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昕,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工程哲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思想引领、顶层设计和行为规范的重要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发展理念不是一种单一的发展理念,而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形成的组合体系中的首要和核心部分,在整个发展全局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志元撰著的《社会工程哲学与创新发展理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2月版)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理论,深入探讨我国开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时代意义、问题指向、愿景目标。同时,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著者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工程哲学与创新发展理念的研究,这部专著是他教学与研究的智慧结晶,值得品阅。
该著作分为八章,从社会工程哲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社会工程哲学与创新意识的形成,从推进社会工程应用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该著作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工程”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今时代,“工程”的内涵与外延已经由自然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领域,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工程”命名的社会活动与日俱增,工程思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思想引领、顶层设计和行为规范的独特价值。
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科技、技术层面,还包括产业发展、制度创新等领域,当然这也是其不同于自然工程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在于从社会发展的各个角度出发,统筹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促使整个社会体系实现良性运转。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会工程应用要经过一个分析社会工程应用环境、调查社会工程应用对象、制定社会工程应用方案以及实施与控制社会工程应用的过程,这其中必然涉及社会主体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其研究范畴看,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不仅局限于对自然、社会等现象的直观分析与认识,而且在于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制定出相应的社会方针和政策,既包括社会当前面临问题的研究,也涉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考量。“四个全面”就是“新常态”下运用社会工程哲学思维方法推进国家全面发展的伟大实践,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以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世界各国占据创新高地、引领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焦点。统筹兼顾是我国实现国家全面发展的根本方法,协调发展是统筹兼顾的核心环节,制度和体制创新是我国实现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统筹兼顾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只有通过对制度和体制的调整才能实现。制度与体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它能够平衡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协调关系,从而促进各种发展要素之间的平衡协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们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我国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创造了世界奇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社会工程哲学与创新发展理念》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是一部学术佳作。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希望作者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吸收党的十九大理论的最新成果,以社会工程哲学及其应用的方法论与实践论为指导,努力推进创新发展理念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