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云
摘要: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征,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的要求和体现还不够明显,但是到初中阶段,教师就开始清晰明确地强调创新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如果此时教师仍按照以前的传统模式去教育学生,那么教师学生在日后将会被培养成千篇一律的人,没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这样一来对国家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就实际情况来说,初中阶段语文科目是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和难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初中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他一切能力培养的开始,如果我们不能对本民族的文化进行创新,那我们怎么能对其他事物进行创新呢?因此,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可以重视起语文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要将自己的教学目标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内,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去进行知识创新。本文正是针对初中生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做一些探究,希望能够给语文教师一些帮助。
一、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我认为这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举一反三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时候语文老师对问题都会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学生围绕这个标准答案转,有些同学即便是对这个标准答案进行改动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其实很多时候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例如,等待这个不同的答案就会耽搁教学进度,语文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公布一个标准答案。长此以往,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更别说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来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能侧重性更强一点,我们可以把要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投放到电子互动白板上,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是时代背景以立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果一个老师无法与学生进行基础的情感交流,那么学生不会对这门课产生太大的兴趣,语文课堂更是如此。因此,语文老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這个平台自由学习快乐学习,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形成讨论小组,因为语文这门课抽象的特性,如果老师的讲解不足以吸引学生,那么很多学生都会思想神游甚至是睡觉。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去,提升他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会大大推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从而也会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其实,很多学生在对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他们就会乐于去探索发现一些在课堂知识以外的新的东西,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创新。
三、教师要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
作为老师,我们总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去创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创新这个词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厌恶情绪。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语文这一门学科没有什么创新性,但是我们如果去仔细探索,我们会发现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的创新能力对各个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老师要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从自身做起,通过不断地课堂教学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只有自身理论过硬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我们的教导下逐渐形成自主创新的意识。比如,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只会按照传统的模式来上课或是一味地对教学资料的照搬照抄,那么学生会觉得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创新能力,那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又从何而来呢?因此,教师要先学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夯实自己的卫卫论基础,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新能力,毕竟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灌输。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大潮的推动下,语文教师应尽快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高中生通过记录生活,提升写作质量,同时也要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建立自己的理论自信,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够要求学生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目前,在新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胆改变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我希望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探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付金霞.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汇总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综合),2013(3).
[2]王明珠.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3(14).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