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鸿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四川 成都 610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情迁延难愈,容易反复,死亡率高(达到30%-40%),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100例患者为对象并分成2组且采取不同护理方案,探讨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在将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诊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n=50,先入院)与干预组(n=50,后入院)。所有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彩超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0mm,无意识障碍,对研究知情,愿意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患者,排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患者。对照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43-75岁,平均年龄(58.6±5.17)岁。干预组:31例男性、19例女性,41-78岁,平均年龄(59.3±5.98)岁。客观分析上述两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比较。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心理疏导。护士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掌握患者的真实情感,主动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倾诉表达,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放松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士耐情倾听患者诉说,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消除患者后顾之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护士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借助成功案例,鼓励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依从性。(2)饮食指导。护士向患者介绍合理饮食对控制病情的作用及意义,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护士叮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不宜饱餐,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一般情况下,每日摄入钠3-5g,心功能Ⅳ级低于1g/d。若给予强力利尿剂,可适当放宽钠盐限制。(3)运动护理。根据病人的心功能分级,制定运动方案,要求运动后出微汗,心率<95次/min,5min内可恢复到运动前。运动主要形式为散步,运动量逐渐增加,每日耐受行走1km,每次散步时间最长30min,3-5次/周。运动过程中,若是出现气喘、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或者心悸等症状,立即停止,并采取对应处理措施。(4)用药干预。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说明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擅自更改用药剂量、次数、药物种类等,也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加重病情。用药期间,若是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以防出现严重后果。
(1)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心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
(2)通过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总分10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值检验,检验值P若是低于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大(P>0.05),通过不同方式护理之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n=50,±s]
表1 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n=50,±s]
组别 LVEF(%) LVEDD(mm) LVESD(mm)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41.3±3.46 54.1±5.07 62.1±4.57 52.3±4.95 50.4±4.52 40.7±4.21对照组 42.4±3.75 48.5±4.36 62.5±5.94 56.8±4.27 50.9±5.31 44.9±3.84 T 1.524 5.921 0.377 4.867 0.507 5.211 P 0.131 0.000 0.706 0.000 0.613 0.000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护理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n=50,±s,分]
表2 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n=50,±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60.5±5.69 36.7±6.14对照组 61.8±6.31 42.9±7.48 T 1.081 4.530 P 0.282 0.0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是一种常见疾病,病情迁延难愈,容易反复,死亡率高(达到30%-40%),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现如今,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期间通过科学的护理,可增加患者依从性,督促患者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病情,改善预后[3]。常规护理属于被动护理模式,护理内容相对片面、单一且针对性不强,强调病人,忽视疾病,没有将病人作为护理的主体,难以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护理质量不高[4]。护理干预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护理诊断的基础上,按照事先预订的方式从事一系列护理活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身心状态,结合疾病特征,着眼于多个方面,通过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运动护理、用药干预提供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始终将病人作为主体,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解决病人的具体问题,保证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促使病人早日康复[5]。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建议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