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摘 要:文章以“涟漪效应”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为探述要点,强调教师应注重模仿扩散对活化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突出涟漪扩散,从创设和谐环境、引导合作探知、情景展示与形成激励评价等方面阐述活化教学的要求和方法。“涟漪效应”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是彰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激活其学习主观能动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在丰富认知思维情感中拓宽眼界。
关键词:小学英语;涟漪效应;情境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77-02
一、引言
“涟漪效应”亦称“模仿效应”,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JacobKounit)提出的,即往一湖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块石头,泛起的水波纹会逐渐波及很远的地方。换而言之,教学者可以通过模仿的形式来扩散认知思维和方法。一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可学习的标杆和方向,利于其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增强识记运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丰富思维,层层推进地深入学习,切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涟漪效应”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深化理解识记,便于其在真正探知求解中举一反三和循序渐进,有利于其在自觉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获得深层次理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激情。
二、创设和谐情境,活跃氛围“导学”
产生涟漪需要一定的环境,就好似石头扔进平静的水面才能产生阵阵波纹。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如同为学生掀起阵阵涟漪提供必要的平静水面。创设和谐的情境,能够对课程资源起到一定的活化促进作用。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产生多元化认知,并能转化为实践运用的基点。
创设相应的情境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认知感受。例如,在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Story time”教学中,结合“How to protect the Earth?”的表达主题,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自我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围绕“Why do we protect the Earth?”表達中心要义。学生带着自己创作的图画,以突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主题,便可以从相应的环境中感受到其中的重要价值意义。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结合“Dont...”和“Save...”等,可建议学生思考:“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your hometow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your hometown?”“What do you get from protecting the Earth?”让学生从相应的环境氛围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基础上,教师可建议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拓展联想,以深化感知运用。
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和谐情境,能够对课程资源起到一定的活化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主动融入情境并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强化识记。围绕课程学习内容创设相似的环境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刻印象。针对学生的自我感知,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并与教师同学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定能利于其从中获得丰富感触。
三、支持合作探知,口口相传“交流”
利用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共同学习,便于学生在相互切磋中产生灵感,进而形成扩散,找到共同点。学生在求同存异的探知中深入交流,有利于其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深层感知。教师支持学生合作探知,有利于其在相互交流沟通中产生多元化的认知,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深化识记。
合作探知,能够给学生带来无穷构思和互动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的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围绕“The lion and the mouse are good friends”的表达主题,可以让学生与同桌交流,针对“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lion and the mouse?”问题进行深入对话,从而在相应的对话中深化理解。学生在围绕strong、weak、big、small等词汇理解的基础上,针对“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the lion?”“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lion and the mouses friendship?”等问题进行探讨,很多学生围绕上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在参与互动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感知。教师可以在学生相互交流时多给他们相应的提示和指点,鼓励他们从语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让他们从中感受合作带来的真实而深刻的体验。
教师支持学生合作探知,有利于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知。学生合作探知的过程,也是他们主动对话语篇理解感悟不断深化的过程。以问题探知为导引,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掀起涟漪的过程中产生多样化识记与体验,并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积淀丰富的知识技能。
四、倡导情景活动,自由奋勇“展露”
“涟漪效应”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深思,能够让学生从相应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认知感悟。倡导情景活动,能让学生在自告奋勇的展示过程中形成深刻印象。情景活动是对课程资源的丰富和活化,更是学生对自我锻炼的重要提升载体。倡导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主动思考和深入表演,掀起阵阵表达高潮。
情景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深刻认知和真切体验。例如,在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的“Story time”教学中,结合“What was their dialogue about?”的表达主题,学生针对Su Hai和Mike的对话进行理解,可运用情景活动的形式进行展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阅读的理解,鼓励学生扮演喜欢的角色,建议学生围绕“If you meet the same thing,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融入自己的想法,跳出文本进行深入揣摩和主动表演。很多学生在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时,主动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围绕“Where did they meet?”“What did the doctor say?”“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play?”等问题进行交流,从相应的活动中归纳了英语表达的运用规则和方法。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会踊跃登台编演,他们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创设相应的活动,能够给学生创造栩栩如生的情境氛围。很多学生针对情景活动中的素材主动深入表达,并且产生了丰富的思维灵感,迸发出不一样的感触体验。通过情景活动,学生得到了自由舒展才华的机会。教师通过相应的活动鼓励学生尽情展示才华,有利于其在真正的表演中形成多样化的感想和丰富语感。
五、突出形成评价,释放潜能“增能”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换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更有利于其保持高涨的激情和积极的情绪主动参与学习交流。教师应多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这样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暗示作用,進而产生阵阵涟漪扩散效应。
关注学生的进步,多给他们充分表扬和激励,有利于其主动融入课堂听讲。例如,在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 8 Our dreams的“Story time”教学中,教师可针对Miss Li和Mike、Wang Bing、Su Hai、Yang Ling等人物角色进行对话,着重评价学生的如下几方面:①语篇整体朗读情况,围绕“What did they talk about?”可建议学生运用笔记摘录的形式找出语篇中的相应内容,并评价学生的语言朗读流利程度、语言表达概括能力。②评价学生的互动探知过程,突出“What are their dreams?”“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ir dreams?”“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How to realize your dream?”等问题的探知,评价他们在同桌交流、小组互动等过程中的发现,引导他们针对语篇内容深入进行揣摩构思。③注重学生的自由表达倾诉,引导他们针对“Why do we need dream?”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他们从相应的交流中找出相关内容。④多鼓励学生登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知,引导他们在认知表达和主动展现中获得深层次理解。同时,多给学生相应的肯定和积极有效的评价。
教师应多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中主动评价他们的互动交流,多给他们相应的学习策略指导,帮助他们在主动积累中熟能生巧。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多给他们相应的表扬和肯定,帮助他们在主动展现自我中形成多样化感触体验。多运用肢体性语言肯定学生的进步,如运用鼓掌示意、竖大拇指、会心微笑等方式来为学生鼓劲加油,让学生在备受关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潜能动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上注重“涟漪效应”的运用,多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和引导,鼓励他们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知,激活其学习的内驱动力,定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自我尝试和主动探知的载体。层层递进和循序渐进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在积极探知文本中获得丰富的新鲜感知,有利于其在深入协作交流中捕捉丰富思维的灵感,切实提升其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增强其学习的新鲜感。
参考文献:
[1]江 霁.在初中英语新课改中运用“涟漪效应”[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0):200.
[2]熊云南.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8(3):156.
[3]韩银萍,孙 静.利用“淘题吧”优化初中英语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302(22):45-46,48.
[4]程 林.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5]杨 柳.初中英语优质课导入活动观察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
[6]张兰兰.导学案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7]刘 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调查[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8]黄奕华.平板电脑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20-22.
[9]张桂枝.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10]霍李娜.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评价标准的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11]杨 颖.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
[12]赵灵兵.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3]徐晓云.涟漪效应:开启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J].成长之路,2018(2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