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内涵与实施障碍

2019-03-01 07:18饶志岗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饶志岗

摘要: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进行解读,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所遇到的障碍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如何解决乡村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障碍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解读;实施障碍

一、乡村振兴提出背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2017年GDP总额达122427.76亿美元,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總书记在19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在飞速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成为新时代下国家当前的首要任务。

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进行解读,在前人的研究外,加入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并对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所遇见的障碍进行梳理,以便利于后来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始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是偶然的、突兀的,而是党和政府在总结过去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并依据参考社会当前实际情况后,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的。乡村建设一直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早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总书记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还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参照过去在农村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依据参考社会当前实际情况后,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始终。这是新时代下对解决“三农”问题更高要求。

1. 坚持农村和农业先行发展

乡村问题一直是国家重中之中的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国家对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始终坚持重点关注:从土地革命到农村合作社到包产到户,再到今天的农业振兴战略,国家一直在不断地尝试改革、创新,希望走出一条能够较为理想地解决农村问题的道路。在社会环境趋于复杂变化的今天,农村问题也趋于复杂化:大多数农村地区出现“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如何解决农村问题,振兴乡村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只有农村和农业先行发展了,才能带动刺激农村经济复苏,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从而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

2. 加快农村的经济复苏——大力促进现代化农村和农业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局部实行农业的全面现代化,不仅能够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还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储备和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强国。仅2017年中国粮食进口1亿3千万吨,大豆和稻米进口量为世界第一。2002年至今,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800%。其中主要以大豆等油料作物为主。大豆等部分油粮作物因为国内产量和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过大,大豆作为原产于中国的作物自给率太低,豆农普遍认为种豆不赚钱,又少有补贴,于是就放弃了大豆种植,超过80%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因此,促进现代化农业的繁荣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中国对其他国家的过分依赖。大力支持农村现代化建设,修建基础设施,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强农村人民的幸福感,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3. 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加强对乡村的文化建设,积极汲取乡村传统文化中好的部分,并融合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念,形成新的乡风、家风。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要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我们不能让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振兴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乡村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改善当前农村文化缺乏的现象,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所遇到的障碍

1. 乡村教育体系不完善,乡民文化活动匮乏

在不少地区,乡村教育资源缺乏,乡村教育体系不完善。学校,对于乡村来说,就是乡村的文化中心,不少现代化的知识通过乡村的学校传递给乡民们。

乡村学校是乡村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否,可以间接反映出乡村现状:乡村文化活跃的乡村,它必定是经济繁荣,乡民有着较高的幸福感;反之,乡村经济生产较为落后,乡民生活痛苦。由于过去的撤点并校,导致了乡村文化氛围减弱。不仅如此,乡村待遇的低下,生活的不便捷,导致很多教师不愿留在乡村,进一步使乡村文化系统溃散。

2. 农村经济体系单一,没有复合型经济体系

农村经济主要以家庭承包制下的小农经济为主,没有形成多样化的经济体系,原生农产品的利润低,农民的收入还受自然灾害影响波动较大,因此,农业收入较低,在部分地区乡民甚至不足以支撑开支。我国农村地区主要以山区为主,不利于商业贸易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交通不便、信号不好、大部分地区没有网络,加大了乡村与外界沟通的难度。

4. 农村老龄化严重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甚至部分村落出现全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情况,这会让乡村在发展经济、振兴文化过程中出现无人的现象,不利于乡村的振兴。

四、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经过对乡村振兴现状和阻碍的思考与调查,根據了解的情况,做出如下几点建议。

1. 首先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徐启斌在1998年交通部眉山现场会议中说“要致富,现修路”。现在而言,不仅仅是要修路,更要完善乡村的基础建设。乡村、的基础建设的完善有利于吸引城市资本内流入乡村,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同时,乡村基础建设的完善有益于乡村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乡村文化的消失,促进乡村文化的二次繁荣。

2. 加强乡村对外来资本的吸引力

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振兴经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凭借乡村自有资本很难肩负起振兴经济的重担,这必然要求外来资本的流入和帮助。乡村应挖掘自己的优势,比如“土特产”、“土文化”、自然风光资源等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打造以乡村为核心,乡村、城市相互依持的生态经济圈。

3. 加强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加强对乡村文化的保护,首先,在政府方面应树立保护乡村文化的高度意识,在乡村中加强对乡村文化保护意识的宣传。其次,加强对乡村的文化建设,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强乡村教育相关的建设。

五、结语

乡村战略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一环,乡村的振兴是必然的。我们应继续深挖乡村振兴的内涵,在面对振兴的阻碍时,从客观理性角度考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下振兴乡村,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本文重点研究了农村振兴的内涵和障碍,对振兴内涵提出了切合农村的新的解释,将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障碍更加具体化。但对如何具体深入解决问题研究得不够,希望后来的研究者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峻,张辛欣,于佳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后[EB/OL].新华通讯社,2017-10-21.

[2]陈定洋.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N].安徽日报(农村版),2017-11-10.

[3]佚名.国内粮食供过于求,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N].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2017-08-08.

[4]王客.乡村振兴要打好文化振兴这张牌[EB/OL].人民评论网,2018-4-23.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