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刘宗艳,罗永梅,沈会丽,马惠,魏冬云,张慧英
(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
近些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在不断增多,并发症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存在截肢危险[1]。本文中详细分析了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实验组,这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在38-82岁,平均(58.7±10.8)岁。同时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健康人员60例为参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0-84岁,平均(52.8±4.2)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并无明显差异。
采用美国GE vivid 7型彩超诊断设备,探头频率为7.5-10 MHz,超声束与血流夹角≤60°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仰卧,这样才能将检查部位暴露,检查所涉及到的下肢需要稍稍外旋,向外外展,检查人员需依上到下检查患者如下部分: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等,在实施后两项检查时,患者必须采取坐位。此外,必须对患者施以双侧对照。首先,运用二维方式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血管管腔内径、血管壁内膜-中层的厚度(IMT)、有无斑块以及斑块部位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情况,血流频谱形态,流速情况,以确定狭窄部位、程度或是闭塞部位[2]。
对比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IMT、PI、斑块数。评价标准:正常(检查结果显示走形规律正常,内中膜回声均匀,管壁光滑,内径值正常,并没有出现局限性狭窄,或是扩张现象,频谱为三相波)。病变标准: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壁异常,内膜-中层增厚出现不均匀现象,且回声增强,并出现连续中断,动脉血管扭曲,狭窄伴随斑块,血流充盈缺损,频谱表现出单向波。
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计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s)
表1 对比两组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s)
组别 例数 IMP(mm) 易损斑块数量实验组 120 1.31±0.13 4.21±3.27参照组 60 1.02±0.20 2.68±1.93 t - 13.3178 4.4140 P - 0.0000 0.0000
表2 观察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n,%]
表3 观察两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情况
2型糖尿病是当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3]。而下肢血管病变是当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形成并发症的原因主要是与其长期高血糖有直接的关联,再加上糖尿病存在代谢紊乱现象,逐步形成斑块,导致管腔出现狭窄,最终引发患者血栓以及闭塞[4]。就现状而言,彩超诊断在临床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病变检查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5]。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获得了相对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发现实验组患者的IMT、PI以及易损斑块数量情况,相较于参照组具有显著优势,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可以清晰看到患者下肢的斑块、狭窄以及闭塞情况,明显高于参照组。在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时,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股浅、腘动脉、胫前以及胫后动脉,以此确定患者下肢病变的具体情况[6]。本次研究通过对以上动脉两组斑块检出率的观察分析,得出在股浅动脉、腘动脉的斑块检出率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胫前、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的斑块检查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2型糖尿病患者应重点检查胫前、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本次研究中通过数据分析获取到具有一定客观价值的研究成果,且这一研究成果与丁立平[7]等人所著一书中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病变对其生活影响极大,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此同时,针对早期病变患者来说,他们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并没有存在比较明显的临床症状,由此体现出早期病变检查的重要性,如若不然将会引发非常严重的后果,加重患者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相较于其他疾病患者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正因为如此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极高的发生率,并且发生较早,病情进展速度相对较快,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这种检查方法简单、方便且廉价,成为当前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