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
看图写话是聋校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对聋生所学习的词语、句式及其它相关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更是培养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聋生从三年级开始初步接触看图写句,经过训练,慢慢从写几句话向写完整的一段话过渡,思维也由具体形象逐步转向抽象逻辑。作为聋校教师,如何引领聋生入门,如何提高聋生看图写话的兴趣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按方位观察。可以是由高到低、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由里到外、由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等等。
(二)按内容观察。可以先整体后局部,先中心后陪衬,先主体后细节。
(三)按记叙要素观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
(四)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观察。先怎样,再怎样,最后怎样。
(五)在看一幅图的基础上过渡到看几幅图。先把几幅图连在一起看,把表达的大概情节抓住,知道每幅图共同表现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然后再一幅一幅具体细致地看,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构思打好基础。
我们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让聋生掌握看图的方法之外,还要关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然后慢慢深入到加上合理的想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概括能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在学习基本句式时,我们应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掌握句式,首先从“两素句”开始,过渡到“三素句”“四素句”和“五素句”。
“两素句”——谁 干什么
“三素句”——谁 在哪儿 干什么
“四素句”——什么时间 谁 在哪儿 干什么
“五素句”——什么时间 谁 在哪儿 干什么 结果怎样(或心情如何)
刚开始学写话,“两素句”和“三素句”最能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经常给孩子们搜集一些主题鲜明的图让他们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他们只要能写清楚图中有谁,在哪儿,干什么就可以了。练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从“两素句”开始,慢慢过渡到“三素句”“四素句”和“五素句”。如聋校语文第六册有道看图说话的练习《植树》,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确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星期六早上,三年级的同学在马路边植树。接着请学生们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他们是怎么植树的?聋生按照这种思维模式,按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观察,并根据观察的顺序进行大胆的说,然后书写。有同学“说”和写道:“星期六早上,三年级的同学在马路边植树。有的铲土,有的扶着小树苗,有的浇水,还有的站在旁边休息”。这样的表达就显得条理清晰。有的聋生还充分发挥想象写到“植完树,大家就坐公共汽车回家了”“植完树,大家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植树”……这样的练习形式多了,聋生就不会看着图而感到无从下口、无从下笔了。同时,爱说、爱写的兴趣就更浓,良好的思维习惯也会逐步形成。
巧用插图,学习课文。聋校中年级的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写话资源,课文篇幅简短、内容通俗,是由一幅或几幅图和表达图意的几组句子,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组成的。教学时,要图文对照,指导学生按课文的顺序观察图画,学习课文,并借助图画理解语句意思。如第六册的看图学文《春天来了》,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远处的麦田、油菜花,再看近处的柳树和青蛙,最后看校园。通过图文对照,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的内容。但是有些语句图中是没有反映出来的,如:麦苗醒了,舒展着叶子,柳树发芽了,青蛙在抓虫,我们在教室里读书等,我们就要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动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看图复述课文。复述是通过内部言语形式,对课文的重新概括,必须建立在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基础上才能进行,不但能使学生对课文印象更加深刻,还能使语言更加规范化,进行语言积累。看图复述课文能避免盲诵枯记,提高效率。如第七册《一只小羊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我抓住文中所有的句子都能在插图中体现出来这一特点,采用集体、个别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按顺序看图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训练,课文内容已不知不觉深深地印在了聋生的脑海里,复述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
结合图片,仿写句子。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包括母语学习。特别是聋校中年级学生,他们由于听力障碍,无法形成完整的语言信号系统,再加上生活经验贫乏,语言积累不丰厚,写话对他们来说很困难。因此,我们要从聋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凭借文本教材,结合丰富多彩的图片,从看图仿写句子入手,逐渐过渡到仿写课文。聋校中年级语文的句子教学以仿写为主。如在第五册,我们学习了一个新句式:苹果是水果,梨也是水果,它们都是水果。仿写时,我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开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仿写句子练习。如出示一组蔬菜的图片,学生则可以看图仿写出句子:芹菜是蔬菜,包菜也是蔬菜,它们都是蔬菜。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示文具用品、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图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看图仿写句子训练,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积累句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还能为学生写话能力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画写结合,仿写课文。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聋校教材中有许多文笔优美的课文,根据教材的要求和聋生的实际,模仿例文练习写话,这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借助有特色的段落,让聋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如第六册《我的家乡》一文,要求学生仿照课文,描写自己的家乡。首先,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家乡画下来,并涂上美丽的色彩;其次,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画的画,仿照课文说句子;最后进行仿写。这种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兴趣极高,通过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写话兴趣高涨,写话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写绘画日记。聋校的孩子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我充分利用了聋生的这一特长,指导学生写绘画日记。如:我们在教室的观察角种了一盆花生,从种下花生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收获的季节,我都要求学生把种花生的每个环节以绘画的方式画下来,并在画的下方以文字的形式把花生成长的每一阶段的情况记录(描写)下来。我也及时对写得连贯、完整、语序通顺、实际记录的同学给予鼓励。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可喜欢了,争着在记录本上写。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有机结合,大大激发了聋生写话的欲望。
组织形式多样的看图写话竞赛活动。聋生有了写话的基础之后,要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我们每学期都开展形式多样的看图写话竞赛活动,如:“绘画日记比赛”“仿写课文比赛”“看图写话比赛”等。教师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并把每位同学的作品粘贴在教室的“学生个人秀”展示栏里,让大家互相学习。通过这些竞赛和展示活动,不但培养了聋生运用积累语言的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看图写话能力,更增强了聋生的竞争意识。
从看图写话向生活过渡。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的确,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看图写话的内容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场景,但聋生对生活中的场景不留心观察,也不懂得用语言文字表达。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聋生发现生活的点滴,尝试说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聋生养成爱说话,常写话的习惯。在学校木棉花开了的时候,聋生们都来告诉我:“花,开了!”“花,漂亮!”我马上把握这一时机,鼓励大家说一句完整的话:“学校的木棉花开了,真漂亮啊!”我还利用课余的时间,让聋生们把描写木棉花开放的景象用文字记录下来。有同学写道:“木棉花开了,有红的、有橙色的,好美啊!”还有能力较强的同学写道:“学校的木棉花开了,真漂亮啊!一阵春风吹过,木棉花纷纷落下来,同学们看见了,马上跑过去捡花。”……中年级的语文课文还有很多来自生活的题材,如《秋天》《让座》等。当生活中出现这些场景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描写场景的句子,同时运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到的,所感受到的来“说话”、写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