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治疗对幼儿园融合教育的价值研究

2019-02-22 12:53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幼幼师亲子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199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中首次提出“融合教育”概念,打破了自1770年以来对残疾儿童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隔离式教育。[1]融合教育扎根于人权、平等和公平理念,至今已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很多国家相继推进融合教育的实践工作。“我国对融合教育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主要体现在“随班就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2]随着融合教育在学前领域的推进,许多教育问题开始凸显。前人研究者集中在以幼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为切入点,为学前融合教育的实施提出相应对策。现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深入探究亲子游戏治疗方法对于幼儿园融合教育的价值,旨在为幼儿园融合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与指导。

一、当前幼儿园融合教育之囧及其缘由

正常幼儿与特殊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幼师对特殊幼儿及其随班就读的接纳度,以及师幼关系等,都是影响幼儿园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综合前人研究,当前幼儿园融合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特殊幼儿在园生存状态之囧:被接纳度低

特殊幼儿受自身发展因素的限制,不懂得如何进行交往发起和回应,需要来自普通幼儿的接纳与帮助。但“普通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接纳态度较差。”[3]缺少来自普通幼儿的接纳与帮助,不仅阻碍特殊幼儿同伴交往活动的进行,还会对特殊幼儿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并且,“在实施融合的普通幼儿园中超过2/3的有发展缺陷的幼儿和将近一半的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幼儿会遭到正常同伴的拒绝。”[4]38普通幼儿的拒绝无疑会大幅度减少特殊幼儿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弱化合作、互助等积极心理因素对特殊幼儿的支持作用,甚至加剧特殊幼儿的交往障碍,不利于优质同伴关系的培养,无法营造良好的幼儿园心理环境,给幼儿的在园生存状态带来消极影响。

目前幼师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度也不高,由此导致特殊幼儿在幼儿园容易被忽视。前人研究表明:“半数以上的幼教工作者只愿意接纳轻度障碍儿童。”[5]19并且,与融合教育彰显的“平等”、“公平”等理念相违背的是,幼师对不同障碍类型幼儿的接纳度存在差别。“幼教工作者更愿意接纳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感觉障碍幼儿和学习障碍幼儿。”[5]19综合当前幼师对特殊幼儿的接纳程度和接纳类型差异可知,“幼教工作者对特殊需要儿童接纳度低。”[6]与此同时,幼师对特殊幼儿随班就读这一融合教育模式的接纳度也不高。“即使大部分幼师认为特殊幼儿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有近一半的幼教工作者不赞成特殊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7]36这势必会给幼儿园融合教育活动的实施带来消极作用,也直接影响着特殊幼儿的在园生存现状,相关调查结果显示:“17.2%的有发展缺陷的幼儿和14.7%的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幼儿的行为和活动会被教师放任或忽视。”[4]38

(二)良好师幼关系构建之囧:幼师与特殊幼儿互动存在困难

教师可以在师幼互动中引导幼儿,给予其教育支持,但幼儿应是师幼互动的主体。“从互动发起者来看,幼师发起的互动频度高于特殊幼儿发起的频度,教师在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8]I特殊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主体地位缺失,会影响师幼互动效果。此外,部分有社交障碍的幼儿如社会退缩幼儿,“会拒绝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9]64教师主动多次发起交往而又被特殊幼儿拒绝时,心理会产生失落感,继而影响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教师在与社会退缩幼儿的互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负向情感。”[9]64在教师自身情绪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很难关注到特殊幼儿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忽略了挖掘特殊幼儿负面情绪背后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相比较于语言、行为方面,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对于特殊幼儿的情绪支持最少。”[8]I由此可知,教师在与特殊幼儿进行师幼互动时,由于缺少来自特殊幼儿的积极回应,影响教师自身的情绪体验,继而减少了对特殊幼儿的相关教育支持,不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有研究显示:“某市近一半的幼教工作者与特殊幼儿相处得并不融洽。”[7]37师幼关系的不和谐会大大削弱幼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影响力。

(三)家园共育实现之囧:特殊幼儿家长缺少融合教育知识

特殊幼儿家长对融合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是实现家园共育的重要保障。但现实生活中,部分特殊幼儿家长对融合教育缺乏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也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无法把握特殊幼儿的发展关键期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因而,许多特殊幼儿家长存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需求,希望能有融合教育方面的专家老师提供教育指导。我国虽然有部分基金会开展了对特殊幼儿家长教育方法指导的试点工作,但真正享受到这项服务的是极少数家长。我国缺少专家上门指导家长教育特殊幼儿的保障机制,特殊幼儿家长的教育指导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家长将特殊幼儿送到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但是由于自身缺乏对融合教育的了解,在与幼儿园教师沟通特殊幼儿的教育问题时,不知从何入手,继而阻碍家园共育效果的实现。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幼儿园融合教育的积极推行,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交往困难、幼师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度相对较低、以及师幼互动障碍、家长对融合教育的了解不够等问题,也正在阻碍着特殊幼儿的成长发展。加上目前融合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体系不完善,也缺少来自社会力量的支持,故办好幼儿园融合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努力是不够的。据此,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运用亲子游戏治疗方法对特殊幼儿进行干预治疗,缓解特殊幼儿的障碍程度,对提升幼儿园融合教育质量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二、亲子游戏治疗的核心要义

特殊幼儿不善于用语言精准地向父母或教师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游戏则以具体的形式投射出幼儿的内心世界,表现幼儿的情绪和心理活动过程。游戏本身并不具备治疗作用,但成人通过观察特殊幼儿游戏活动,可以发现幼儿的心理障碍,找到相应的治疗措施。20世纪60年代,伯纳德和路易斯.格尼夫妻开发出亲子游戏治疗方法。它在儿童中心游戏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由治疗师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对家长进行培训,家长们经过高度结构化的程序训练而获得一些必备的游戏技巧成为“治疗代理师”,然后借助所学技巧并使用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方法,每周在家与自己的孩子进行30分钟左右的游戏互动,从中发现并解决特殊幼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随着亲子游戏治疗方法在我国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在原有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一套10周子女治疗模型,通过大范围的亲子样本研究证明,亲子游戏治疗方法是有效的。”[10]

据此初步推测,亲子游戏治疗方法可运用于大部分特殊幼儿的治疗工作之中,在学前阶段及早发现特殊幼儿的发展障碍,实施亲子游戏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特殊幼儿的症状。而了解亲子游戏治疗方法的核心要义,可为特殊幼儿的治疗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适用对象广泛

亲子游戏治疗不仅仅局限于情绪问题幼儿,对大部分特殊幼儿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亲子游戏治疗被成功地应用于以下幼儿或问题家庭:对抗性行为、焦虑、抑郁、虐待、忽视、排泄障碍、领养儿童以及离异家庭、遭遇慢性疾病的家庭、单亲家庭、父母被软禁的家庭和性虐待儿童的家庭。”[11]

此外,亲子游戏治疗的不同类型可适用于不同的特殊幼儿家庭。“目前亲子游戏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即个案亲子治疗和团体亲子治疗。”[12]个案亲子治疗是针对某一个特殊幼儿家庭所开展的治疗,而团体亲子治疗则同时对若干个特殊幼儿家庭进行治疗。在团体亲子治疗中,治疗师同时对几位家长进行训练,将必备的游戏技巧传授给家长们,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治疗经验。不同的家庭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亲子治疗类型,如家长可为语言发展障碍的幼儿选择团体亲子治疗,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环境,营造良好的同伴交往氛围,促进幼儿不断积累词汇、运用语言。

(二)以父母为治疗者

在其他游戏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对特殊幼儿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测评,与特殊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出平等友好、接纳包容的游戏治疗氛围,意旨在于更好地亲近幼儿,观察记录特殊幼儿的行为表现,确定合适的治疗模式,实施恰当的游戏治疗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需要花费大量心力与特殊幼儿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与此不同的是,亲子游戏治疗是以父母为真正的治疗者。治疗师将游戏治疗的基本技能通过培训传授给家长,然后要求父母用所学方法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从而发现并解决幼儿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治疗师与幼儿互相磨合的时间,避免了因治疗师不够了解幼儿而对幼儿行为问题归因有误等问题。并且,父母是特殊幼儿的重要他人,幼儿对父母有着与生俱来的信任,在父母的陪伴下,幼儿更能自然而又轻松地投入到游戏之中,从而家长可以捕捉到幼儿最真实的行为表现。早期研究表明,“与专业治疗师参与相比较,由父母参与的亲子游戏治疗效果更显著。”[13]277

(三)以良好亲子关系为治疗力量

亲子关系本身对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十分关键,也是影响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特殊幼儿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是一种心理保护性因素,家长通过亲子游戏治疗与特殊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幼儿带来心理安全感,进而能够更好地发现并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亲子游戏治疗并不是主张以父母所掌握的游戏治疗技能为手段,直接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反复干预,而是强调在亲子游戏治疗过程中增进父母与特殊幼儿的情感依恋,以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加特殊幼儿的心理保护性因素,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教育影响,加上幼儿改变自我的内在力量,最后达到游戏治疗的目的。故,亲子游戏治疗是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为治疗力量。

基于此分析,亲子游戏治疗方法的不同类型可满足不同特殊幼儿家庭的需要,而以父母为治疗师的特点,则有效避免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与特殊幼儿了解不够、互动困难等问题。此外,因幼儿本身与父母存在着信任和依恋关系,亲子游戏治疗以良好亲子关系为治疗力量则变得合乎情理。故从亲子游戏治疗的核心要义来看,运用该方法对特殊幼儿进行干预治疗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从实践出发,深入探讨该方法对于幼儿园融合教育具有哪些方面的价值。

三、亲子游戏治疗对于幼儿园融合教育的价值分析

要深入探讨亲子游戏治疗方法对幼儿园融合教育的价值,我们必须要分析亲子游戏治疗对于大多数特殊幼儿家庭来讲是否切实可行,论证该方法的运用可缓解幼儿园融合教育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可行性分析

1.以父母为治疗代理人,治疗设施较为简单,减少教育成本。

以儿童为中心游戏治疗的必要技能是父母能力范围内可以学会的。“在儿童父母掌握了治疗技巧后,效果持续的时间会更长,并且是永久性的。”[14]此外,亲子游戏治疗要求必须要有一位家长参与治疗过程,实施治疗程序后,家长不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中断亲子游戏治疗。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可以满足以父母一方为治疗代理师的条件的。

从治疗设施来讲,Van Fleet认为,“父母实施亲子游戏治疗,要在足够隐秘的空间中进行,空间大小以25平方米为宜。而亲子游戏治疗所需要的玩具如:娃娃全家福、婴儿奶瓶、水碗、放了水的容器、蜡笔或标记笔、盘子、写字板、玩具恐龙、橡皮泥、绳子、纸牌、玩具线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见可得的。”[15]与特殊学校康复训练相比较,亲子游戏治疗设施较为简单,所花费的教育成本较低,可以被大部分家庭所接受。

2.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亲子游戏治疗要求父母一周开展30分钟左右的亲子游戏活动,游戏时间不长且灵活性较强。由伯纳德和路易斯.格尼夫妻最早提出的亲子治疗模式全程需要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周期长容易受诸多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制约。此后,“Zella L和Garry又分别提出了5周亲子游戏治疗模式和10周亲子游戏治疗模式。”[16]我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一套10周子女治疗模型,并被广泛运用到亲子游戏治疗中,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亲子治疗周期,减少了外部因素对治疗过程的干扰。并且,因父母是亲子游戏治疗师,所以开展亲子游戏治疗并不受地域的限制,各家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场地开展亲子游戏治疗。此外,“亲子游戏治疗同样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孩子和家庭。”[13]277

综上所述,亲子游戏治疗设施较为简单,在时间和地域上有着充分的灵活性,可适用于大部分特殊幼儿家庭,推行亲子游戏治疗具备实践意义上的可行性。

(二)应用价值论证

1.缩小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发展差距,促进同伴交往。

同伴关系是特殊幼儿在园的重要社会关系之一。而特殊幼儿在幼儿园受到来自同伴的拒绝,阻碍了同伴交往的正常进行。因此,对幼儿行为进行干预,缩小其与同伴的发展差距十分关键。有关研究表明,当父母同时参与到亲子游戏治疗过程中时,“幼儿的问题降低了一半多。”[17]650在特殊幼儿障碍程度降低的情况下,与普通幼儿的交往障碍就会减少,继而促进同伴交往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培育优质的同伴关系。在随班就读情境下,优质的同伴关系可以形成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有助于特殊幼儿尽快融入普通幼儿群体。同伴作用还可以助力教师在班级开展融合教育课程,有效达成融合教育效果。

2.降低特殊幼儿的障碍程度,促成师幼互动。

幼师对特殊幼儿的接纳与认可,是开展融合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也直接影响着特殊幼儿的教育成效。相对而言,教师更容易接纳轻度障碍的幼儿。故对特殊幼儿进行亲子游戏治疗,降低幼儿的障碍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早期Stover和Guerney的研究发现,仅有母亲参与亲子游戏治疗时,所有孩子的主要困难都得以降低,多数变成了非问题类型。”[17]655由此可知,亲子游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特殊幼儿的障碍程度。轻度障碍的幼儿可以相对较好地被教师接纳。并且,幼儿发展障碍因素在亲子游戏治疗后得到改善,可以减少师幼互动过程中特殊幼儿语言或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障碍,使得特殊幼儿能够积极回应教师的交往发起,促进师幼互动的顺利进行。和谐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师幼互动,可以帮助特殊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特殊幼儿认知、情绪、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3.增进家长对特殊幼儿以及融合教育的了解,实现家园共育。

家长作为幼儿的重要他人,要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及时对特殊幼儿进行干预治疗。家长了解特殊幼儿的前提是接纳幼儿,很多家长自身不能接纳孩子存在心理或行为障碍,继而延误最佳干预时机,错过幼儿发展关键期。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使家长从心理上接纳特殊幼儿。国外早期研究证明,“亲子游戏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儿童问题行为,还减轻了父母的压力,增加父母对儿童的接纳度和同理行为。”[18]国内相关调查发现,“情绪问题儿童的家长通过短期的小组训练,学习亲子游戏治疗方法,能提高对孩子的接纳度,减轻家长的压力。”[19]亲子游戏治疗以游戏的方式拉近家长与特殊幼儿之间的距离,在一次次游戏互动中,家长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尝试理解其心理,继而增进家长对特殊幼儿的了解。在亲子游戏过程中,家长获取特殊幼儿心理发展以及行为干预等相关知识,提高对融合教育的认知水平,为实现家园合力共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师幼幼师亲子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男幼师荒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师幼互动那些事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