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行教育”理念的构想

2019-02-24 07:12杨琴琴龚明斌
教师·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构想创新理念

杨琴琴 龚明斌

摘 要:文章在传承纤夫文化、发扬纤夫精神的基础上,提出“纤行教育”的思想理念。介绍“纤行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在界定“纤行教育”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纤行教育”的内涵及其相应的课程实施策略。

关键词:纤行教育;理念;创新;构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009-02

“国培计划(2019)”湖南省第二批教师培训高端研修班于2019年9月21日~30日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集中研修期间,学院为研修学员安排了“我的教育思想”或“我的培训思想”汇报展示与阶段性考核环节,并精心设置了“行动学习”专题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在专家指导和“催发师”引领下,深入研讨、进一步提炼发言代表的教育思想。第五小组“五光十色”组,推选杨琴琴学员作为发言代表,通过行动学习,全组学员集思广益,将杨琴琴原创的《心拥大爱 纤行未来 》汇报主题凝练为《 “纤行教育”理念构想》,由杨琴琴在研修成果展示环节作了精彩分享。现将集体打磨的文稿公开发表,以飨教育同人。

一、理念提出

“纤行教育”理念的提出首先是源自纤夫拉纤负重前行的启迪。纤夫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古老的职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机动船舶发明之前,河流上的运输主要靠人力操作船只进行。纤夫在古代河流运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伏着身子,背着纤绳,步履蹒跚,艰难前行,历经千难万险,将满船的货物运送到目的地。纤夫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具有普适性的激励意义。

正在筹建中的银澧国际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坐落于慈利县笔架山下,地处澧水、溇水、零溪河交汇的“三江口”。据古籍记载,慈利县建制已有2200余年,素有“银澧金慈”之称。“三江口”曾是商贾文人出行的必经之地,自古以来,该地域承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主要工具便是木船,是一个又一个的纤夫将封闭落后的澧洲人送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也是这种纤夫精神推动了该地区精神物质文化的发展。纤夫精神成为土著居民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所地方性国际学校,我们立足本土,面向全省,走向世界,开创未来,需要传承当地纤夫文化、弘扬纤夫精神,特此提出“纤行教育”的思想理念。

二、理念界定

倡导“纤行教育”的思想理念,自然不是刻意营造拉纤的环境,培育新时代的纤夫。而是主张教育如拉纤前行,应该吸取纤行智慧,优化教育元素,培育具有开创、担当、合作、自主精神品质的中华少年。

倡导“纤行教育”的思想理念,期待我校的学子能拥有一份大地情怀,保持一种平民本色,同时具备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精英气质。我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传统文化,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指引,为“纤行未来”提供力量源泉。

三、理念内涵

关于纤夫文化的精神及其核心价值理念,学者钟开山认为,纤夫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拼搏、协作、奋进、开拓”,即“闯滩中的拼搏精神、划桨中的协作精神、拉纤中的奋进精神、放舟中的开拓精神”。将纤夫精神的精髓融入教育培养目标,就是要学习纤夫“闯滩”时逆流而上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纤夫“拉纤”时的负重前行、勇于担当精神;学习纤夫“划桨”时的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精神;学习纤夫“放舟”时勇于开拓、自主发展的精神。

倡导广大青少年学习发扬纤夫“拼搏、担当、合作、开创”四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印证和践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四大支柱”的教育主张。20世纪90年代,由雅克·德洛尔先生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报告认为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即“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

(一)学会求知 (learning to know)

也就是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会求知需要我们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最迅速、最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闯滩”时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全面掌握险滩环境,如同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也就是要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要求善于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仅要学会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的态度、主观能动性,管理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拉纤”时推崇敢于担当,类比培养学会做事的能力。

(三)学会共处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也就是在人类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友好相处。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需要加强对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划桨”时需要团结协作,就是培养和谐共生的合作精神。

(四)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也就是学会发展、学会做人的能力,即学会适应环境以求生存,改造环境以求发展的能力。有效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放舟”时的开创精神,就是培养自主、能动的生存智慧。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如果说前两者更多的是在传统的教育中充实了新的内容,那么,后两者则是着眼于21世纪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全新教育目标。

四、理念践行

践行“纤行教育”的思想理念,需要营造与之相应的教育环境,需要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构建独具特色的“纤行教育”课程。其中,课程是核心。课程理念倡导“给成长无限可能”,不让课程的局限禁锢成长的无限,而让课程的无限拓展生命的可能。课程内容倡导由内容封闭走向边界开放,让课程不止于课堂,学习不止于教室。

基于对“四大支柱”的基本认识,我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本课程改革。拟开设学法指导课程(“闯滩”课程),培養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拟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拉纤”课程),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能力;拟开设群育活动课程(“划桨”课程),培养学生学会共处的能力;拟开设社会服务课程(“放舟”课程),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能力。

五、理念探讨

“纤行教育”的理念构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将“纤行教育”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还任重道远。

在研修成果展示汇报会上,知名教育专家、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曾军良校长点评时,充分肯定“纤行教育”提出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思想,这既是一种教育传承,也是一种教育创新。汇报者比较完整地呈现了对“纤行教育”的系统、深入的思考,这是一种大胆的教育探索与实践。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纤行教育”思想上还不够成熟,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教师团队,进一步提炼教育思想,优化教育模式,推进教育实践,并将实践提升到理论高度。

参考文献:

[1]钟开山,田从海,等.神农溪纤夫文化[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2]祝 翔.巴东纤夫文化品牌的认知误区与健康传播[J].当代传播,2013(3):56-58.

[3]乐 琴,宋发伦.峡江盛开民族花——湖北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纪实[J].民族大家庭,2014(4):45-46.

猜你喜欢
构想创新理念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