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玲
摘要:在高中教育中,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而高中数学属于一门基础性极强的学科,要学懂、学透并非易事。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参与意识始终不高,怎样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呢?这是相关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培养;参与意识
對高中教育而言,高中数学属于重要的学科,一直得到师生高度重视。但对数学知识而言,知识比较枯燥且抽象,学习难度必然较大。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不良情绪,必然会影响其参与意识。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才能引导他们去学习数学知识。由此可见,探讨学生参与意识具有教育价值。
一、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究竟有什么意义呢?笔灌越人为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非常重要,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堂是由教师通过一些媒介(如多媒体、黑板及教材等)来开展教学。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有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讲述,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这样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即便扔下巨石也无法激起波澜。如果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意识,都能够及时反映老师各种提问,课堂氛围必然非常活跃,老师更愿意传授更多知识,学生也会充满激情地参与进来。因此,学生参与意识直接会影响到课堂氛围。
(二)促进社会发展所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发达时代,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必然无法满足社会所需,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有一些知识需要学生到校外学习。只有学生产生参与意识,才能主动参与一些生活或社会发展的相关活动,从中吸取相关知识。而且只有亲自参与进去,才能体会到各种社会知识。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要具有参与意识,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发展所需,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需求型人才。
二、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策略
从前面分析来看,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至关重要,更是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所需。但是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要求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从其要求可见,只有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转变角色定位。因此,教师必须要逐渐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明晰自己所处的角色,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将个人的观念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能影响学生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表现,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及问题交流;不能因学生讲述几句与问题无法的话,就给予严厉批评,也不能因学生无法正确回答问题,而出言讥讽。在教学中,要适当给予学生引导或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引导学生讲出自己不同见解,逐渐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二)营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兴趣才是促进学生的最好动力。因此,数学教师要合理设置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从中抓住各种数学元素,通过归纳和概括,逐渐形成数学概念。比如在教授“随时事件概念”时,教师事先做好精心准备,可搜集大量的学习资源,精心选择现实生活中各种实例,如硬币概率,通过实例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例,逐渐形成事物的不确定性,以此体会出随机事件的涵义,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现实例子,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设计一些实际动手案例,比如随机抛出一枚牙签,研究牙签与平行线交点的概率;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加深对定义的理解,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及交流讨论等各种活动,学生经过参与能感受到随机性与概率性间的关系,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三)手段多元化,拓展参与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挂图及多媒体等各种辅助手段,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与形象性,简化知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也可采用游戏法,在教学中以游戏形式提高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放松心情,缓解学习氛围。比如学习概率相关知识时,可设计成摸奖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中领悟概率知识。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使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比如故事法、小组竞赛法等各种方式,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参与意识的重要性,要结合学生基础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只有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其数学素养,才能真正打造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海涛,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途径[J].山西青年,2017(3).
[2]仲卫.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途径[J].数学大世界,2016(10).
[3]郑仁国.高中数学成绩与参与意识关系认知分析[J].考试周刊,2018(9).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