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德
(黟县人民医院 安徽 黄山 245500)
人体的小肠以及小肠系膜在患者的腹腔内所占体积比较巨大,分布十分广泛,但是人体没有给予于小肠及小肠系膜足够坚强的保护。因此,人体内的小肠及小肠系膜比较容易受到损伤,在腹部脏器损伤中占了四分之一。造成人体肠系膜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暴力(车祸,高空坠落,摔伤)将小肠挤压到了患者的腰椎体,小肠受到挤压后,肠管内容物向肠管上下进行移动,形成高压闭袢性肠段。腹腔内的压力骤然增加,导致患者的肠管破裂或是肠系膜受到损伤[1-3]。肠系膜损伤的发病率原本不高,远远低于肝脾损伤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各种外伤事故不断增加,肠系膜损伤的发病率因此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4]。常规的诊断方法在诊断肠系膜损伤的时候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多数都是在手术中才被诊断出来。随着螺旋CT的广泛应用,让很多伤病都能够通过CT成功地进行确诊,辅助医生及早作出治疗方案。
常规的普通CT能够发现正常人的腹膜,腹膜的韧带以及人体的系膜在腹部常规窗宽窗位的影像中显示不满意。适当调节CT窗宽、窗位,能够清晰的将人体肠系膜内的血管、脂肪以及淋巴结等结构展现出来。正常的肠系膜脂肪的平均CT值为-117.3±7.7Hu。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医疗技术不断创新优化,多层螺旋CT能够更好地进行处理后期的图像,能够更为清楚地展现患者的肠系膜血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等相关腹腔结构,更加及时地发现患者的肠系膜是否出现异常、出现病变情况,并且能够对患者的肠系膜血管进行观察分析,最后下达结论[5-7]。
当患者的肠系膜出现损伤后,在CT上的主要变现为:(1)患者的肠管粘膜出现了水肿充血的现象,局部的肠管壁发生了不规则的增厚或是形成了肠管壁血肿。(2)患者肠系膜内的脂肪出现了内渗现象,或是肠系膜出现了血肿情况。(3)患者的腹腔内出现了积气的现象。(4)患者的腹腔或是腹膜后产生了积液或是积血[8-9]。
肠系膜血肿在CT上的具体表现为:肠管内密度增高的偏心占位,导致患者的局部肠腔狭窄。严重的损伤会导致患者的肠管发生破裂,或是穿孔的现象。在检查的时候,会有提示表明患者的肠管及系膜损伤具体部位。从而引起了患者腹腔内积液或是积气的表现。气体进入患者的腹腔内,会出现腹膜后积气现象,显示为膈下游离气体。
肠系膜脂肪内渗出在CT上的表现为患者的肠系膜出现了增厚、模糊情况,原本与周围血管境界清晰,但是增厚后出现了与周围血管境界不清的情况,可能与患者的肠系膜受到直接损伤或是受到化学刺激因此导致出血有关。出现该表现,能够确诊患者肠系膜损伤[10-13]。
造成肠系膜血肿的原因是患者的肠系膜血管出现了撕裂的状况,因而导致肠系膜血肿。在CT上表现为患者肠系膜根部或是肠曲之间的弧形高度密影,根据患者肠内出血量的不同,出血分布的不同,可以区分肠系膜血肿与脾破裂导致的腹腔积血[14]。脾破裂导致的腹腔积血大部分聚集在膈下间隙、盆腔内部以及结肠旁沟内,聚集在肠曲间的非常罕见。在进行增强扫描后,会有明显提示患者的肠道供血血管出现了损伤,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以及肠管缺血,最终导致肠管发生坏死或是严重病变。闭合性的肠系膜血管损伤的主要部位是系膜内血管。诊断闭合性肠系膜血管损伤,使用CT是最为容易也是最好的检查方法,能够直接地将患者的损伤情况一一清楚地展现[15]。
肠系膜损伤患者出现腹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肠系膜损伤程度严重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患者的腹腔积液对于肠系膜损伤的部位、方向以及程度都有很大的引导提示作用,能够根据患者的腹腔积液确诊患者是否患有肠系膜损伤,同时,根据积液状况寻找到相应损伤部位。造成患者腹腔积液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可以从患者腹腔积液的分布从而给予患者进行正确诊断。
肠系膜损伤患者CT检查会有明显的肠壁增厚现象。肠壁增厚的现象一般都会伴有患者肠系膜内血肿以及肠系膜脂肪渗出。在检查的时候,这三种情况有时会一起出现。正常的状况下,人体的肠管壁的厚度应该是3.5mm,但是有研究资料[3]表明,正常人的肠管壁厚度应该是3mm以上,而肠管壁厚度增厚一般是指肠管壁厚度在5mm以上,就可以确定患者的肠管壁厚度异常。但是造成患者肠壁增厚现象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有非创伤性肠壁内血肿、腹腔感染、肝硬化以及肠管炎症、心血管衰竭等病症。又或者是因为患者腹部严重钝伤导致的低血压,从而造成患者肠壁缺血以及肠壁水肿,引发患者肠壁增厚情况。因此,在影像学中患者有明显肠壁增厚现象发生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过往病史进行科学性综合性分析判断,作出正确诊断。有研究资料表明,使用CT对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患者有肠壁增厚并有肠系膜血肿、肠系膜脂肪渗出现象,则意味着患者是肠系膜血管损伤,应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16]。
CT扫描时间快、图像较清晰,适用于多种疾病。使用CT扫描肠系膜损伤患者时,能够清楚地展现出被扫描部位的具体情况。能够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率不同及透过率不同,极为灵敏地测量患者人体数据,并且将测量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后,将人体内检查部位通过图像的形式将患者的各项细小病变情况全部一一展示[17]。
CT检查是一种非常快捷并且检查结果非常有效的检查方式,能够将患者的肠系膜损伤情况一一检查出来,并利用其强大的三维技术,将难以发现的非外伤导致的肠系膜损伤病症情况,通过各种直接或是间接的方式一一展现出来,优势非常明显,能够为医生对患者做出诊断以及下达治疗方案提供非常可靠有效的依据。同时,CT扫描仪是一种比较物美价廉的产品,近年来CT技术在不断进步,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应用,能够适用于任何地区的肠系膜损伤患者检查[18-19]。
新型的螺旋CT扫描仪在原来常规CT扫描的技术上有了进一步地提高。原来的CT扫描仪在工作的时候,必须进行启动、加速、匀速、取样、减速以及停止等过程。螺旋CT完全不需要这些繁琐步骤,能够连续进行扫描[20]。不再是围绕人体的某一层面进行取样,而是围绕人体的一段体积进行螺旋式扫描取样,速度非常快,可以非常灵活便捷地提高CT扫描的速度和准确率。
使用螺旋CT检查肠系膜损伤患者,在确诊患者病情的同时,还能够对患者肠系膜损伤进行定位诊断,并且能够减少误诊漏诊现象。通过患者的肠管损伤情况作出定性诊断,出现肠管裂伤的肠系膜患者在患病后腹腔会有游离气体,通过游离气体的体积以及游离气体的分布对患者作出诊断。如今市面上使用CT扫描仪一般都是螺旋CT,使用传统老式CT的医疗场所已经很少。使用螺旋CT扫描能够减少患者的检查时间,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断,同时也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现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更快地为患者进行检查,也能够让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综上可知,使用CT检查肠系膜损伤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发生误诊漏诊几率较小。同时,使用螺旋CT扫描检查更方便快捷,适用于生活快节奏、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今社会。因此,可以认为,对肠系膜损伤患者应用CT检查临床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清晰准确的诊断出肠系膜患者具体病情,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