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的使命、挑战与践行路径剖析

2019-02-22 12:53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道德健康中国强国

(昭通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近年来,“健康”这一话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关切的。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这一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体育事业,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等十八字方针。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确立为新时期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正式场合一再强调“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是国富民强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人民幸福的共同追求”。习总书记的讲话亦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2016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促进人民健康,最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健康的目标,是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旨归。学校体育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实施体,作为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重要机构,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这一新时期,其使命有哪些,目前面临着哪些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践行使命则值得进行一系列深入的反思与探讨。

一、“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的核心使命

学校体育教育自进入学校以来,便承载着诸多使命与期待。如促进学生体质增强、身体健康、情感提高、道德培养,以及审美能力提升等等。当然,体育的使命亦因时代需求而变,关注学生体质、体育道德与体育强国功能的实践,则是“健康中国”视域下的新使命。

1 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正如大多数学者所提出的,当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参与不足与教师服务态度倦怠有关。从2016年教育部对全国23个省市体育课程的专项问卷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每天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从体育课执行现状来讲,且不说学生运动技能、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情感等方面的促进,就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来讲,当下诸多区域的体育课程尚未达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每天1小时”的锻炼标准。同时,从体育课程的习惯养成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上来讲,基本的体育课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亦是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重要保障。然而,从当下体育课程的实施上来看,体育课程尚未达到完成学生体质促进的基本目标。众所周知,体育兴趣与体育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学校体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节点,如果学校体育不注重学生体质与运动习惯的培养,便会导致学生体质的下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体质下降不仅仅是造成学生体质的问题,而且会导致学生体育兴趣的淡化,导致整个学校体育培养的目标出现偏颇。因此,“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重点必当是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如果体育课程连学生的体质健康尚未做到较好地干预的话,那么,体育课程的其他功能均可能是空谈的。

2 强化学生体育道德的培养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一词,将其明确为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促进国民素质提升、培养人类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健康中国”教育的核心指导方针。从教育部2016年全国大中小学道德现状调查来看,当代学生的道德水平(包括爱国情感、责任感、政治意识、公益感等方面均不容乐观,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基本上处于平均分左右。同时,在爱国、友善、正义等价值观方面的得分较低。因此,“健康中国”对学校体育的期待,除了强化学生体质外,强化学生道德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体育运动对学生道德培养的能力是任何其他学科门类所不能比拟的,早已为人们所共识。体育运动可以为道德的培养提供真实的德育教育环境,可以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懂得与他人合作、公平竞争,礼仪相处,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顽强拼搏、果断勇敢、追求卓越、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谈教育时也曾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在诸多教育之中,身体的教育是无可替代的,“健康中国”的当下,体育作为新时代德育的重要路径之一,其功能进一步为人们所关注。

3 体育强国功能的践行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长期以来,体育的强盛作为强民族精神之象征。体育一方面可以融合各类中华优秀文化为其所用,另一方面,则可以展现中华儿女、国家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近些年来,通过体育课程的实施、运动竞赛与体育训练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育素养、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的全面提高已经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效。但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视角来看,当下学校体育的推进,体育课程功能尚处于体育课程普及与提高阶段,与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功能需求还有较大一段距离。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学校体育作为体育精神践行与宣传的重要阵地,是体育强国精神与功能的触发点与推进营。由于大多数学生刚离开家庭,缺乏国家意识、缺乏奋斗精神,更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学习。学校作为大多数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其价值理念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离开家庭,进入学校接受学校文化的洗礼。体育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则有着诸多的影响,通过体育课程的开设、一系列单项体育运动、群体性体育活动,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体育课程则可以对学生体育文化、责任感、认同感起到诸多促进作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当下,如果说学生体质促进、体育道德培养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低位使命,那么,体育强民、强国功能的促进则是其高位使命。

二、“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发展的实施路径

“健康中国”是新时期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也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导向。学校体育发展作为发展人民体质的重要构成,在“健康中国”定位指导下,理应有着一系列调适与完善,才能满足新时代对体育的需求。

1 以“大体育”观强化学校体育的定位

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健康中国”与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紧密相关。因此,“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学校体育要有较高的定位与较为深入的实施路径。“德智皆寄于体”,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强化学校体育体质、健康促进功用是当务之急。正如上文所讲,学生体质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学校体育的发展机制与作用尚未能发挥其功用。在“健康中国”视域下,首先要通过相关政策性文件来落实体育课程的重要地位,使学校管理者真正的意识到学校体育对于学生体质、道德培养与精神促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为了使学校体育作用积极落地,在招生考试中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在招生考试上要增加学生体育能力方面的测试,将体育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并且,将学生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之中,与中考、高考挂钩。教育部门更是应该督促学校管理人员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可将学生的体育课程建设与其政绩考核相关联。另外,要承认“大体育”系统建构功用。从教育发展上来看,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体育课程,还是教育、卫生、文化的联动因素,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仅取决于体育课程本身,也取决于教育、卫生、文化因素的促进。在“健康中国”更注重多元文化协同的当下,体育课程功能发挥除了注重体育课程本身外,同时,要健全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的联合促进,开展联席会议制度,促进跨部门协同管理。

2 研制学校体育课程新标准优化体育课程

从课程发展的角度来看,课程实施效果往往取决于课程标准与课程实施效果。毋庸置疑,当下学校体育课程有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其中,不乏有中华优秀体育文化无法实施、体育道德难以展开、分层化体育教学难以实施等问题的存在。借助“健康中国”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高度关注为契机,体育课程若要有所作为,适当调整与改变当下的标准与衡量方式则是有所必要的。首先,为了强化学生体质,在学校体育的实施过程中,则应该进一步明晰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与高级目标。学校体育的相关部门要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学校体育标准的相关经验,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对学校体育的新需求,对当下学校体育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其次,要集中精力组织文化学、教育学、体育学、以及人类学界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富于中华特色的优秀体育课程与项目进行梳理,将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与道德的优秀体育文化,诸如舞龙、舞狮、武术、龙舟等民族传统运动项目纳入新时代体育课程之中,并制定基本课程标准,促进体育课程在优秀体育课程中的设置与占比,发挥优秀体育文化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促进学生体育道德、身体素质的提升,增加学生体育兴趣。同时,要深入探讨学生不同时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以学生技能学习与体质需求为基础,在兼顾体育道德与精神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剔除体育课程中的不良因素,诸如高风险、缺乏整体性运动的项目。

3 完善体育竞赛体系与社团培育

从宏观使命上看,“健康中国”对学校体育的期待,一方面着眼于学生体质,另一方面则强调学生道德培养与精神的养成。从体育本质的功能上来看,竞赛类体育内容对体育道德、精神的培养则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开展,应该更加注重体育竞赛体系的建构与体育社团的培育。一来要积极引导各类学校建立常态化的校园体育比赛机制,并将其纳入到各类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要鼓励校长亲身参与校园体育比赛,并选取典型案例(比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在整合赛事资源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并构建大、中、小 学相互衔接的学生体育比赛体系,以增强高校体育与中小学校体育的互动,让比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成立校园足球联盟、打造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的成功经验,组织区域性体育竞赛,建构体育竞赛场域,为体育育人提供良好的联动机制与场景。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学校体育比赛质量的监督,尤其是要对各类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联赛” 的情况进行抽查、评估与反馈。四是要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促进各类学校体育比赛多样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若干个以运动项目为类分的学校学生体育社团联盟组织,以加强对各类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与组织。同时,要鼓励各类学校学生体育社团创新比赛开展形式,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若干个较为成功的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优秀案例在各类学校中进行推广。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 “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四维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还是“体育强国”这四项目标离不开教育,当然,从关系上来看,而“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又与学校体育的关系更为直接。学校体育作为个体身心健康促进的直接作用者,学校体育开展的优劣对“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更具有支撑性功用。从“健康中国”的视角出发,新时代学校体育肩负着提升学生体质、弘扬中华道德、强化体育精神等使命。基于此,为了促进学校体育对“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学校体育在实践之初便理应有“健康中国”的理念,适时地对课程体系本身进行调整与更新,同时,要深化认识 “四个强国”的内涵与基础,加强学校体育地位的提升,研制新时期体育课程指标,优化现有体育课程体系,在各个时期为学生们积极建构相互衔接的体育比赛体系,加强体育社团的培养。

猜你喜欢
体育道德健康中国强国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谋定而动: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何去何从
----简评曹景川教授《职业化走向中的中国体育道德建设》一书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法制视阈下我国体育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研究*
体育道德教育的五点心得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