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军,张霁薇
(1.中共阜宁县委员会党校,江苏 盐城,224000;2.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云南 大理,67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强调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面对新形势和新的时代要求,高校各级党委应牢牢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政治建设离不开组织建设的跟进,而在组织建设中,党员发展工作又是源头性的工作。因此,应加强高校党员发展及其管理制度的研究,对高校党员发展实践工作进行理论总结,这有利于破解高校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难题,有利于构建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研究体系,有利于从党员队伍的源头全程落实党的政治建设任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关注高校党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推进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党员的构成包括教职工党员和大学生党员,其中大学生党员是构成主体,也是高校党员发展的重点对象。本文尝试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通过对高校党员发展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厘清高校党员发展及其管理制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给出加强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1.讲政治是新时代对高校的要求。“旗帜鲜明的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高校作为思想较为活跃的群体,其成员的社会意识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强,既有积极的超前于社会存在的一面,又有消极的滞后于社会存在的一面。当前,高校不少师生思想追求上功利主义抬头,信仰不坚定,缺乏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尊崇,反而对非主流的文化充满好奇与兴趣,不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渗透到自己思维的内核,不能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当下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如此形势决定了必须要积极探索高校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
2.全球化对高校政治定力带来挑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反动势力在高校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渗透手段,披着学术的外衣进行反动宣传,对年轻学者、学生进行变相洗脑,灌输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这种渗透避开了敏感的政治字眼不易察觉,危害性极大。西方的部分媒体,国内的一些机会主义者借机宣扬所谓的西方式民主、“普世价值”和宪政制度、议会制度,这对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高校学生有着极强的迷惑性。在全球化的今天,高校在保持与外界正常的交流的同时又需要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关键在加强党对高校,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绝对领导。
3.新时代对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论断,同时指出,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党的教育方针是立德树人,高校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时刻把握立德树人这个主线。高校作为新时代重要的参与者,要时刻走在时代前列,高校内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就是要把好党员的入口关,严格按照十九大提出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必须把握住政治这条底线与红线,全面从严治党从党员发展这一源头做起,借助高校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势,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新发展党员进行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确保党员的思想始终和中央保持一致。
1.高校党员发展需要有整体观的思维。高等院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创新,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具有很多特殊性,因此要实现管理制度创新,就要掌握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的情况和特点,构建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与党章和党内法规、制度、条例等相一致,与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相结合,与教育发展和培养目标相结合,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教育管理规律,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来加以保障。
2.高校党员发展需要把制度创新作为目标。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是具有较高的思想要求、政治要求和业务要求的党务管理科学,作为一项涉及众多部门、众多环节、众多工作步骤的系统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体系。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的现代化,是党的建设的理论、法规、制度等和执行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在高校党建工作上的集中体现。把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与此相关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监督制度建设,推进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现代化。
3.用科学化的理念指导和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用科学理论武装、以科学制度规范、靠科学方法推进,是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科学化的理念”要求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适应国家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的需要,必须适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创新,要在遵循党的章程、党的组织发展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前提下,做好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实现管理主体即高等院校的各级党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的创新;要善于在继承优良的传统和成功的经验中创新和发展,要从入党对象的培养环节和过程、教育管理的制度措施、实施工作的方法措施上着力创新,通过党员发展工作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形成一整套上下联动,左右配合、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
4.用现代化的理念指导和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领导者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应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和教育家。”①王秉琪.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4-06-30(3)。高校内部党的组织管理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是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创新的先导性条件。高等院校各级党组织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增强履职尽责的自觉性,适应工作变化和时代发展的新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新的本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1.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发展。从可获取的数据来看,从1982年改革之初到1989年,高校教师队伍中党员数量稳步增长,从1982 改革开放之初的25084 人增加到1988年的377434 人,党的队伍扩充取得显著成绩。1989 到1992,高校党员数量受政治风波、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有一定的下滑,从1990年的379525人滑落的到1992年的358143 人。1992年以后党员数量高速增长,党员队伍建设高速发展。从2001年开始,高校教职工党员数量稳中高速增长,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高校教职工党员总数为125 万人,占高校教职工总数的56%,共有教职工党支部10.06 万个。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职工党员比例明显升高,反映出高校教职工党员发展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教职工党员队伍高速增长的同时应该看到一些问题,高校教职工党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不强,高校教职工党员增长的速度忽高忽低,党员的增长率起伏不定,和全国党员增长率相比波动较大。
2.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规模的变化。高校学生党员从1979年的78200 人发展到1986年131058 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进步以平稳的速度稳步增长。1986 到1989年期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党组织对基层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党员队伍开始缩小党员人数不升反降,从1986年的131058 人降低到1989年的60649 人,党员数量一直保持高位负增长,减少率高达30%,高校党员发展出现严重倒退。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高校的党组织建设重新恢复,高校党员发展稳步推进,高校党员数量激增,从1992年的55628 人猛增到2010年的2512307 人。从1992年到2007年每年都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率,2004年的增长率竟然高达40%,同期全国的党员增长率基本都维持在3%以内。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为工作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制度层面强化党员发展工作程序,在政策方面适当压缩高校党员发展指标,通过进行结构性调整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从2012年开始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经历前一阶段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逾211 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共有学生党支部7.96 万个。大学生党员整体数量呈现逐年回落的趋势,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偏重规模扩大、忽视质量提升的弊端,严格党员发展的入口关,使得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高校党员发展在很大程度受宏观政策环境变动的影响。1965年至1984年间,具有高等学历的党员在社会各种职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小,1982年党提出了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据此开始积极在高校发展党员。不过在此期间由于高等教育基础比较薄弱,高校党员的数量整体较少,所占比例也较低,且高校内党建工作不够完善,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总体上也还比较薄弱。在1989 到1990 两年间高校党组织的权威被极大的削弱,出现了高校党员数量大幅度回落的情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四项基本原则”之后,高校党建工作重新步入正轨。1994年9月召开的十四届四中全会、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修订了党章,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干部“四化”,并指出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①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共产党新闻,2001-07-01(03)。使得高校党员发展和管理制度创新迎来了大好局面。
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工作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②新华社.习近平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2013-05-04.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党对高等院校的领导,加强完善高等院校党的工作,在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作为高等院校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的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①董洪亮,赵婀娜,张烁,丁雅诵.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16-12-11(1)。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有了准确的定位,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得到有效提升,最主要是表现在质量的提升上。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增长速度的统计发现,高校大学生的入党“积极性”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惊人的吻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党员的发展速度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在经济增速放缓,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同时,大学党员的发展速度也相应放缓。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更加关注的是大学生个人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而忽视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更加忽视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和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程度。高校大学生面对此种社会需求导向,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取上,而忽视了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导致对党的政策理论方针的学习不到位,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党性与思想政治修养的重要性,在主观上缺乏追求先进的意识和欲望,进而导致高校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不纯洁,党员身份更多只是就业时的一个砝码,表现在数据上就是大学生党员的过快增速。
在高校教职工中维持较高的党员比例,有利于凝聚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能够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的精神动力,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但就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高等学校教职工总数为223 万人,但其中党员数量为125 万人,占比为56.1%。高校教职工党员占比明显低于中小学,在2000年之后中小学教职工党员比例基本上都维持在80%以上,这反映出高等学校教职工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需要加大推进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的比例和结构。
高校大学生党员结构整体向均衡发展,但依然存在着结构性问题,部分地区大学生党员比例仍然存在不均衡性,与全国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这一点在边疆民族地区尤为明显。总体而言,虽然民族地区高校党员比例稳步提高,但与全国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2002年两者比例分别为0.49%、2.72%,2005年两者比例分别为1.57%、3.42%,至2010年两者比例分别为2.28%、2.84%。同时,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增长幅度与全国相比差距也比较大。经历1987-1992年学生党员急速负增长以后,各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增长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党员增长率。从2007年以后,民族地区学生党员增长明显放缓,2010年除西藏维持187%高速增长外,其他民族省份均维持在47%-69%之间,仍高于全国学生党员39%的增长率。十八大以后,全国高校收紧学生党员“入口”关,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增长率降低程度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为例,学生党员自2013-2015年间,增长率分别为:-4.00%、-20.00%、-23.08%呈现高速负增长。各民族地区间增长率离散性大,区域间差异明显,贵州省增长率稳定性最低,西藏自治区相对来说最稳定。民族地区高校党员发展与国家整体水平的同步性较低,增长率波动大。
1.党员发展管理制度的理念滞后。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在具体展开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制度的政治性、稳定性、思想性、组织性,而普遍忽视管理制度的人文性、开放性、灵活性、科学性、服务性等。对党的建设规律、人才培养规律、教育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不清,制度设计过多考虑严密性和体系性,而忽视工作的最终实效,无法有效解决党员发展中管理主体、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有机整合的问题。
2.高校党的组织建设能力不高。(1)高等院校党的组织机构不健全。部分高校还存在着基层组织建设机构不全、专职人员缺乏等问题,使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要求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作为院系的党总支、党支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经费、机构编制、考评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大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难以依托,无法有效开展。(2)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强。部分高校的基层组织名存实亡,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支部委员作风不正,不敢担当,在工作中不能以身作则,甚至推诿扯皮,漠视学生,服务变味,不少基层组织效率低下,执行不力,加之活动经费缺乏,活动难以开展。(3)政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高校中部分基层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重视不够,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忽视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实践活动。在方式上仍然采取的是陈旧的教育培养方式和活动方法,引入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够,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更多的是机械地学习一些硬性的政治理论知识,造成思想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脱节。
1.培养工作不力,部分大学生党员质量素质不高。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中,少数党务工作者党性修养不强,能力不强,对发展工作把关不严、不注重党员发展质量等问题。部分学生党员入党过程中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对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以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认识不清、了解不深、领会不透,政治理论基础和政治素质薄弱。
2.教育管理不到位,少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其入党动机存在着盲目性,存在着就业竞争、获取荣誉、随流从众的思想。甚至部分学生是以党员的身份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目的和动机上存在严重的功利性思想。
3.评价标准不科学,考察制度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甚至只是简单地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成绩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作为评判标准,而没有深入细致地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目的动机。高校学生党务工作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入党审查和考察多由学生党员来完成的,在没有科学的入党评价标准体系的情况下,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4.工作规划不够,学生党员发展年级分布不均衡。由于受到就业、升学等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少学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时,出现优先发展高年级学生党员,忽视低年级党员的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就业升学等需要,不关注是否真正符合了入党标准的问题,出现突击入党的现象,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年级分布上,缺乏合理规划。
1.以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为指导推进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要求,“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①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4-12-30(01)。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强调:“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舞台”②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4-05-05(02)。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提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来抓抓,深入细致地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结构”。③习近平.为建设能够培养高质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J].求是,2012(2):8。“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④新华网.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5/c64094-24973220.html,2014-05-04。高校党组织应该主动吸收优秀青年教师到党内来,不断扩大教职工党员的比例和规模,主动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党的知识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2.加强高校党员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首先,要突出工作的重点,强化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将高校党员的发展纳入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布局之中,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范畴之中,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高校党建、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的工作体制机制和规划。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以育人为工作运行中心的体制和机制,按照党章和党内的准则、规定、条例等党内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数据化、具体化并融入到高校工作的运行管理体系之中,处理好重点目标和一般工作目标的关系。最后,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维,采取有力措施实现高校党员发展在不同区域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要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党员的发展工作。
1.科学统筹高校党员发展工作。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的创新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离不开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理念,高校党组织的各级领导班子,要根据高校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培养的任务职责,转变高校党员发展的理念,把党员发展作为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党员作为职业观、事业观和业绩观的重要体现;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职业精神,既用科学文化知识塑造师生,又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武装师生;树立党员发展管理制度创新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新理念,把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提升统一到科学、民主、法制的理念和要求上来。
2.以规范化做好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 号。、《中组部、中宣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②中组部、中宣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22 号。、《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展党员工作细则[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05/c64094-24973220.html,2014-06-11。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发展等重要任务,对高校党员发展管理制度的现代化,作前沿性、前瞻性、规律性的研究,总结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办法,结合高校的实际不断创新党员发展的具体管理制度。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发展前的培养阶段上,抓好入党申请书的提交,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发展对象的确定的管理工作。在接收新党员的工作阶段,做好入党前的短期集中培训、入党对象的政治审查、基层党委的初步审查、入党志愿书的填写、支部接收预备党员大会的召开、支部决议的通过、审批前的基层党委谈话、基层党委审批和预备党员的谈话和学习工作小组的划分等管理工作。在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阶段,要做好预备党员的入党宣誓、预备期的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的转正申请和考核讨论、预备党员的审批的管理工作。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要抓好党员的党性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的管理工作。
在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整体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的大方向下,不仅要重视在吸收党员的需求侧上加强管理,更要注重在入党积极分子供给侧的改革,向高校党组织输送更多政治定力好,学术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保持高校党组织的源头生态的健康。
1.制定更加科学的推优规则,保证推优规则的公平性和客观性。高校党委和各个院级党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推优机制,既不唯选票也不唯成绩,也不能仅仅将推优的范围局限于学生干部,要以数据为支撑,可以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科学的量化考评机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量化各个考评指标,将真正思想素质高,学术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和教职工发展到党的组织内。
2.对推优结果进行考核和鉴定,对于推优结果保留主观决定权。高校要时刻“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④习近平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 周年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7.10.04(01).要明确这个问题就要牢固把握对培养人的决定权。在高校推优工作上要时刻牢牢把握对工作的绝对领导,在规则面前保留高校党组织的领导权,对于善于利用规则,过分开发规则而以求进入党内的要坚决的予以制止。高校基层辅导员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辅导的工作和政治监督的工作,对于有政治问题的同学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言论要有一定的把握,防止有过政治错误倾向且没有真正改正的同学进入党内,影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供给质量。
打造全国统一的大数据高校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平台,设置高校党员互动交流的线上社区,打造云上党建平台。
1.高校党员发展的平台审批。平台体现出全国统一管理的优势,保证入党流程规范化,平台通过全国统一管理的时间开放权限,时间控制系统保证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考察期符合党章的规定。对于不按党章规定进行发展的党员可以在系统上自动排除掉。对于账号管理可以和入党申请书的账号进行绑定,这样保证党员名额管理可控性,入党申请人应该限定规定的时间登陆系统进行学习。同时入党申请人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思想汇报,平台要设定一定的查重机制,对入党申请人的思想汇报进行重复率检测,避免了入党申请人在写思想汇报的时候直接从网上摘抄。
2.高校党员发展的平台党校。高校内党课除了进行常规的线下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借助此平台进行适当的线上课程,邀请优秀的教师专门负责线上党课的讲授,保证了党课的质量的同时也可以保证党课的参与面和参与度。同时在进行完成线上党课的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线上测试,对于课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题目以客观题目为主,可以由系统自行批阅,并且施行试卷难度系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随机抽题模式,使每个学生抽到的题目都不相同,平台上试题以图片或者视频形式呈现,无法粘贴复制,保证学生无法上网查询答案。同时设定一定的分数线,对于成绩不合格得出入党申请人进行记录,强制性要求继续进行课程学习。借助网络课程可以无限次数回放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高校党员发展的平台教育。平台推出网上党课,同时开辟网络社区,提供高校党员在社区内交友互动的平台,要打破线上交流被商业化控制的局面,通过建立专属党建的社交平台,打破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在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的同时注重网络视频的建设,平台提供红色电影的免费放映通道,同时开放视频上传权限,让高校党员将自己身边的正能量的视频能够及时的上传到平台,做到宣传手段宣传话语与时代统一,进而激发出高校党员对平台的兴趣和热情。最后注重隐性教育在平台中的应用,平台要定期推送一些接地气的正能量的新闻,兼顾受众的兴趣点,让平台有自身的吸引力,克服以往官方网站过于严肃,过于刻板的特点。
1.综合考虑高校党员发展的条件。要注重对申请入党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专业学习状况、工作协调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群众基础、心理素质能力、综合考评状况等内容的综合评估。要特别注重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加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党目的和动机,树立正确的入党思想。要让入党积极分子充分认识到,加入党组织的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持之以恒的毅力,接受组织长期艰苦考验的意志,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等等,才能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2.注重大学生党员专业能力的考核。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党员无论是在校或毕后走上工作岗位,或选择继续深造学业,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从另一个方面而论,大学生党员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也成为大学生党员对党的事业做出贡献的切入点。
3.要根据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上的综合表现来进行考察。根据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要求,要注重学生在社会实践锻炼,开展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进行考察和培养,使他们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的方向不断进步。
4.注重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年级结构。科学处理不同年级阶段上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问题。解决好在部分高校存在的大学一年级几乎不发展,大学二年级个别发展,大学三、四年级成批发展的现象,致使高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年级比例结构严重失调的问题。要使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结构趋于合理,就要立足低年级,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要切实把培养和考察工作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