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兰,陈斌
(江西省乐平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江西 景德镇 33330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75岁高龄AF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人群,发生率接近10%[1]。临床各类AF治疗指南均把抗凝治疗作为有血栓栓塞风险AF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华法林作为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但高龄AF患者多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服用多种药物等问题,具有高出血风险,且服用华法林需要频繁检测凝血功能,使得华法林在高龄AF患者中的使用受到限制[2]。本研究分析小剂量递增华法林用于在高龄永久性AF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将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78例高龄永久性A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84.3±5.7)岁,病程6个月-5年;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75-94岁,平均年龄(84.8±6.1)岁,病程6个月-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AF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年龄≥75岁;排除风湿性心脏病或瓣膜性心脏病、心瓣膜置换术后、血压控制不良、有出血倾向、有脑卒中病史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采用低等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前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从小剂量开始递增,华法林(上海信谊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31022141),初始计量1.25mg/d,5d后检测INR,根据INR数值调整剂量,INR高于或低于目标剂量时,增减华法林0.625mg,5d后再次检测INR调整剂量,连续2次INR检测达到目标范围后每2周检测1次凝血功能,检测值均在目标范围内则认为达到抗凝初步稳态,记录此时的华法林用量;若检测值在目标范围之外,则继续调整华法林剂量,并监测INR,直至抗凝达到稳态;当INR达标并稳定后,每1个月检测1次,6个月后每1-2个月随访并测定1次,若期间发生出血情况,随时检测INR;华法林开始治疗时皮下注射分子肝素钙0.4mL,1次/d,共使用5d,预防华法林诱导的高凝状态[3-4]。对照组采用中等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2.5mg/d,维持INR在2.0-2.5之间,INR高于或低于目标剂量时,增减华法林0.5mg,每5d测定1次,INR稳定后每月测定1次[5]。
记录两组华法林剂量、首次达标时间、INR值;统计轻度出血、中度出血、重度出血发生率;统计终点事件发生率,包括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华法林剂量、首次达标时间、IN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达标剂量及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达标剂量及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华法林剂量(mg) 首次达标时间(d) INR值观察组 39 2.02±0.41 10.24±2.76 1.86±0.25*对照组 39 2.65±0.49 15.78±5.54 2.24±0.30
观察组轻度出血、中度出血、重度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n %)
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体循环栓塞、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n%)
华法林是临床治疗AF抗凝的主要药物,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但华法林在抗凝的同时也有明显出血风险,所以高龄AF在使用华法林时需十分谨慎,定期检测INR,及时调整剂量,以降低血栓及出血几率[6]。
临床研究显示,当INR>2时,抗凝效果增加很少,当INR<1.5时,血栓的风险增加超过5倍。另有研究显示,在低抗凝强度(1.6-2.1)和标准强度(2.0-3.0)相比,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差异[7-8]。因此,本研究从小剂量开始递增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并在抗凝早期使用低分子肝素保护,旨在获得可靠抗凝效果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华法林抗凝作用主要来自于降低血浆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的活性,而血浆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X的半衰期在60-72h及40h,因此口服用药后3-4d才开始发挥作用,从治疗第5d开始检测INR,直至华法林剂量稳定后间隔1-2个月检测1次INR,可获得较为安全的效果[9-11]。而中等剂量华法林治疗检测的INR次数明显增多,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达标剂量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出血事件、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小剂量递增华法林用于在高龄永久性AF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良好,血栓及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