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利,耿 凯,刘妮妮
(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催生出了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孕育了新经济的发展。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如破竹,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步伐加快,过去以房地产、汽车、家电等传统排浪式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逐渐缩小,随着人们财产收入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钱被花在服务型商品上,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正释放出经济增长新空间。世界经济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区域发展分化态势不断加剧,在新的投资增长点还未涌现和爆发出来之际,发达地区已逼近经济增长的底线,而欠发达地区还在努力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路上。面对新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全国各地已来到新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并且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迈出第一步,将会在新经济发展中赢得先机。
近年来,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改变传统发展思路和理念,抓紧夯实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汇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上海将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迈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时代,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引领带动式发展的标杆。一是走高端化发展道路,提供最优营商环境。黄浦区锁定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创意业、休闲旅游业等高端服务业行业,编制了高端服务业业态的“产业篮”和开放创新的“政策篮”,地方政府主要任务是优化服务业营商环境,包括产业链的完整和高端化,让企业与上下游对接更直接;包括产业结构的立体完整,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获取法律、审计、人力、咨询等优质专业的服务;包括商业商务设施的不断完善、最大限度地破除壁垒、法无禁止皆可为。二是持续推进服务业领域改革,融合创新发展。自2012年开始,上海以静安区为主启动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从上海自贸区近几年来开放措施的调整趋势可以看出,在汽车电子、电子商务、连锁店等服务业外资准入领域逐步在扩宽。宝山区加快服务业融合发展,引领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3个不同交易方式的钢铁B2B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集聚区到商贸功能区的转变。上海发展模式变化的背后,是思维方式的变化,通过打造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实现华丽的转型升级。
贵州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引领和支撑贵州后发赶超的大引擎。从2014年初贵州大数据元年的提出,到2015年8月,成为唯一出现在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的省份,贵州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共享经济、电子商务、呼叫中心等新兴服务业态在贵州的迅速崛起,显现出大数据发展的效应。一方面,贵州善于抢抓新时代机遇,合理利用了先行优势。在全国甚至全球大数据还处于探索发展期,贵州先声夺人,大胆尝试,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首家大数据交易所,率先颁布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发布实施全国首个大数据产业发展引导目录和大数据工程包等,用足用好用活了国家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充分发挥了先天优势。抓住生态资源禀赋特点,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大数据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吸引高通、阿里巴巴、富士康、华为等大数据领军企业携大批人才和技术入驻,为贵州经济转型升级把脉会诊,帮助企业找病根开药方。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颠覆了我们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传统思想,实现了一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裂变。
海南创新旅游业发展,承担起为全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先行探索的重任,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典型样本。2016年初,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开启了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征程。首先,海南从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入手,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确立全省空间布局一张蓝图,编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认定标准等纲领性文件,在财税、招商、用地等方面实施新政策,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和良好的政策支持。其次,海南坚持旅游产业全域共建、共享的理念,创新共建景城一体模式,形成了以新型城镇化+旅游扶贫的“琼海会山镇模式”、互联网+旅游扶贫的“琼中什寒村模式”等,让城镇和农村成了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历史记忆的景区。此外,海南抓住旅游供给能力和效率的倍增效应,在多产融合上进行了大量的挖掘,推进“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各产业要素全域联动融合,形成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在旅游业治理方面,三亚市的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调解委员会与各执法部门形成“四位一体”的旅游市场监管机制。随着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扩大全域旅游开放将蕴藏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海南全域旅游实现了传统产业形态、模式、服务的一次深层次变革。
云南是欠发达地区,在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能否占有一席之地,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发展眼界要放宽,向发达地区、周边地区学习,借鉴先进的思想理念、实践经验,结合优势资源和特色,发展适合云南自身需求的新经济。
服务业是未来经济新增长点涌现的重要源泉。近年来上海整个地区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高端服务业,2017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70%,持续带动地区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虽然云南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与上海不同,差资金、差人才、差环境,但以服务业为引领,培育发展经济新动能是很好的选择。只有把服务业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抓手,逐步增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才能获得发展的深厚动力。现阶段应该通过服务业发展打造新经济内核,积蓄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增强,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主流。近些年来贵州裂变式的发展与其开放发展的姿态和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大局的行动息息相关,大数据产业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贵州除了生态环境优越以外,没有太多大数据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几乎从零开始,凭借着对国家战略布局的敏锐嗅觉,写下了无中生有、后发制胜的新经济发展篇章。关起门来搞经济是低效的,在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把云南开放包容发展的传统优良基因传承好,更要以开放积极的姿态融入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绿色是新发展理念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贵州在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开辟转型发展的新路上,通过把产业变绿,让绿色变产业,做到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云南有绿色(生态环境),还有特色(民族文化),这些资源都是生产力。云南不能再丢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重大部署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要瞄准乡村广大腹地生态产业和绿色产品开发需求,打造绿色生态品牌供给源,把乡村的背景、产业的底色、产品的颜色统统换成绿色。
创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体系,单方面的创新独木难支,难有大的作为。要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全面创新上做功课,汇聚各方面创新要素,形成创新经济发展的叠加效应。向海南搞业态创新的全域旅游取经,学习借鉴贵州大数据产业技术和上海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创新经验,要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应用,尤其是在旅游业提质升级中引入新技术和新模式,催生出一批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的新业态和新产业。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撬动所有发展要素的决定性资源。盘活了人才资源,就意味着能够盘活一家企业,甚至撬动整个产业发展。当下,全国各地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储备人才,贵州大数据企业和项目留住人才,上海服务业广泛吸纳人才,海南旅游和贸易吸引人才等。在全国各地掀起的新一轮“抢人大战”中,云南不该作为旁观者,要想方设法让人口实现净流入,将招才引智作为政府最大的招商引资工程,从政策上体现出引智的诚意,在引进、培育企业和产业中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吸纳,不能只盯着“高精尖”,要把捕获人才资源的网眼织得再细一些。
优质的生产、生活、发展环境是吸引发展要素和资源的法宝。国内发达地区在发展转型时期之所以能够释放出新动能,主要得益于在提供优质环境方面的持续用劲和久久为功。云南要改变当下政府管理和市场发育环境僵化的困境,必须来一场思想和观念的新长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创新的营商环境,降低旅游、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准入门槛,为市场发展主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软件”服务。借助“十三五”时期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的大好形势,加快提高“硬件”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