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作文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很多人都习惯在拍照后修饰图片,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真实的美。有的景观在修饰后方便了游览,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语言被修饰得更优美华丽,也有人觉得这失去了质朴的本意。
[审题立意]
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核心词是“修饰”。三句话中都有对“修饰”的肯定和否定。从肯定的角度来看,修饰容颜可以让人更自信,修饰景观可以为游览提供方便,修饰语言可以增加美感。从否定的角度来看,修饰会失去真实美,失去原有韵味,失去质朴的本意。
修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①修整装饰使整齐美观;②梳妆打扮;③修改润饰,使语言文字明确生动。
修饰,实际上指加工、改造、提炼,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一种艺术技巧。“包装”也是一种修饰。
[存在问题]
1.审题不严密。不少同学没有围绕关键词“修饰”写,而是全文写不修饰后怎么办,如,慢、真实、质朴、简单、喜欢就行、过程、本心、残破美、坚守自我、看清本质等。
因为材料中有“失去了真实的美”“失去了质朴的本意”,当然可以写“真实”“质朴”,但是不能脱离“修饰”的语境,只谈“真实”“质朴”。如,社会需要质朴的人,批判为官的弄虚作假贪污受贿,这样写是不对的,一定要在材料的含意范围内作文。
2.说理不充分。为什么要修饰?修饰是对艺术原则的遵循,修饰的作品才有美感,修饰不是浮夸的美饰。为什么不能修饰?不修饰才能守住真实的美,不修饰体现对生命本身的自信等等。当然,分论点的提出要灵动些,不能写成简单的伪三段论。
3.记叙文缺少生活体验,胡编乱造,没有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4.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素材积累,不是平时积累的再现,而是从零开始,糟蹋了已有的积累。
5.缺少点题、扣题意识。
[思维提示]
1.忠言未必逆耳——语言修饰——得体。
2.加工生活原型为艺术形象。
曹操的本色是枭雄,而修饰的结果,则是奸雄。
这里的“修饰”可以替换为“包装”。
3.商品(产品)包装,也是修饰。
包装的本意是彰显自我,标新立异,引人注目。皇帝的新衣是童话,非童话中以丑招来的闹剧比比皆是。这种包装已从物的包装、肉体的包装,进入灵魂的包装,彻底暴露了灵魂之丑,是真正的无法伪饰的丑了。
[精美片段]
1.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愈发注重外表的华美P图、化妆、修饰,为了追求精致而将原本的容颜掩盖在了厚厚的脂粉底之下。殊不知过多的修饰不过为了掩藏内心的贫瘠。
2.当下这个物欲横流、虚荣心和攀比心齐飞的社会里,很多人妄想通过美化修饰自己来博得别人的赞美、艳羡。一时间,修饰装扮便泛滥成灾。
3.刷朋友圈时,总是会看到别人发的自拍照,有时不知情的会感慨:哇,好漂亮啊。然而,真实却不像你看到的那样,这些照片大多数都修过。修饰,在如今这个年代,好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生活本应真实,何必修饰。
修饰,本是在自己本真的基础上,形式或表面较为完美。然而。修饰的内涵已经被曲解了。
4.心正自然真实,心歪自然要修饰。真实的人行得正,站得直,便纵是被千夫所指,也不足为惧。一旦修饰内心你便要以千万种方法去圆你的修饰,露出一点马脚,也会使你苦不堪言。以一种修饰去圆你先前的修饰,不也很累吗?
5.一个懂得修饰的人,可以更好地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懂得如何修饰。生活中不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愿我们在修饰之时,也能够获得自己的诗和自己的远方!
6.曹操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奸诈无比,杀人如麻的典型反面角色,不得不说这正是罗贯中的“功劳”。《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较为中肯客观:操发于许,伐董卓,诛袁绍,后挟天予以令不臣,终得功业。也就是说,在这里提到的曹操,他挟天子,是为了令不臣,而罗贯中则加以修饰改成了挟天予以令诸侯,由此可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一词之变,却是他整个历史形象的改变。以令不臣,是指对背叛朝廷的乱臣贼子加以讨伐,而令诸侯,则成了曹操力图割据一方的铁证。而罗贯中更是把“清平之贤臣,乱世之英雄”活生生改成了“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这么一个结论下去,曹操的历史形象则基本修饰完毕。
7.妇女爱逛百货商店,主要选时装。时装满街有,好看的并不多。很少人只看衣料质地,美观与否全凭整体形式。包装的艺术在服装上大显身手,时装表演只是一种娱乐,生活中的时装时时困扰着爱美的妇女们。这种人体的包装也运用伪装,修饰个人的缺陷,予人错觉,应该说这属于智慧的发挥、艺术的经营。
[作文示例]
何处觅芙蓉?
孟睿
(问句形式标题比陈述句更容易激发读者思考,有共鸣效应)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开头简洁,观点鲜明,“芙蓉”天然雕饰,无须修饰,自然美)
然而这如染池一样的纷乱红尘里,还剩下多少最本真的善与美?又有多少源自自然鬼斧神工的手笔,被刻意雕琢,结果似繁杂绮丽,却意味尽失。(与自然美相比,纷乱红尘充斥修饰,本真所剩无几)
曾与一位旅者谈及黄山,问迎客松是否依然枝干苍虬,迎霜展臂。旅者答非所问,告诉我他访过两次黄山,一次让他惊叹,一次让他叹惋。以前的黄山只属于自然,松,不加修饰的与石山、云海凝于一体,让作为来客的旅者沉溺于天地之美。如今的黄山,门票栈道,景台商店,横幅彩带,迎客松变得更像是一位为了生计在黄山门口搔首揽客的老鸨。(选取黄山松自然现象前后对比,修饰无所不在,人为修饰无所不在)
独有黄山吗?恐不见得,我想起了林清玄回忆里再也回不去的清静庙宇;看见了陈忠实墨迹下荒辽的白鹿原;听着赵雷歌声里独自悲伤的玉林路……(由自然到社会,类比自然,拓展思路,丰富内容,增强说理力度)
世间怎么了?大好河山为何抹上了这样多的粉黛?然后等欣赏者喂饱眼光离去后,留下青砖向墙,荒草碎石,在斑驳的时光里低低地啜泣。(追问、思考。自然连贯)
我厌恶这些被过度矫饰的美景,索性不离这小城,在夕阳下的一隅里寻找一寸未有任何修饰的光阴。(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议论文写作要有“我”)
可我找不到,真的找不到。(修饰充斥现实,没有纯天然)
路上这样多的人,与我擦肩而过,即使不抬头,也能感到各色刺鼻的香水味在我的鼻腔里狠狠地搅动。不是屈原笔下那些淡雅的兰草,不是外国诗人梦里萦绕的处子牛奶的香气,不是母亲怀抱里婴儿的馨香。仅仅是化学香水而已,肆无忌惮地伸出触手抽打每一个路人的嗅觉。我低着头,不敢抬头看,那些妖娆的大波浪,那些夸张的眼影,那些像鬼一样白得厚实的粉底,无一不刺激着我的神经,令我作呕。如果再遇上被手术刀改造的精致面孔……(生活中的被修饰,与文人笔下的自然芙蓉相对比,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倏忽间,在熙攘的人群中我明白了为何那样多的诗人致力于寻找童真。是因为童真无饰,童真无邪。可我又想起了新闻里的童模事件,我打了一个寒战……(联系已经积累的素材,学以致用。诗人向往童真,因为童真无邪,无修饰。简洁有力)
我们究竟还剩下多少最本真的美好?无论是人,抑或是景……(再次思考,渴盼自然,渴盼本真)
偶然一回头,好友打趣,问我是否有钟情的女孩,我不禁微微晃神。我想遇见这样的女孩,她不用太美丽,却能在一片浮华中,像李白墨笔下的芙蓉那样拥有不加修饰的笑容。(多么希望在现实中能有理想的去浮华的追求!自然扣题,回扣中心)
可我该往何处寻得这样一朵芙蓉?(既是无奈、伤感,更是希望、信念)
[点评]
这篇议论散文,借鉴古诗结构技巧,有古人风范。以自我反思、追问形成全文思路,从自然到社会到文学到现实生活,修饰无所不在,失却本真,仍然苦苦追寻,坚定诗意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