将嵌入在网络中的资源带回村庄,从而多途径获取资源为村庄公共事务服务。

党员作为一种政治身份,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具有不同于普通大众的含义,意味着在思想觉悟上要高于普通大众。对乡村而言,改善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状况是首要问题,党员村民白恒在外地做生意,他激动地说道,干部党员都争着给家乡做贡献,我也不能落后。他专程回村出资打两口深井,解决村民农忙时节的灌溉难题②搜狐网.基层之窗 襄城县双庙乡:打造党建“明星村”,实现百姓致富梦[EB/OL].http://mt.sohu.com/2017-08-04/n505504225.shtml。,党员网络重塑对改变村公共资源供给起到组织支持作用。

2.动员村庄群众网络资源。支部书记和党员依靠个人经济力量为村庄做贡献,支部赢得村民信任。于是在村支部规划该村文化广场和健身广场时,需要征用村民白秀梅和张保云两家宅基地,得知是要为村里建设文化娱乐场地,他们两家主动让出宅基地,使得小广场快速建成。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到广场上休闲娱乐,整个村庄洋溢着和谐幸福气息。

由于经济精英整合作用,给村庄发展注入内在驱动力,也建构起村民与村级组织之间有机联系,强化村庄内部互动,形成有效互动网络,从而使得村庄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可以动员内部群众网络资源达成集体行动。

3.村支部集中村内资源谋划村庄发展平台。在人类社群中,资源被共识赋予不同价值。赋予资源价值,一部分是由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来决定,另一部分是由群体的集体共识来决定,对资源价值赋予可以通过劝服、请愿和强制三个过程之一来实现。改善村庄公共资源供给,本身是一件值得村民参与的事务,这些被支部劝服的村庄党员和群众,愿意将自己个体和私营经济资源中一部分转化为村庄公共建设资源,村支部搭建起集中村内各种资源谋划村庄发展平台。

三、精英整合的公共资源绩效和结论

(一)公共资源供给方式和绩效

政府将公共资源投入乡村扶持村庄公共资源供给,这是以资源投资获取政治资本的过程,而对于村庄而言,能够与资源掌控者和机构建立关系网络,这是提高村庄公共资源供给水平机遇。

1.公共资源供给方式。对于政府这样一个复杂结构而言,高层政府的政治资本是获取村民认同和支持,基层政府是政策和资源的贯彻落实和直接支配者,不同层级的官员和部门也在追求收获本职位和部门的政治资本,他们的政治资本呈现出多元性,一是获取辖区村民认同和支持,二是来自上级政府认可,这些政治资本体现在为资源供给带来政绩,成为官员个体和部门晋升、荣誉获得与积累依据。因此,在获取政治资本需求下,基层政府的官员和部门有着强烈的动机去与村庄建立资源输送网络。但是输送资源行动作为一种理性投资过程,总是面临着信息不畅问题,这就需要官员和机构充分了解村庄信息,以筛选出能够快速获得政治资本的目标村庄,而有效的途径首先是根据下级汇报信息来挑选,这是行政部门惯常采用的做法,其次是亲临现场去了解,既向示范村施加压力,也解决村庄遇到的难题。

村庄获取资源的制度性网络建立过程是掌握资源的政府部门主动选择的结果,在乡村振兴这样一个政治氛围中,服务、扶持乡村这种正确行为方式在政府体系中意味着获取政治资本机会。因此,一方面政府部门有动机积极主动寻找利于收获政治资本的目标村庄并建立资源输送网络,另一方面缺乏资源支持的村庄利用这样一种机会建立特惠网络,从而获得所需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供给。这里不能忽视的是村庄精英对供给资源的链接作用,正是精英依靠自身财富、能力以及与政府之间正式和非正式关系,使得村庄能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获取到公共资源支持,迅速提升村庄公共资源供给水平。

2.公共资源供给绩效。C 村通过畅通内部和外部社会网络将资源引入村庄,为公共资源供给提供物质基础,建成田间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家庭花园化的新格局,村庄面貌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村庄生态环境改善。C 村内道路优化后,按照“乡土树种上路,小杂果进院,荒置土地建园”的绿化原则,每家门口种植了杏树、樱桃、柿子树,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其次村庄文化平台搭建。培养村民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努力实现农民口袋与脑袋并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富的目的。再次规划村庄集体经济。规划区分居住区、休闲区和商业区,通过建立商业街,重新找回村级组织的经济基础,公共资源供给找到物质保障,支持村庄公共事务需要。

(二)调研结论与余论

1.调研结论。村庄党建强弱关键是看其能否成功的运作村庄自身资源和汲取运营村庄所需外部资源。村庄经济资源、自然资源、社会网络等和村支部整合能力以及公共资源供给方式是影响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的重要因素。

(1)村庄资源禀赋是获取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的基础。村庄的公共资源供给与村庄的资源禀赋正相关,村庄的资源禀赋正向支持村庄的公共资源供给。拥有较好资源禀赋的村庄与资源禀赋较差的村庄相比,在争取公共资源的过程中会拥有较大机会。而资源禀赋首先是村庄自身的经济资源,其次是村庄是否有可以被开发的自然资源等。村庄资源禀赋好,按照公共资源供给在基层的实践逻辑,村庄就具有较强的基础条件赢得公共资源,因为原有资源禀赋较好的村庄更容易实现公共资源的预期绩效。(2)村庄社会网络是获取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的空间。在村庄公共资源获取行动中,从功能上看,村庄社会网络是村庄获取公共资源供给的途径。村庄所拥有的社会网络数量越多,意味着其社会网络存量越大。在某个范围较大的可供选择社会网络存量内,毫无疑问村庄就有更大的获取公共资源空间,相比在某个范围较小的可供选择社会网络存量内,毋庸置疑村庄可以取得更多公共利益。并且在公共资源供给制下,村庄社会网络接触公共资源位置在科层制结构中越高,其可能获得的资源越多,能够接触到较高资源位置的村庄在获取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行动能力也比较强。(3)村庄精英整合能力是村庄公共资源供给的关键。在村庄治理由自然状态走向组织化、制度化时期,村庄精英组成的村支部是村庄公共意志的代表,不论是动员村庄内部资源,还是利用社会网络获取外部资源的行动,村庄精英充当行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具有较强进取心和外部社会网络利用能力的精英担任村干部的村庄,他们利用自身的社会网络或者村庄的社会网络存量,将其转化为公共资源获取通道,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为村庄公共利益服务,其行动直接影响到村庄获取资源的数量,最终也会影响村庄之间公共物品供给效果。(4)政府公共资源供给实施方式影响村庄公共资源供给。公共资源的供给实施方式也是影响村庄公共资源获取的重要因素,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式和自下而上的实施方式,这二者效果存在明显差别,也进一步说明村庄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性。政府自上而下实施公共资源供给方式具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导致村庄较难有发挥余地空间,而以村庄为主自下而上的公共资源供给方式,留给村庄较大发挥余地空间,在公共资源供给实践过程中更容易满足村庄的实际需要。而精英整合型村庄具有较强基层党建,属于以村庄为主自下而上的公共资源供给方式,村庄发挥余地空间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精英整合型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余论。在为乡村振兴战略供给乡村公共资源时代,村支部与公共资源供给关联方面面临新问题,由于乡村公共资源供给是国家与乡村社会互动的结果,因此,迫切需要整体强化村庄基层党建。调查以分析精英整合性基层党建重构乡村社会网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再造乡村社会关系,引领乡村社会治理;重塑乡村社会组织机制,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主导乡村社会互动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目的,得出强基层党建为精英整合型公共资源供给模式的结论,认为强化基层党建既是乡村基层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基础。

(1)重构乡村社会网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当代中国乡村大多数村庄受限于经济资源和社会结构变迁,表现在精英与村庄关系疏离、村庄公共资源匮乏与公共精神缺失,现实中很难形成一致性集体行动,村庄基层党建日渐式微。乡村精英流失瓦解乡村内生治理机制,也弱化村庄基层党建,村民零散想法很难达成统一意见。但是,村庄依然是社会关系重要建构领域,村庄内部规范、规则和其他共识需要通过村庄内部社会网络建构并畅通实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保存对精英的认同因子,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治理进程能够有效整合基层社会,完善乡村治理体系。(2)再造乡村社会关系,引领乡村社会治理。村庄涌现出各类精英拥有财富、社会地位,也有关系网络,对于村庄而言,新涌现出来精英是社会资本存量。村庄精英在乡村基层治理特别是国家在政治层面有意识引导精英回归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对于强化村庄基层党建具有积极意义。成为村庄支部书记的精英,由于具有良好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也契合当代乡村社会价值观,能够在增强村庄基层党建的同时在村民群体中起到引领作用,精英整合性通过将村民聚集在一起,形成集体氛围共同致力于村庄建设和发展目标。(3)重塑乡村社会组织机制,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在村庄公共资源供给和村庄发展方面,村庄精英型书记凭借自身威望和对政策了解以及与政府之间关系网络,结合村庄实际将国家政策性资源引入村庄,提升村庄公共资源供给水平,创造性构建村庄可持续发展平台,同时进一步增强村庄自主供给公共资源能力,使得资源供给实践取得绩效。因此,对于精英整合型村庄而言,村庄基层党建主要体现为村庄精英内部和外部资源动员能力。虽然政府制定政策并掌握公共资源,但是真正发动和组织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大局中,需要从乡村社会内部重塑组织机制,而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任务唯有村庄精英能够承担和完成。(4)主导乡村社会互动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从国家与社会互动视角看,在政府资源嵌入乡村治理发展进程中,注重培育乡村社会基层党建,需要建立政府扶持与村庄协同关系模式,通过政府介入,引导村庄形成一种建立在内部有效互动基础上,基层党组织体现村庄公共精神,用以应对未来村庄面临系列公共问题,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资源精英村庄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及体制机制创新
我的小村庄
它们都是“精英”
村庄,你好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云南省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村庄在哪里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