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勋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云南 昆明 650111)
互联网经历近半世纪发展,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治国理政理念、方式和途径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数字政府的本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面向未来信息社会由信息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升级的历史新机遇,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各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纵观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数字政府战略与实践,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以公众、公民或者顾客为中心建设数字化政府、创新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原则,强调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服务公众导向。在我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来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制度优势。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更加迫切需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大力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政府数字化转型,把公众需求反映、社会预期关注、政务服务响应及时有效地整合到数字政府建设目标上来,更为广泛地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和政民互动的途径。其次,持续提升公众信息素养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宽带网络普及率,解决公民或网民互联网生活的技术门槛、资费限制。按照信息普惠目标,夯实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信息化就绪程度,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快捷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日常生产生活条件。最后,拓宽社会公众获取公共服务的渠道和路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以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行政审批改革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政府信息公开、数据开放和信息服务的基础在于数据,加强基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建设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和数字中国的前进道路中,着力打造“数字基础+数字服务+数字经济+数字治理”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建成整体协同、运行高效、服务精准、管理科学的数字政府。首先,构建先进、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数据基石。数字政府以数字治理和数字服务为核心,建设全口径梳理、全活化归集、全精准管理、全过程评估、全方面使用的数据管控体系。其次,构建先进、安全、可靠的数字政府数据治理体系,形成数字服务、数字协同、数字治理、数字发展四位一体的体系架构。关注数字化驱动的创新创造,支持企业公众等多参与主体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第三,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化在线服务平台。构建统一的政府数据运行管理中心(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确保数据的完备性、精准性、适用性、即时性和综合性。构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管控平台、数据开放平台,夯实数字基础,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和共享开放。
通过数字治理、数字服务和数字创新方面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当前全球治理公认的高效模式和途径。在打造服务型政府过程中,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步推进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首先,数字政府要全要素地推进政府基本职能数字化转型。在国家信息化战略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基础上,地方政府重点要对依法履行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基本职能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改进,尤其是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建设。其次,强化“数字政府即平台”的理念,将数字化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众获取公共服务的优先方式。提高政府数字服务效能,改善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互动关系。第三,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谋划数字化改进。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市场监管精确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在经济建设数字化改进上增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实效性和系统性;在政治建设数字化改进上应着力夯实党全面领导下治国理政实践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依法维护公众基本权利和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在社会建设数字化改进上增强多参与主体协同治理、网络可视化指挥和大数据分析。在文化建设数字化改进上强化互联网内容治理,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态保护数字化改进上增强环境保护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监管和数字治理,围绕大气、水、土壤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组网实时在线监测体系。
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升级需要经历由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电子公共服务——智能+政务服务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支撑,随着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政务服务成为社会公众最为直接、最为便利的服务访问获取渠道。首先,推进移动政务信息服务、数字服务,最大限度消减政府服务供给与用户需求的鸿沟。不断扩大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部门在线服务的覆盖程度,包括以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为目标,构建门、网、线、端、点等平台,促进“全网通办”“一次办成”。其次,改进政务服务提供和获取模式,协调处理好数字政府建设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能动。创新公共服务获取路径,让公众能够便捷安全的数字识别访问获取。第三,整合各种服务方式和访问渠道,打通各信息系统或应用接口,让公众更加便捷查找和使用公共信息和数字服务。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融媒体等智能技术进一步整合“一站式”服务、全网通办、指尖办理等办事渠道和模式,探索个性化知识推送,一键收录精选集、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切实增强政府数字服务力。最后,组建政府数字化转型迭代改进协同工作组,吸收社会、企业、公众等多元化主体参与数字政府建设,由政府部门责任人、企业开发团队、领域专家、各界人士共同组建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研判和迭代改进协同工作组。将原来由政府内部单一集权式的建设管理模式过渡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扁平管理模式。
信息化发展朝着纵深不断演进,要求提升整个执政层面的信息能力和数字素养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网信能力提出全新的更高要求。首先,形成强有力领导决策中枢,加强数字政府战略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依托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决策中枢工作机制,制定完善数字中国背景下的数字政府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统筹国务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任务和进路。其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持续增强网信领导力,具体包括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互联网发展的驾驭能力和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关键是要把工作重点聚焦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工作创新和减少各种重大风险考验方面。利用数字转型进行简化,在数字成熟度与措施需求的连续分析、数字转型的帮助下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治理。第三,要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网信人才队伍,积极培育数字人才、数字技能和先进网络文化氛围,加强数字治理行政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建设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和数字中国的前进道路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愈发重要。数字政府建设要为整体的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公众信息安全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和数据保护。要在政府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及时构建符合国家总体安全要求的数字政府安全体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安全可管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首先,建立安全可控的数字政府治理机制。贯彻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网络治理思路,协调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各参与主体的责任和能动。其次,建设安全可靠的数字政府安全网络。建立健全安全可管可控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实现网络平台、信息系统互操作性和开放性,形成完备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防范、监管、通报、响应和处置机制,保障政务业务安全、数据安全、运营安全,保证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第三,建成安全可信的数字政府诚信服务平台。采取协调一致的方式确保数字时代的隐私和安全。包括数字身份、数字社会的隐私保护,数字环境下的民主保障、网络金融和数字经济、数字化市场与消费者安全规制。通过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数据交换共享和数据资源二次开发制度,形成数字治理、网络治理和智慧治理的多中心治理格局,不断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和数字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