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坡,付岳松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844000)
髌骨脱位是由骨性结构异常、软组织损伤或异常及周围肌肉功能不全等多致病因素综合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效果差,易复发,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为主[1]。
收集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例髌骨脱位的患者,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8~40岁,平均(29.0±11.0)岁。
患者均择期手术,采用腰麻,在膝关节前侧入路置入关节镜,常规检查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及局部软组织损伤情况。
1.2.1 外侧支持带松解术
该手术适用于所有髌骨脱位患者,但单独使用几乎无效[2]。关节镜监视下射频适度切断髌骨外侧紧张纤维挛缩带至深筋膜。
1.2.2 建立髌骨双骨通道
沿髌骨内缘纵向切口,显露髌骨内缘前2/3,皮下向外游离至髌骨中线。在髌骨内侧缘中上1/3和中点间制作骨槽,新鲜化,并在两点建立骨隧道自髌骨面中线穿出[3]。
1.2.3 MPFL重建
常规显露、分离半腱肌肌腱,取整束自体半腱肌肌腱与聚丁酯不可吸收缝线编织备用。将高强线对折,用带鼻导针将高强线的两游离端自髌骨内侧缘的中点隧道引入,并自髌骨中上1/3的隧道引出。将移植腱的中点对应髌骨双骨通道骨槽中点,将移植腱一端穿入固定于髌骨双骨通道的高强线线圈中,另一端用高强线两游离端打结固定,在足印区中点定位,在克氏针引导及C型臂定位后用空心钻由内线向外建立骨隧道。将髌骨内侧副韧带浅层与深层分离,将移植腱通过该组织间隙引入骨隧道,以移植腱直径及进入股骨隧道长度用相应直径钻头扩大部分股骨隧道,设置适度原始张力至髌骨运动轨迹与髌骨关节,将股骨隧道内侧口用可吸收界面挤压螺钉固定[4]。
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次日执行提被动主动屈膝练习,术后4周可完全负重练习,术后4~6周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120°。
术后6周复诊,3、6、12及18个月定期随访,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测量Q角、PTA及TT-TG值(膝关节正侧位、轴位X片及CT断层扫描测量)。膝关节功能评分使用Kujala髌股关节韧带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及IKDC评分。
所有数据比较使用SPSS 18.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与术前相比患者的Q角、PTA及TT-TG值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髌骨相关参数比较(±s)
表1 患者术前术后的髌骨相关参数比较(±s)
时间 Q角(°) PTA(°) TT-TG(mm)术前 15.01±4.98 22.40±5.87 16.01±2.20术后 6.02±5.61 13.00±3.05 13.50±2.44 t 11.838 9.827 29.939 P 0.000 0.000 0.000
术后患者的Kujala关节评分、Lysholm关节评分及IKDC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手术前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前后的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患者手术前后的各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时间 Kujala评分 Lysholm评分 IKDC评分术前 50.04±10.25 52.82±10.23 50.34±9.43术后 92.56±5.53 90.32±5.76 91.82±4.71 t 29.412 26.316 32.318 P 0.000 0.000 0.000
术后回访期间,患者未再次出现关节脱位情况,可进行正常生活运动,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及改良恐惧试验均为阴性。
复发性髌骨脱位在运动医学科中是一种常见病,当膝关节受到外伤或者病理性损伤后造成其解剖结构被破坏,导致复发性髌骨脱位。髌骨脱位的患者均存在Q角过大的情况,再次髌骨脱位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发生内外侧的关节囊松弛及外侧韧带痉挛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关节功能[5]。保守治疗的复发率较高,临床主要以手术为主[6-7]。
MPFL是位于膝关节内侧三层结构中的中层结构,当MPFL发生异常时会导致髌骨内外侧力量缺失,髌骨反复外脱。MPFL重建是为了髌骨内侧的结构稳定[8]。在术中行MPFL双束解剖重建,最大化地恢复其解剖学和生理功能,同时使用自体半腱肌,有效保证移植物的长度和治疗,不会发生髌骨内侧面高压或髌骨半脱位的情况[9]。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松懈紧张痉挛的外侧支持带,减小髌骨外侧软组织的牵拉力,恢复髌股关节正常的排列关系,该手术方法对髌骨内侧软组织和髌股关节骨性结构不进行直接干预,只作为辅助治疗,提供软组织平衡。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术后关节恢复良好,Q角、PTA及TT-TG值较术前恢复正常,综上所述,关节镜下髌骨双骨通道治疗髌骨脱位,具有安全、针对性强、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应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